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在蘇州遇到我的大學同學,她在當律師,一天的交流下來,讓我覺得自己眼界短淺、見少識窄,我現在覺得,同為法學院的同學,當她在用客戶的資金享受人生時,我在用她十分之一的工資糊口,這才是世界上第二遙遠的距離;因為世界上第一遙遠的距離,是她正在負責市政府與萬豪、希爾頓兩大集團落戶大合同的時候,我正在糾結我手里的離婚案件里一個煤氣罐該分割給誰。所以當聽說我要給年輕法官們講一堂吶喊加油的課程時,我另一基層法院民一庭的同學出離憤怒了,當晚就給我來了微信:“我們的明天在哪里?老王,你還要喂他們心靈雞湯啊?!”言下之意,我們自個兒已經在火坑里無法自拔了,我怎么這么殘忍地給你們下把蒙汗藥,讓你們也爬不出坑外去。

  但是我始終感覺,我們每個人在當初選擇法院的時候都應該是給了自己理由的,是自己清純的理想主義也可以,是父母保守的現實主義也可以,沒關系,做一個小法官的感悟都是要從頭開始的,動機和初衷歸零,那么從現在開始積累的經歷和體味,才是我們將要永久留存在內心的東西。而這,決定了你會給身邊的人展現一個怎樣的世界:你會用何種方式與父母交談?小學一年級的兒子拋出十萬個為什么的時候,你會給出什么高度的答案?在路遇分歧時,你怎樣讓陌生人聽取你的想法?沒錯,我的意思就是,這直接決定了你和家人生活質量,這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我最終還是想和你們聊一聊,法官到底是不是一個值得我們為它痛苦為它糾結為它涅槃的職業?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我認為任何一個人,可能只會有自己唯一的立場,經歷、目標、心態架構起立場,這三因素像三條線,形成三角形這一最為堅固穩定的結構,所以可以這樣說:每個人都是個頑固分子。法官們由于這三個因素的素材特別豐富,所以會持有特別生動的頑固。你們待會兒可能依然會忙于發圍脖、聊微信,對于我講的東西忙里偷閑地聽兩句,但是沒關系,因為我從來都認為所謂談心,立竿見影的未必是真的聽進去了,慢慢滲透的才是真入人心。我遇到的事情,你們今后都會遇到,只要在任何一個那種時刻,我今天的哪一句話能夠給你力量,那就太棒了!

 

  到底是不是法官最辛苦?為什么要辛苦?

  首先想問,你們覺得法官是不是屬于特別辛苦的職業?

  我在基層法庭工作了10年,真的挺忙,案件最多時,我們一審一書兩個小女子手里長期保持100多未結民商事糾紛,每個月費盡全力結案二三十個,一定會有足量的案子馬上補充進來,讓人不得喘息。案件一多,法綜系統中的未結案件不免經常泛出象征著“收獲”的金黃色,看得人觸目驚心,我們稱自己為消防員,每天都在“滅火”。過于疲憊的狀態讓我一度深信自己干著全世界最辛苦最麻煩的活兒,直到我發現原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才是最累的:我的牙醫這么認為、當警察的同學這么認為、兒子的老師這么認為、連退休了好幾年廚藝相當一般的我老媽也這么認為!而這些人通通認為我整天坐著,拿個錘子一敲,應該是最輕松的!我突然恍然大悟:做人做事本來就是各有各的苦,比誰更苦根本沒有下限!他們沒有看到我們在送達中遭遇的抵抗和阻擾,在保全調查中遭遇的拒絕和冷漠,在疑難復雜案件審限倒計下的焦慮,在矛盾激化案件審理中的危險,在涉訴信訪化解中所受的嘲諷;如同我們沒體會到醫生被醫鬧糾纏的痛苦、老師被幾十個皮猴圍繞的頭疼、警察24小時不得關機隨時待命的壓力。

