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江蘇沿海經濟大開發,大多數人都知道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以連云港為龍頭的江蘇沿海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僅僅一年,記者沿連云港海岸線走來,感慨萬千:即將建成的30萬噸大港、一望無垠的灘涂濕地、世界最先進的鉆井平臺、填海造出的新興城區……一個“東方大港”正在變為現實。

  短短一年,連云港人在海浪的拍打聲中疾速前行;短短一年,對接江蘇沿海大開發,連云港人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作為經濟高速發展中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連云港法院人在這份答卷中,司法應對有怎樣的作為,服務開發寫出了怎樣的杰作,是一個法制記者更為關心的……

  連云港中院院長薛劍祥用了四個“最”回答了記者:“全力推進沿海開發,我們承諾最好的審判質量、最高的審判效率、最佳的審判效果、最優的訴訟服務。”

  在港口大開發中能動服務舉足輕重

  沿海開發的深入推進,連云港人歡欣鼓舞。然而,群情振奮的背后,各種利益碰撞更為激烈,社會矛盾糾紛沖突也更為凸顯。

  怎樣用有限的司法資源實現最大的司法效益?怎樣在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中當好參謀,在重大項目中當好顧問?怎樣在重點企業服務中、重大糾紛解決中,提供優質的司法服務?

  連云港中院黨組一班人在思索,在謀劃。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獲批后,連云港中院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調研。他們通過走訪港口集團等龍頭企業、聯系重點項目,與行政執法機關、企業負責人座談等多種形式,梳理糾紛多發、矛盾集中的問題類型,分析這些問題的化解之法,獲得了需要司法服務的第一手材料。經過充分討論,今年3月份以來出臺了《全市法院開展“堅持能動司法,服務沿海開發”活動實施方案》、《關于加強和規范全市法院司法建議工作的意見》以及《關于在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開發區設立一批法律服務工作站點的意見》等一系列司法服務措施。

  實踐也充分證明,這些文件正成為連云港兩級法院服務沿海開發最有導向性的規范文件,并發揮著重要作用。

  能動司法是新形勢下人民法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必然選擇。今年以來,連云港中院新一屆黨組積極回應全市經濟發展現實的需要,在全市法院開展“堅持能動司法,服務沿海開發”專項活動,并逐步探索建立服務沿海開發長效機制,陸續出臺了10 多份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圍繞臨港產業深度發展中的司法保障、沿海灘涂開發利用的司法保障、沿海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中的司法保障、濱海新城建設中的司法保障等四大類十二個專題重點,集中時間和力量解決沿海大開發中的一系列法律難題。從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司法服務和保障體系,有效回應了當前全市深入推進沿海開發最迫切的司法需求,為全市法院依法妥善審理涉及沿海開發的各類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一邊在協調解決連云港沿海開發中的一個個難題,一邊在撰寫調研報告,讓能動司法理念得到更有效的實踐。這一活動也引起了連云港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在連云港中院黨組帶領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走訪港口口岸、參觀開發建設前沿專題座談會上,市委常委、港口管理局局長丁軍華認為,港口經濟正由傳統經濟向跨行業、跨領域發展轉型,港口建設涉及到土地、大海、投資等諸多法律問題,連云港中院積極融入沿海開發大局,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工作,對港口大開發的順利運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市長徐一平認為,“堅持能動司法,服務沿海開發”專項活動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要求全市各職能部門向法院學習,發揮能動作用,積極推進連云港沿海大開發。

  首份陸源污染近海補償令的標志性意義

  城市東進,擁抱大海!

  這是省委省政府給連云港提出的戰略規劃。新規劃打破原有狹小區域內發展產業的舊思維,將視野擴展到30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岸線以及大片低產鹽田。

  跳出老區,啟動新布局,建立沿海特色園區,進行大規模產業開發。為讓每一寸土地發揮黃金效益,國家級連云港開發區、連云區等各縣區相繼采取了“騰籠換鳥”等一系列措施,對轄區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和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業實行淘汰, 重新安排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三新”產業項目重新布點,以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率和新型工業化水平。

  “騰籠換鳥”,各種利益主體間的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碰撞不斷產生。

  連云港中院面對這一新的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陣痛”,因地制宜,在法律框架內創造了層出不斷的經驗和做法。

