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著名“陶都”江蘇宜興,“紫砂”的文化早已遠揚海內外。在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進程中,宜興法院在這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對現代“法院文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使宜興法院文化建設之花在陶都沃土上開得格外嬌艷。

法院的物質文化,是指法院的建筑、設施和裝備以及工作環境、辦公環境等構成的器物文化,是法院文化最為直觀的文化要素,是其他層次文化的基礎。

為了徹底改變宜興法院的面貌,從1999年起,該院開始立項建設現代化的辦公大樓。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建成一座2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辦公大樓,大大改善了辦公條件。這座具有典型的歐式建筑風格的新辦公大樓,坐落在城區岳堤大橋西側,遠遠望去,高雅的灰白色大理石墻面,氣勢恢宏的羅馬柱,莊嚴圣潔的穹頂,主樓內紫砂浮雕演繹了“法”文化的歷程,整個建筑雄偉莊嚴,已經成為宜興的標志性建筑。但宜興法院的建筑不是簡單的追求奢華、氣派的一堆堆鋼筋水泥,而是被賦予了生命和靈魂。近幾年來,宜興法院不遠千里,尋求樹木,成功地打造了反映法院文化精髓,由亭臺、假山、草坪、古樹構成的現代化園林環境。在宜興法院,庭院的綠化既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又符合法院的工作特點,綠化理念和審判理念和諧相融。有寓示著錚錚鐵骨的枸骨樹,有象征堅毅和頑強的榆樹,有桿直葉凈、述說著清正廉潔、一塵不染的銀杏,等等。各個樓層更是精心布置了賞心悅目的盆景,院內院外古樹、花木、盆景有100多個品種,法院干警置身于獨特的庭院綠化中,倍加領悟法律的真諦和法官的責任。2003年,該院被無錫市綠化委員會評為“園林式單位”。

該院還建立了圖書資料庫,資料室面積40平方米,各類圖書編碼、編目上架,供全院工作人員借閱學習。閱覽室面積60平方米,寬敞明亮,訂閱各種報刊雜志50多種。資料室和閱覽室實行專人管理,定時開放。

法院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和靈魂。

宜興法院努力營造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文化氛圍,構筑“學習型”法院,著力培養一支專家型、學術型的法官隊伍。近年來,該院一直大興調研之風,實行調研一票否決制,鼓勵干警理論聯系實際,撰寫調研文章,從院長到一般干警,概莫能外。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推動業務學習和工作調研。自1990年以來,每年召開一屆疑難案件研討會,至今已成功舉辦16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3年,該院創辦了《宜興法苑》內部學術刊物,內容包括理論研究、以案說法、審判工作、法律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為大家學習、交流、溝通提供了一個平臺。2005年,與南京大學法學院聯合成立案例研究中心,并成為南京大學法學實踐教育基地,有效提升了應用法學理論和審判實務的研討水平。

為了豐富干警精神生活,該院投資30萬元建成高水準的封閉式籃球場,室內設有乒乓球室、棋牌娛樂室等,在加強工青婦等群眾工作的基礎上,組織全院干警定期開展各種球類比賽、文藝聯歡會、登山、游泳等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大家的業余興趣,鍛煉身體,交流感情,陶冶情操,極大地豐富了干警的精神生活。他們在每年組織院內各類比賽的同時,還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市里舉辦的歌詠比賽,參加省法院系統組織的籃球聯賽及市運動會,并多次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法院規范文化是法院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反映,是保障法院充分運用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履行審判職能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障。

該院以制度文化為突破口,在管理理念、司法作風、審判程序等多方面建章立制,加強規范,逐步建立起“職位職責、工作考評、廉政評價”三方面為核心的崗位目標量化考核體系。今年,該院以“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專項整改活動為契機,圍繞審判責任、審判公開、崗位責任、責任追究等四項制度建設,進行調研和梳理,共梳理有關制度規范51項。為建立長效機制,還專門制訂了《工作規范匯編》,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建設使全院上下逐步形成了“人人遵章守紀、事事有章可循、處處規范有序”的工作狀態和良好氛圍。在制度的良好約束下,該院連續五年辦案在12000件以上,民商事案件調撤率在70%以上。

近朱者赤。宜興法院院長裴全華認為:文化最具力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近年來,宜興法院堅持“物質建院、精神興院、管理強院”的工作思路,有效開展法院文化建設,有力推動法院各項工作,先后被省高院授予集體二等功、一等功和人民滿意法院、優秀法院、文明法院等榮譽稱號,全院有20多個集體受到省級以上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