  更何況,我覺得最大的辛苦,通常都不是來自于體力上的。有一次手里有一個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原被告經中介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原告陳某向被告張某購買住房,被告收取了房款,卻不肯交付房屋,原告訴至法院要求被告交房。被告張某被羈押在連云港東海的戒毒所內強制戒毒,我們一行4人早上6點出發,驅車到東海開庭,結果未料到東海多條主干道同時啟動整修,我們一再更換道路卻一再遭遇道路封閉,時間飛逝,心里急得著火,中午根本不敢花費時間吃飯上,揣著餅干一邊問路一邊前進,在村莊、田野間尋路,有的地方道路狹窄,甚至雙側輪胎都有一半在路牙外邊,我和書記員一人一邊,踩著泥地指揮車輛前行;有的地方太過坑洼,汽車底盤擱到石頭的聲音讓我們心驚膽戰,我們只得下車扶著車小跑,給汽車減負;那天到達戒毒所,已經是下午4點,但是庭審并不順利,我們借用被告教官的辦公室開庭,被告稱自己受案外人所騙簽訂合同,購房款也被他人騙走,堅決不愿交房,一再撒潑打滾,干擾我們庭審的進行,到庭審結束,他更是緊緊扒住通道兩邊,阻撓我離開,因為擔心他情緒失控影響戒毒所秩序,我和教官一起給他做思想工作,直至勸說到他情緒平靜,走出戒毒所時早已漫天星斗,不敢耽擱,趕緊回程,回到高速上終于找到服務區,還好有一點殘留的飯菜出售,一頓狼吞虎咽,我們繼續趕路,那天,我回到家里,是凌晨2點半。但是這個過程并未讓我覺得辛苦,相反覺得干完一件很難完成的事情后,有一種特別的開心和輕松。但是,之后這個案件的討論、匯報后形成的判決結果卻違背了我一開始對這個案件的判斷,因為雙方買賣房屋的特殊性,最后認定的結果是合同無效,房和款雙返,而顯然被告返還錢款的可能性幾乎等于0,且該套爭議房屋還是被告和其殘疾哥哥的唯一住房,在執行程序中拍賣房屋的可能性都很小,原告幾乎等于敗訴,我真正的感到心酸不已;原告之后給我打過幾次電話,詢問關于執行案件的程序等,我知道他對于判決結果十分不滿,但是他從未對我表示出責備、憤怒,我因此感覺特別的難受,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走出這個案件帶來的懊惱和愧疚,哪怕這個判決已經過去了2年,我在今天寫這篇文章時,依然首先就想到了它,因為這個案例是真正讓我感覺到了辛苦,想大哭的那種辛苦。我一度取笑自己,是不是被虐慣了,似乎只有他來怒罵我之后,我才能排解掉這種內心擁堵的感覺。后來書記員的分析提醒了我:也許原告不責怪我的原因,正在于這個案件辛苦的審理經過,他乘坐我們的警車去戒毒所開庭時,和我們一起經歷了那么辛苦的路程,看到我那么認真地做工作,看到了我們真實付出的辛苦,所以憤怒不起來。這似乎有點道理,似乎有時在無法給出一個符合內心追求的判決時,誠懇地付出辛苦,能為案件的過程和結果架構一個通道,這個通道越結實,越具備說服力,越能得到理解。更何況,身體的辛苦是很快會消滅的,而內心的辛苦才是真的折磨。

