本網蘇州訊:因丈夫涉嫌盜竊被捕入獄,救夫心切的李女士找到一家聲稱付10萬元就能有辦法使其丈夫判處緩刑的信息咨詢公司,簽訂了一份服務合同,并支付了首期5萬元。這個糊涂的舉動沒能讓李女士的丈夫免除牢獄,卻使她為了討還這筆錢不得不再次走進法院,要求法院確認服務協議無效,判令咨詢公司退錢。
2006年6月7日,住在上海的李女士聽到了一個壞消息,在蘇州某公司擔任副總的丈夫因涉嫌盜竊被警方刑事拘留。她連忙趕到蘇州了解情況,別人告訴她:她丈夫陳某在組織拆除油漆車間的過程中,利欲熏心竟指使和安排下屬張某等五人盜竊公司物資,被公司值班人員當場逮了個人贓俱獲,陳某自知罪責難逃投案自首。別人還告訴她,由于盜竊的數額有5萬多元,她丈夫是主犯至少要判個五六年刑。
這可如何是好?在蘇州人生地不熟的李女士一時沒了主意。這時有一條消息使她精神一振:同案犯張某的家屬認識一個手眼通天,活動能力特別強的人,在蘇州新區開了家信息咨詢公司,其實就是私家偵探,有辦法使她丈夫放出來。6月13日,病急亂投醫的李女士找到了這家咨詢公司,在聽了一些情況介紹和所謂成功案例后,她決定委托該咨詢公司把丈夫“救”出來。經咨詢公司介紹,她先與江蘇某律師事務所簽訂一份委托協議,委托該所律師王某擔任其丈夫的辯護人,律師費2000元由咨詢公司支付。6月14日,她作為甲方,咨詢公司作為乙方簽訂了一份咨詢服務協議,協議約定:“乙方為陳某涉嫌盜竊提供咨詢服務,并指派律師辦理案件,擔任刑事辯護人,不再收取代理費;接受甲方的法律咨詢服務,并通過乙方服務使犯罪嫌疑人得到緩刑;甲方應支付咨詢服務費10萬元。如乙方服務不能達到協議約定目標,將全額退還服務費。”第二天,李女士就將5萬元匯入了咨詢公司指定賬戶。
回到上海,坐臥不安的李女士又找律師咨詢。得知咨詢公司收10萬元竟能確保其丈夫獲判緩刑,律師們感到十分荒唐,告訴她判緩刑不可能,咨詢公司這樣做不但超越經營范圍而且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所簽合同是無效的。如夢初醒的李女士一面請律師發函以合同無效為由要求咨詢公司退款,一面重新委托了兩名律師為其丈夫辯護。同年10月20日,通過律師的正當辯護,由于陳某屬犯罪未遂又有自首情節,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從輕判處陳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丈夫被判了刑,咨詢公司又拒不退還 5萬元,李女士落了個人財兩失。11月8日,李女士委托律師將咨詢公司告上了法院。
2006年12月12日及2007年1月26日,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兩次開庭審理,雙方的爭論焦點集中在這份《咨詢服務協議》是否有效上。李女士認為,被告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指派律師屬超范圍經營,被告收取10萬元的高額咨詢費明顯違反物價部門的規定,而且約定通過被告的服務使犯罪嫌疑人得到緩刑也嚴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故雙方簽訂的咨詢服務協議應屬無效。由于被告代原告支付了2000元律師費,故要求被告返還48000元。
而咨詢公司認為,其并沒有超范圍經營,其僅是提供普通的咨詢服務,為原告介紹一個律師。雙方簽訂的咨詢服務協議并未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雙方自愿達成,故應屬有效。原告在簽訂協議時已接受了我們的開價,現在無權要求退款。
2007年2月1日,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為,雙方合同的目的是使犯罪嫌疑人陳某得到緩刑的處理。然而緩刑的適用屬于量刑的范疇,對犯罪分子的刑罰裁量權是由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個人都不具有這一權力。被告無權對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處理作出承諾。正確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不僅關系到公法秩序的維護,也關系到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屬社會公共利益范疇。原、被告簽訂的咨詢服務協議的履行會誘使當事人采取非法或非道德的方法去影響法律對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正確追究,進而損害公法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條、第五十二也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承認此合同的效力有悖社會倫理,會引起社會極大的憤慨,法律應該阻止合同為實施不法或不道德的行為提供的服務。
據此,法院判決合同無效,被告咨詢公司返還原告李女士48000元。
【法官點評】
由于社會上長期存在的一種不正之風,一些不懂法律和訴訟規則的當事人急于找關系、托熟人,給一些訴訟掮客有了索取財物的可趁之機。本案李女士簽訂的這份協議,付明顯超出合理價格的10萬元巨款讓咨詢公司通過工作使其丈夫獲得緩刑,并對這種獲得“緩刑”的結果具有“無效退款”性質的承諾,她和咨詢公司顯然都對于所謂“工作”的內涵心知肚明,咨詢公司并非法律服務機構,無非是找關系使用請客送禮乃至行賄等不正當手段,促使司法機構作出不正當判決。如果承認這種協議有效,等于鼓勵這種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妨礙司法公正行為的正當性,從而使“訴訟掮客”大行其道。因此,本案的判決,無疑堵住了這類“訴訟掮客”的生財之道,也對象李女士這樣還相信某些 “有熟人,多少錢能搞定”說法的人一次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