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涉訴上訪問題成因與防范機制的構建
作者:郁宏軍 劉俊 發布時間:2006-04-21 瀏覽次數:4328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法院日益成為解決社會矛盾的渠道,法院受理的各類案件日益增多,訴訟主體呈多元化趨勢,有的案情復雜、矛盾容易激化,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有的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判決不服,不是按照法律程序進行上訴或者申訴,而采取到進省、進京上訪,有的甚至纏訪不休。這些上訪事件的存在,既增加了上訪當事人的經濟、精神負擔,也嚴重影響了國家機關正常的工作秩序,既有損法院的形象,也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更損害了司法權威。
一、涉訴上訪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法院方面的原因
1、法院接處訪存在推、拖現象。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不服,采取上訪的方法為自己討說法。而法院認為對判決不服應當按法律程序處理,又不上訴、申訴而到處上訪,錯不在法院,是當事人自身原因造成的,一審法院不好處理;另一方面,上級法院接待這樣的上訪,常常一轉了之,仍交給下級法院處理;還有的答復復查的,往往幾個月都沒有回音,導致當事人上訪不休。
2、法官司法為民的意識不強。特別是對一些婚姻、贍養、相鄰關系、人身損害賠償等糾紛,只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能判則判,“不服上訴去”,缺少耐心,不愿意做過細的調解工作,導致一些案件“官了民不了”,有的甚至激化了矛盾。同時,一些執行案件久拖不執,特別是“涉府”、“涉村”案件執行難問題仍未解決,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3、法院沒有正確處理好裁判與調解的關系。在推進審判方式改革中一味強調提高當庭宣判率,重判輕調,認為只有當庭宣判才規范,才符合“公正與效率”要求,忽視了依法調解同樣可以實現公正與高效,成功調解更能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4、辦案質量不高或久拖不決,引起當事人不滿意而上訪申訴。個別案件在實體或程序處理上的確存在問題,導致當事人上訪申訴。由于接訪人員敷衍塞責、審查不細,使申訴案件沒有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久而久之,使案件陷入無法處理而當事人又不服判息訴的境地。
5、一些法官的業務水平不高。在審判工作中,有的法院對案件事實認定不清、案件定性把握不準,有的還違反程序,有的案件質量不高,這些極易引發當事人的不滿情緒,導致上訪。
(二)上訪群眾方面的原因
1、法治觀念尚未植根。人們的思想觀念尚未完全轉移到法治軌道上來,遇事找政府仍然習慣做法。加上行政權的擴張,司法權威不足,既判力得不到尊重,客觀上也助長了一些人通過上訪來解決問題。
2、部分當事人訴訟心理扭曲,一旦認為自己“受屈”,就通過上訪要求給予保護。其主要表現是,無端猜疑案件承辦人與另一方當事人有密切關系,就到處上訪。此類當事人認為,上、下級機關的執法人員“官官相護”,走法律程序也不會有好結果,不如通過上訪引起領導重視,給予關注,既省了一些費用,又解決了問題,唯信訪為“大”、為“上”。
3、當事人訴訟能力較低?;鶎尤嗣穹ㄔ好媾R的絕大部分當事人是農民群眾,法律意識薄弱,對法院審判方式改革不能適應和理解,特別是對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更不適應,盡管法院采取多種方法宣傳法律、指導訴訟、履行釋明義務,但是當事人仍覺得取證難、舉證難、打官司難。加上當事人缺乏必要的證據意識、訴訟風險意識,稍有不滿,就會上訪。
二、涉法上訪問題防范機制構建
、 第一,樹立司法為民思想,確保公正司法。堅持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各項措施,加強法官的四項教育,即:“公正與效率”主題教育、“司法為民”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教育、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休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塑造良好司法形象,增強司法權威。
第二,強化調解工作,加大訴訟調解力度?;鶎臃ㄔ河绕涫侨嗣穹ㄍサ姆ü伲欢ㄒ鰪娬{解意識,把調解作為減少涉訴上訪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訴訟調解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職能作用。與社會大調解機制有效接軌,積極探索調解工作新機制,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講究調解藝術,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第三,加大法律宣傳力度,堅持以案釋法。通過散發宣傳材料、舉辦法律講座、提司法建議、公開法律文書、公開審判等等,讓群眾學法、懂法、守法。今年如東法院在各鎮增設典型案例專欄,宣傳相關法律,同時也加強了對人民調解員的業務指導。
第四,加強對法官的培訓,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在當前,要著力抓好法官“四個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提高訴訟調解能力。積極探索調解方法和調解藝術,不斷豐富和完善調解經驗,提高訴訟調解率。二是提高駕馭庭審能力。加強學習、實踐,多開觀摩、示范庭,掌握庭審節奏,提高開庭成功率。三是提高適用法律能力。加強法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搞清立法本意,正確適用法律,把案件辦成鐵案。四是提高法律文書寫作能力。法律文書必須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說理透徹,尤其注重“本院認為”部分的闡述,使當事人一目了然、服判息訴。
第五,明確責任,建立大信訪格局。加強向黨委、人大的匯報,多與有關方面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對法院工作的支持。把解決涉訴信訪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創新機制,長效管理。以立案庭為接處信訪職能部門,建立接待、登記、處理等一系列規范的工作制度;一把手院長負總責,分管院長具體抓,建立信訪工作責任機制,明確責任,分級管理、層層抓落實,在全院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確保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信訪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