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流動法庭”進農村 搭起便民“連心橋”
作者:趙玲 發布時間:2012-07-09 瀏覽次數:849
7月3日下午1點半,正是一天中最為炎熱的時候,宜興市徐舍鎮西圩村的一處空地上卻擠滿了村民。威嚴的國徽下,三張長桌、幾條板凳搭建起了一個簡易的小法庭,來自宜興法院徐舍法庭的法官和人民陪審員就這樣準備開庭審理村里的一起贍養糾紛案件。
案件的原告是村民黃某,其與丈夫生有一女四子,并于2000年與子女口頭協商確定由各子女每年支付其贍養費300元,并提供10斤油、200斤稻。但其中一個兒子多年來都沒有按約支付款物,老人遂將五個子女都告上了法庭。原告席上,年過七旬的黃某向法官明確表示要兒子支付拖欠的款物,并隨物價的上漲相應提高撫養標準。而被告席上的子女卻是各有態度,拖欠贍養費的那個兒子也向法官作出了自己的解釋,說到心酸處甚至流下了淚水。
烈日下,這個特殊的庭審一直持續了2個多小時才宣告休庭,由法官擇日宣判。但在這2個小時里,周圍的村民始終積極旁聽,不少人甚至是站著聽完了案件的審理。“法官把法庭搬到村里來都是為了咱老百姓。”六十多歲的村民周老漢親眼看到法官頂著日頭一絲不茍地審案,感動地說:“法官真是太辛苦了,要好好謝謝他們。” 暑假放假在家的學生李某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旁聽法庭庭審,聽了法官在審理中簡單明了的釋法,他了解到了一些贍養方面的法律知識,感到很有收獲。
據了解,此次宜興法院徐舍法庭將庭審搬到村里進行具有三重意義:一是出于便民的考慮,照顧到原告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特殊情況;二是出于法制宣傳的目的,通過“進村開庭、村民旁聽”的形式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為了更好的聯系群眾,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以公開、公正的審判贏得群眾更大的理解和支持,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事實上,流動法庭只是我們眾多便民舉措中的一項,”徐舍法庭庭長季仲表示,法庭還針對當事人的實際情況推出了夜間法庭、假日法庭、困難群眾綠色通道及訴前調解咨詢窗口等多項措施,盡最大努力方便當事人訴訟,架設起親民、利民、為民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