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蘇北一個鄉(xiāng)村環(huán)繞的法庭,雪中的紅色小樓,莊嚴而熱烈。
  這是一個簡短的交接儀式,一雙手緊緊握住了另一雙手。儀式很簡單,一枚印章和一面旗幟,旗幟是普通的旗子。
  年輕而有力的手接過了旗幟也接過了旗幟里的故事。
  曾經(jīng)為了這面旗幟,庭長馬良邦以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感,頂住說情和恐嚇,拘留了橫行街里的,為非作歹,大鬧法庭,侮辱法官的謝某,雖得罪了一些人,但贏得了百姓的歡呼,從此,法庭在這蘇北偏遠的山村樹起了第一面旗幟。
  曾經(jīng)在這面旗幟下,一幕幕上演法官和人民心心相連的片段, 80高齡的許某輾轉(zhuǎn)來到法庭找到庭長薛培道起訴其子要贍養(yǎng)費。中午,薛庭長拿出錢給老人買了飯又將老人送上回去的車。此后,他不厭其煩的做兩個兒子的思想工作,重陽佳節(jié),他將兩個兒子叫到庭里,現(xiàn)身說法以情動人,兩個兒子悔恨交加,當場履行了義務(wù),但老人卻因病沒按時到法庭領(lǐng)取贍養(yǎng)費,他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身體多病,行動不便,便利用星期天趕了80多里路將贍養(yǎng)費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激動的流下了眼淚。
  這樣的事是順手拈來,算不清法官們縫合了多少夫妻、父子、鄰里的裂痕,究竟為多少當事人捐過錢,資助過多少車費路費。但百姓們記得,歷史記得,這面紅旗記得。
  曾經(jīng)在這面旗幟下,一代代流傳“憨法官”的佳話。一起案件的當事人見法庭夏天開庭太熱,就送來一臺空調(diào),庭長顧少尉笑著說:“坐在你送的空調(diào)下開庭,身體是涼爽了,可心里會不安,“板凳”坐不穩(wěn),熱是熱點,心里塌實。”他讓工人把空調(diào)抬走了。
  法官們清清透透,用廉筆書寫著人生,為了不在旗幟上留下污點,法官們咬緊牙關(guān),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外面世界的誘惑。法官們吃住在20平方米的辦公室,一下雨,法庭就全泡在了水里,法官們赤著腳板在水里辦案,還給法庭封了個雅號“水上法庭”。
  曾經(jīng)在這面旗幟下,法庭走進了新紀元。1999年4月,占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辦公面積達660平方米的辦公樓拔地而起:威嚴的大門、歐式的柵欄、銀亮的旗桿,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莊嚴和雄偉的新法庭矗立在人民面前。新址正式遷入那天,徐州市中院院長趕來了,該縣縣委書記帶領(lǐng)四套班子領(lǐng)導趕來了,友鄰單位也派代表趕來祝賀,威武的武警官兵護衛(wèi)升起國旗,鋼槍锃亮,簡樸而又莊嚴的儀式,一時間傳遍全縣城鄉(xiāng)。
  法官們追隨著這面旗幟,不是因為它充滿著光環(huán),充滿著輝煌,僅僅是因為它對法官們的召喚和期待,如同星空中的北斗,那么遙遠,又那么燦爛。
  在這面旗幟面前,我們都不能夠忘記每一個人的角色,承載著公正和公平,化身為天平和利劍。我們每一個人的內(nèi)涵不是一個簡寫的人,而是司法審判的承載者,司法文明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