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平安的基石??江蘇省著力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
發布時間:2005-03-09 瀏覽次數:1717
面積不大的調處中心內,一場居民住宅樓“平改坡”的聽證會正熱烈地進行著,一方為頂樓住戶,贊成“平改坡”,另一方為底樓住戶,擔心“平改坡”后擋了自家陽光,雙方代表和規劃部門的專家坐在一塊兒,面對面參加聽證調解。
羅干饒有興趣地聽取了雙方觀點的介紹,問到:“如果聽證會上群眾的意見統一了,是不是就作為政府今后出臺有關政策的依據呢?”在得到調處中心負責人肯定的回答后,羅干希望他們盡快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他的一席話,在聽證會上引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以后的5天行程里,羅干詳細考察了江蘇建立的大調解機制,他高興地說,大調解,是我考察的重點,我認為最值得重視的經驗是這個“大”字:江蘇全省建立了六級網絡,形成了大調解的合力;把90%以上的矛盾都在基層化解了,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江蘇的大調解經驗為落實四中全會精神,促進社會穩定,建立和諧社會,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大調解機制,是江蘇省各地根據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產生的復雜因素和調處的基本規律,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化解矛盾糾紛的一項首創之舉。現在,江蘇省106個縣(市、區)和1481個鄉鎮、街道已全部建立起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并進入有效運作狀態。2004年,全省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0萬余起,調處成功率達97%,越級上訪特別是來省進京上訪明顯減少,全省沒有發生有重大影響的群體性事件。群眾反映,調處中心是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老娘舅”,“大調解解決了大問題”。
大調解的成功,在于整合了所有的調解資源,在于把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更關鍵的,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已把大調解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工程,作為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一項舉措,作為“平安江蘇”建設的一個亮點,強勢推進,狠抓落實。去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批轉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意見》,并兩次召開現場會,各省轄市和縣(市)區都成立了由黨委分管副書記任主任的大調解工作指導委員會,建立起協調會辦、聽證認證、公示公告和督察回訪等制度,統一規范運作程序,使大調解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去年3月,南京市秦淮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接到了有幾十位居民簽名的“訴狀”,反映大全福巷附近某酒吧噪聲擾民,還有變相的色情、賭博等問題。大調解中心里的成員單位公安、工商、環保等部門迅速組織調查,發現居民反映的情況屬實,便要求酒吧整改。在多次調解不成的情況下,公安部門向酒吧發出了“停業令”,還當地居民應有的清靜。大全福巷的居民們高興地稱贊:還是大調解好,讓老百姓有地方說話,有地方解決問題。如今,“有困難找110、有糾紛找調處中心”已成為各地的流行語。
為老百姓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是大調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江蘇的大調解機制突破了過去人民調解由司法行政部門歸口管理的體制局限,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牽頭協調、調處中心具體負責、司法部門業務指導、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社會各方整體聯動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新格局。大調解網絡由市指導委員會、縣區的調處中心、鄉鎮街道調處中心、村或社區調解站、村(居)民小組調解員和每十戶的信息員等六級組成,讓老百姓不跑遠路、少打官司、不花錢財,不傷感情,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問題。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的王某受雇氣割一儲罐管道時發生爆炸,造成大腿骨折,全身大面積燒傷。在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的多次調解下,王某和雇主于近日達成調解協議。拿到近70萬元賠償費的王某連聲稱贊:“多虧調處中心,公正調處,熱心服務,使我的后半生有了著落。”
大調解不僅能及時調處婚姻、家庭鄰里等雞毛蒜皮的小事,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調處化解改革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各種疑難復雜的矛盾糾紛。常州市新北區在去年鐵本事件發生后,信訪量驟增,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和參與人數大幅上升。該區區、鎮兩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在半年的時間里共接待來訪群眾411批982人次,直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5起,分流處理189起,預防群體性事件24余起,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去年4月啟動、眼下仍在進行的南通市舊城改造?拆遷面積覆蓋47平方公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起群眾上訪,也沒有一起糾紛反映到各級調解中心。在“零上訪”和“零糾紛”的背后?是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大調解機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遍布江蘇城鄉的大調解中心,筑起了基層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已成為“平安江蘇”的堅強基石。
文章出處:轉載自江蘇法制報
文章作者:明 磊、陳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