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參加了縣里統一組織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輪訓班,聆聽了由中央黨校博士生導師牛先鋒輔導的《中國道路,中國夢》、省委黨校徐民華教授輔導的《弘揚優良作風,戰勝不良之風》、省委黨校董連翔教授輔導的《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上海浦東干部學院副院長王定金教授輔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綱領》,參加了黨組中心所進行的專題學習,認真研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專題選編》。通過培訓學習,我對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新的體悟。真正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歷史。根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安排,要求每位黨員干部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進行思考。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

 

“我是誰?”,這個問題一度勾起我對往事的回憶,我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1984年進入法院,當時在法院是第55名干警。自己的人生歷程中無不感受黨的恩澤。在商業系統,我第一年就被提前晉級,第二年被破格提拔,受到縣政府表彰。到法院工作,我26歲任助審員,31歲任辦公室副主任,37歲進入黨組。對我上輩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來說,每取得一點成績,都懷揣一份感恩的心。我的政治生命是黨賦予的,我必須盡心工作,報答黨恩。作為法院工作者,是個法律人,似乎有點知識,但我沒有什么可以高傲的,也不要自恃有什么才能,前蘇聯法官是國家機器的重要肌體,然而蘇聯解體以后,社會重新洗牌,獨立生活能力并不強的法官多數已淪為社會最底層。有時我這樣想,我的政治生命不僅是我個人的,是與家庭緊緊相連的,更與領導承擔的背書緊緊聯系在一起。無論風浪起伏,踏踏實實把本職工作干好是件最根本的事,我們與周邊公務員的工資相比雖然不高,但與產業工人相比,畢竟我們拿著不錯的俸祿。對有人拿著工資不上班,有時我還真的想不通,在地球上還有這樣的好事。我畫了一幅毛主席的畫像掛在我自己的辦公室里,把這代表著正能量,我一直想畫一幅畫,構思幾年了,始終覺得不成熟,內容是走鋼絲,其實這既是工作態度,也是處事哲學。

 

“為了誰”? 面對這條題目,我立即想到了一個標準答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可是在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的今天,把 “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貫徹到現實的工作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豐富、辦公條件的改善、執政環境的優化,誰是 “公仆”誰是“主人”,是主宰群眾還是代表群眾,是拒絕群眾,還是關心群眾,有人是不清楚的,認為群眾是無知的、是野蠻的、是不講理的、是刁民。我覺得,在人民法院,要實現為了群眾,最根本的就是為了法律,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唯一選擇。之所以把人民放在法院之前,意在提醒法院工作者,在適用法律的時候,如果不考慮普通民眾的利益,就是違背了法律的根本宗旨。

 

“依靠誰”,我覺得首先要依靠群眾。我在法院工作31年,實際辦案的經歷并不多,我自己在工作中首要的就是要落實群眾工作方法,充分考量和尊重干警的正確意見和建議,注意接地氣,積極采納干警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其次,要依靠知識,勤于思考,勤于學習,加強司法調研,用理論指導實踐,對經手的案件要細致入微,有幾次我曾經不解地問審判人員“你這樣處理案件依據是什么?”,他們說“我們過去都是這樣辦的”,我們都要克服用老習慣、老經驗辦案,用始終對案件負全責的態度,把案件辦扎實。第三,要依靠務實的工作作風。生活最深刻、群眾最智慧。最近,我參與了審理一件再件,這件案件原經本院判決之后,被中院改判,省檢察院抗訴,省高院裁定再審,市中院指定本院審理,通過庭審,我們發現早就應該依職權到公安系統進行查證,結果案情一查發生了很大變化,申訴人一下子泄了氣。我覺得,只有細心工作,細致入微,才能避免在無形中犯了“形而上學”的形式主義錯誤,往往本身很簡單的案件,被折騰了幾個回合。這樣的事例還真不少。因此,只有轉變思路,把“坐堂辦案” 變為“全面辦案”,把“坐等群眾上門”變為“主動上群眾門”,才算真正找到了群眾工作的“金鑰匙”,才能真正做到“踐行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