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江蘇沿海大開發的快速推進,連云港東部沿海一批重大項目啟動,因征地、拆遷、環保等引發的社會矛盾糾紛增多,針對這種情況,連云區人民法院推出了《服務沿海開發1032條措施》,及時部署開展“堅持能動司法、服務沿海開發”為主題的專項活動,全院干警堅持聽民聲、解民憂、保民安,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牢固樹立“換位思考”理念,關注矛盾雙方合理訴求,增強了法院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的公信力。

 

截至目前,該院共化解涉及沿海開發各類矛盾糾紛1127起,排查隱患170處,預防化解群體性事件19起,為企業和群眾挽回損失2700余萬元。

 

從抓早、抓小、抓苗頭入手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許多矛盾糾紛都是由小事引發的。針對這種情況,連云法院從抓早、抓小、抓苗頭入手,及時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有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315,家住連云港開發區某村的魏某某,傍晚乘摩托車回娘家,在高凹不平的路上行駛,車被顛翻,人從車頭翻下摔傷。經司法鑒定,她的左側顳葉腦挫裂傷并硬膜下出血,頸骨骨折。事發后,魏某某糾集20多人到施工單位吵鬧,要求巨額賠償。

 

連云法院以能動司法及時介入進行調查,發現開發區某外資企業在工業廠房改建工程中,對存在的安全隱患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也未設置警示標志,給原告魏某某造成人身損害,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法院依法進行訴前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某外資企業賠償魏某某醫療費、誤工費等損失13900余元,實現了案結事了。法院的調解牽動著外資企業老板的心,他對這樣的調解結果感到非常滿意,連聲說:“okok!”

 

連云法院還組織訴訟服務工作室的法官排查類似問題,大力宣傳法律、法規及政策,及時化解鄰里矛盾糾紛。

 

站在矛盾雙方的角度來處理棘手問題

 

“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在深化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連云法院善于站在矛盾雙方的角度來解決和處理棘手問題,著力構建“以巡回法庭為載體,以訴訟服務工作室為平臺,以重大項目審判點為抓手”的新格局,形成大調解聯眾機制,攜手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的良好態勢。

 

今年初,河南籍農民工關城等192名農民工來到連云港某建設工地打工,他們與當地的一家承包建設工程公司簽訂了勞務合同,規定在項目完工后一次性結清全部工資。然而,工程竣工后,農民工多次交涉要求給付工資,但該公司以發包單位未付清全部工程款為由,遲遲未付農民工工資。

 

117,幾十名農民工再次來到該公司追要拖欠的工資,雙方發生激烈糾紛。連云法院聞訊而動,火速趕赴現場進行調解,由于建設工程公司已經把自有資金大部分墊付到工程上,而且發包單位確實未付工程款,致使調解工作陷入僵局。為了想方設法解決拖欠農民工的工資難題,法官來到工程發包單位和建設單位,釋之以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細致地做工作,他們的真情贏得了發包、建設單位負責人的好感和信任。最終三方當事人達成和解,發包單位當即付清了工程部分余款,農民工及時從建設工程公司拿到了全部拖欠工資。至此,這起糾紛以和諧之調解的結果畫上了圓滿句號。

 

用真情贏得群眾信賴增強公信力

 

連云法院在排查化解沿海開發工地的矛盾糾紛中,把關注群眾合理訴求放在第一位,用真情和熱心贏得群眾對法官的信賴與支持,增強司法的感染力、公信力和說服力,從而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效率。

 

不久前,連云區墟溝街道某小區的居民聯名向當地信訪部門反映稱,一家飯店經營戶擅自將污水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堵塞并污染了環境,樓前積水,居民常無法出行。對此,業主將環保部門告上法庭。 

 

法院了解到,由于物業管理缺位,小區下水道堵塞無人疏通,堆放的垃圾未及時清運,給居住環境造成了污染。雖然環保部門曾多次派員到場督促檢查,并幫助清理,還責成物業管理單位限期整改。但因物管收不到物業管理費,物業管理缺位,出現前清后倒,使小區污染成了“通病”。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法院接案后,及時主持業主、物管、經營戶、社區和環保部門的代表,舉行“六方會談”,釋明“物權、環保”等有關法規,要求各方當事人維護文明城市形象,營造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法官在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后,業主代表表示愿意按時交納物業管理費,飯店經營戶新上了污水處理設備,物業管理企業增派了人手,實行“點對點”服務。業主、經營戶和物管三方當事人達成了和解協議,業主主動撤回了起訴。他們說:“連云法院巧用司法手段化解矛盾糾紛,大家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