  涉及轉型升級或淘汰企業的案件,全市法院建立了立案、審理、執行三個環節的快速通道,主動做好各方利益關系的平衡協調工作,避免因淘汰落后產能而引發群體性糾紛,以保障開發建設進程;對符合政策規定,應當得到相應補償的企業,法院及時派出法官深入企業調查了解情況,訴前調解矛盾糾紛,避免轉崗職工利益受損;對影響項目開發和涉及穩定的案件,在依法進行調解的同時,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

  為使司法工作觸角延伸到沿海開發的方方面面,連云港兩級法院通過搭建無縫對接平臺,開展零距離服務,解決群眾和客商煩惱事,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向惠民化拓展,為重點工程建設解除后顧之憂等等。為此,在國家級連云港開發區、新醫藥和新能源產業基地、港口、連云國際新城以及連島旅游度假區新設了6個便民法律服務工作站,并在各鄉鎮街道設立巡回審判點,在216個國家和省市重大建設項目工地設立巡回辦案點,構建起覆蓋連云港城鄉的便民訴訟網絡。

  連云區某化工廠污水循環處理系統發生故障, 給近海5海里海域環境造成損害,導致紫菜養殖大幅度減產,網箱放養的魚苗部分死亡。連云區某漁村的7名養殖戶同時向連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化工廠賠償經濟損失。連云法院及時邀請海洋環境專家組成聯合調查組趕赴排污流域, 在做了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發出陸源污染近海補償令,提出了恢復近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案并補償7名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法院首次對污染企業發出的補償令,在當前中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這一典型案例無疑具有標志性意義。

  以獨創眼光推進創新的發展模式

  溫家寶總理在三年前視察連云港時提出了一個宏偉規劃:把連云港放在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版圖,放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國家層面,放在國家中部沿海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外向型海港中心城市的長遠戰略,統籌謀劃連云港的長遠發展,統籌謀劃港口、城市和產業發展規劃。

  連云港要實現跨越發展的目標,就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高端產業、基礎產業切入,走一條創新驅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正是在這樣正確的思路引領下, 連云港的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三新”產業發展迅速。2009年,連云港市173家“三新”企業完成產值326億元,增長34%,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7個百分點。

  圍繞這一宏偉發展規劃,連云港中院黨組有著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人民法院要有更多的作為,要以獨特的眼光推進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發展路徑,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跨越發展速度,司法要全面拓展保護空間,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

  為此,今年4月以來,連云港中院領導集體或分別帶隊走訪港口集團、開發區、鷹游紡機、恒瑞、康緣醫藥、田灣核電、中復連眾、三得利食品等行政機關、重大項目、重點企業,了解司法需求,經過深入研究論證于6月18日出臺了與連云港沿海開發區域特點緊密相關的《連云港法院服務沿海開發司法對策二十條》。組織審判人員深入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三新”產業開展調研、走訪,送法上門,為企業舉辦知識產權法律普及講座,開展東海水晶市場、湯溝白酒品牌、醫藥高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專題調研,為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

  風險提示書、司法保障聯系卡,連云港市法院的法官們通過實地走訪、專題調研、現場服務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查找管理漏洞,預防經營風險,消除不利于企業發展的矛盾糾紛和不利因素,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今年以來,連云港中院還邀請省法院聯合相關行政執法部門,陸續完成對“東海水晶市場知產保護”和“醫藥等高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等4項專題調研,并提出了務實有效的司法建議。

  晶海洋半導體材料(東海)公司是近年東海縣引進的最大硅加工企業,總投資5億美元,由于征地補償款分配問題,個別農戶阻撓施工,影響了項目推進。東海法院積極與牛山鎮政府、西開發區派出所等部門共同做當事人的工作,最終以調解結案,該項重大項目得以順利推進。一年來,東海法院精心謀劃,主動與市中院民三庭溝通,聯合申報的《東海縣硅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研究》被列為全市法院重點調研課題。

  靠前服務和貼身服務更體現法院社會責任。連云法院創造性地設立“工地法庭”,灌南法院設立了“流動法庭”,連云、贛榆等法院還在臨港產業區和高新企業集聚區設立了法律服務聯系點,選派優秀干警擔任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聯絡員,幫助投資開發主體把脈、坐診疑難雜癥。

  沿海開發一年來,連云港法院已調處涉及沿海開發各類糾紛3700多件,為項目建設提出司法建議120多條,避免各類經濟損失累計6.7億元。連云港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華,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一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同生以及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董恕娟分別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