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蘇州古城核心的滄浪區,城市建設快速推進,科教文衛事業發達。長久以來,蘇州滄浪區人民法院針對區域實際特點,堅定貫徹中央政法委“三項重點工作”的具體要求,以真心服務、和諧辦案為原則,不斷思考糾紛調解的創新模式與實際成效,走出一道糾紛和諧化解的新路子。

 

—多方聯絡,廣建平臺,法院調解陣地實現網絡化。

 

2008年,滄浪區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法院工作室、法院駐交巡警大隊交通巡回法庭相繼成立;2009年,滄浪區所轄六個街道的社區巡回法庭全面建立;2011年,滄浪法院與區司法局、婦聯共同成立“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市、區人事仲裁委成立巡回法庭;2012年初,又與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共同設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巡回法庭”。

 

至此,一個涉及社區鄰里、交通事故、婚姻家庭、消費者權益等常見糾紛類型的調解工作網絡全面建成。基于此網絡,滄浪法院的法官們定期巡回辦案,深入實地開展工作。網絡建成以來共調處涉訴糾紛2680余起,其中化解的訴前糾紛就占85%以上,形成了一道有效的矛盾前置化解陣地。

 

—走進群眾,溝通民意,法院調解模式更顯親民化。

 

長期的審判實踐告訴法院的法官們,調解工作的開展絕不是等待糾紛上門,唯有能動司法,方能有效應對。本著全心全意服務群眾的理念,滄浪法院針對發案較多但又未設巡回法庭的社區,建立了法官工作室,定期定人走進社區,開展糾紛化解、法律咨詢、宣傳講座、人民調解指導等工作。積極與公安調解、人民調解等實現工作對接,積極為當事人創造便利條件,幫助群眾通過人民調解方式徹底化解矛盾,避免不必要訴累的發生。

 

華某是一起醫療損害賠償案件的當事人。醫療糾紛雖早在2008年便以訴訟形式結案,但隨后的后續費用仍需分階段向醫院方主張。今年4月,華某再一次向醫院主張權利,不過這一次主張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在滄浪區人民調解委員會駐南門派出所調解室中,法院、轄區派出所及人民調解委員會三方開展了訴前協調工作,成功達成了雙方均滿意的人民調解協議。協議達成后,法官對此人民調解協議進行司法審查,確認了協議的司法效力。

 

—拓展服務,完善職能,法院調解舉措更具多元化。

 

近年來,區域社會糾紛呈現多樣化的新特點,如何快速妥善化解成為人民法院在新時期重點研究的新課題。為此,滄浪法院在建設訴訟服務中心過程中高度重視社會糾紛的綜合調處功能建設。積極聯系市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區總工會等多家單位定期派員來到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現場辦公,實現法院與社會機構共同化解糾紛的有機結合。在糾紛化解過程中,法院建立起專家顧問機制,邀請鑒定、醫學等領域專家提供專業性意見或赴實地開展工作,真正提升了糾紛化解的科學性。

 

針對部分當事人抽不出時間來法院應訴及調解的實際困難,滄浪法院還專門開辟“假日調解直通車”,將送達、法律咨詢、調解工作結合在一起,在方便當事人訴訟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辦案效率。苗先生是一起法律服務合同糾紛的被告。在案件受理之初,苗先生的電話聯系方式始終無法接通,相關材料無法送達。為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法院并未簡單采用公告方式送達,而是根據原告提供的信息來到被告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多方查詢到被告最新聯系方式并與其取得聯系。然而,苗先生再三表示工作日實在沒有時間前來應訴,對此,法官向其講明為方便訴訟,法院設有“假日調解直通車”,周末也可至法院應訴或調解。于是在周日的下午,苗先生按時來到法院。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當場履行完畢,糾紛圓滿解決。案件雙方均對法院的“假日調解直通車”予以贊許,表示這一做法實實在在地方便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