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基層老班長-記睢寧法院凌城人民法庭副庭長姚秀金
作者:馬娟 李猛 發布時間:2006-11-27 瀏覽次數:4279
說他是“基層老班長”一點都不為過。18年來,他一直扎根在基層人民法庭,盡管時間在變,崗位在變,他卻始終本著一顆平常心、公仆心,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的當事人和每一起糾紛,在他心目中,“依法辦案、平息紛爭、化解矛盾、讓當事人滿意、把法律理念深入農村”就是他孜孜以求的價值取向和追求司法公正的力量源泉。他,就是姚秀金,一名用心的基層人民法官。
愛崗敬業“忠誠心”
法官要忠誠于事實,要忠誠于法律,要忠誠于事業,更重要是要忠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這個神圣而責任艱巨的名號。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十多年來,他始終以一顆忠誠之心化解民憂,排解民難,他事必躬親,默默地奔波和付出。不求高風亮節,卻堅持自己為人處事的人生信條,拳拳之心忠誠可鑒。1995年被提任助理審判員以來,姚秀金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沒辦過一起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無一錯案、無一上訪申訴案件、無一被舉報和投訴案件。在基層法庭案多人少的情況下,他總是一馬當先,勇挑重擔,敢辦難案,繼2004年個人審結案件達238件后,2005年他勇于突破,又審結案件293件,位居睢寧法院第二。憑著扎實的法律理論根基、對事實和法律負責的態度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良知使經他手的糾紛和案件都達到了“雙贏”的效果,當地老百姓都親切地稱他為“百姓法官”、“凌城的正義使者”。
廉而無私獻“四心”
審判,無疑是還事實真相大白于天下,彰顯法律威嚴、懲前毖后、匡扶正義。農村的特殊情況,案件和糾紛總是比較棘手。多年扎根基層的經驗卻為姚秀金提供了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熟悉農村、了解農民,懂得如何與農民當事人溝通,加上嫻熟的審判業務經驗和循循善誘的工作態度,使得他在處理基層糾紛過程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他總結出調解“四心”法:即耐心、細心、誠心和公心,法官必須廉而無私,不廉潔就必然有私心,有私心必然喪失誠心和公心。2005年至今,他共計拒說情吃請300余次,拒收禮金、禮物等計5000余元。他所審理的案件,調解撤訴率達到了近80%,不僅減少了案件的上訴率、訴累,而且有效地化解了當事人之間的矛盾與紛爭。2005年3月,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因爭議較大而調解未果。拒絕了被告的多次宴請后,考慮到雙方矛盾起因于地方政府引資項目,處理不好投資人有可能放棄繼續投資,他選擇了從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局考慮,采取冷處理的方法,通過曉之以理、讓雙方協商的同時邀請凌城鎮分管工業副書記參與調解,從而使雙方取得了諒解,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
獻身基層“為民心”
“‘司法為民’絕不是一句口號、一種提法,而應落到實處!”姚秀金同志家在縣城,一家人擠在租來的小屋里,法庭的需要使他常常不得不忽略了這個小家,一家團聚的日子對他來說就是奢侈。可是,除了對家庭的歉疚外,他從來無悔于自己的付出,用他的話說:“犧牲了小家,換得了大家的安寧和和諧,值!”
2005年12月,法庭受理了一起因宅基使用權引發的羅某訴楊某父子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接手該案后,他以“和睦、團結、友善”的傳統道德風尚作為解決矛盾的突破口,在庭前、庭中、庭后多次與雙方當事人推心置腹地進行交談,終于感化了雙方當事人,促使雙方互諒互讓,最后由被告一次性賠償原告3000元而告結。臨別時,雙方深有感慨地說:“我們的糾紛經派出所、司法所多次調解都未能解決,卻在法庭迎刃而解,法庭不只是咱老百姓講理釋法的地方,更是幫助我們解怨結情的好地方。基層法官是最了解老百姓疾苦的人,是最能為民作主的人。”
18年的審判生涯,他不為名,不圖利,盡管先后多次被市中院授予“人民滿意法官”、“個人三等功”等的榮譽,但他仍然默默無聞地跋涉在鄉村的羊腸小道上,勤勤懇懇地奔走于農村的田間地頭,他在履行一名法官的神圣職責的同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他對審判事業和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繼續用心抒寫著自己平凡卻亮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