  說到辛苦二字,我不免想到日本僧人的“千日回峰行”,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種修行?這是佛教中公認最為嚴酷的修行,是指高僧在比叡山中進行12年的養性,其中7年的時間用于修煉。每天夜深一點半時,離寺前往深山中,到太陽升起的時分,都要不停地行走,每天行走40-80公里,前三年,各為100天,第四年和第五年,各為200天,總計700天的時間,不論暴雨、狂風還是冰雪之夜,都需在山中專心地行走,翻山越嶺、登險境、潛深谷,一往無前。進行這個修行的僧人腰間插著短刀,如果在深山里無力挪步了,就需用這把短刀自殺,因為一旦進入這個修行,不允許中途告退,或是修行到底,或是死去,二者必選其一。山里不乏惡禽猛獸,如果出現,這個僧人只得趕緊逃避,因為修行中嚴禁殺生,除了自己的生命外,他不得使用刀子。大概從第三年起,這個僧人已經完全適應在山徑行走了,從山峰到山谷,又從山谷到山峰,可以快步如飛地來來往往,宛如一名飛腿快探。在這700天的修行中,僧人每天只吃2頓,每頓的伙食固定,一碗面條,半塊白芝麻磨成的豆腐,兩只鹽水土豆。在結束700天行走后,是更為可怕的“入堂”,方式是一個人閉關在佛堂里,朝著堂上的不動尊塑像,不停誦經9天,這9天中要不飲不食不睡,連橫倒躺一下都不允許,且自“入堂”的7天前起,伙食改為每天1次,每次一碗流質,能過“入堂”的僧人,已經有了超于常人的意志。在第六年,僧人還需在山中行走和到京都的寺廟朝圣,要反復進行100天。第七年,他需到京都的大街小巷行走,站在各街頭祈禱,祈愿眾生平和幸福,要反復進行200天。至此,千日回峰的修行才算完成。如果說我們的辛苦是職業選擇后的“被辛苦”,那么這種修行的辛苦應該被叫做自我歷練,沒人要求你去做,也沒人因為你做這件事給予你報酬,純粹就是一種內心的自我要求,我想修煉者一定是深諳其中意義:這絕不是無來由的自虐,辛苦中得到的回報,是不經歷辛苦的人無法企及的,而且,辛苦越大,回報越大,這種回報,遠不是物質上的收成可以比擬的,它是一種深入內心的東西。曾經兩度完成這個修行的酒井雄哉說,在700天的行走中,最開始他會感到寂寞難忍,但形成規律后,山中的動物會來陪伴你,它們會在你固定出現的路線上等候你,之后還能感受到山路兩側的花草樹木的生命活力近在身旁,不再孤單;而9天入堂的過程中,他于第四天開始感受到身體漸漸衰弱,四肢發涼并出現紫斑,并感到自己身上有尸臭散發,第五天開始意識模糊,出現了還在山中行走的幻覺,第八天他已經期望自己就這樣化成木乃伊,但到神奇的第九天,他說他轉而覺察到了內心的喜悅。據說,完成這種修行的高僧,臉上總是浮現著和藹安詳的笑容,那是一種暖融人心的笑容,能讓面對他的人感受到平靜淡定的巨大力量。幾百年來,真正完成這個修行的人非常少,成功者被尊稱為“阿者梨先生”,被尊為活佛予以奉迎。雖然不喜歡日本這個民族,但是他們至今留存這樣的修行,讓我覺得他們還是深諳這一哲理:舒適不能讓人收獲。我從中受到啟發,其實辛苦的意義,結果如何是其次的,最關鍵的是過程!就像這個修行的過程,它沒有為世人創造多大的好處,沒有增加一個GDP,為何人們這個尊敬“阿者梨先生”,因為人們尊敬的,是這種自我約束的能力,辛苦人人都懂人人都不喜歡,就看誰拿出最大的勇氣來對付它!哪怕是很簡單的辛苦的重復,不要找捷徑,不要省步驟,當你用這種認真的方式完成一項工作,它就會給你的心里留下積淀,哪怕你沒有達到最初的既定目標,也能讓你不怯于面對之后一切可能的結果。法官確實是一個辛苦的行業,主要是“心苦”,辦結婚的在民政局、添房子的去房管局、賺錢了納稅去稅務,但是離婚、分家析產、合同糾紛全都是我們的職責,這個社會的人們似乎是把最不開心的事最痛苦的情緒,全都宣泄給了我們,如果我們不修煉自己的內心,你只會從第一反應體會到巨大的憤怒,極度的不平衡;但是,一旦了解到辛苦對于整個人生的意義,我們遲早會感激我們能在年輕時被迫辛苦,它讓我們踏實、堅定、自信、微笑,不愛生氣。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辛苦也許正是我們面臨的機遇:面對最多的困惑,我們有機會得到最多的體會;看到更萬象的人間,我們能積累更多的人生經驗。事實上也只有把年輕的心靈放在辛苦中磨練,你們才會在每一天不停地增加內心的韌性和強度,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收益無窮。

 

  從哪里吸取正能量?細節!

  我辦了約800件民商事案件,大多數為民事類,面對千差萬別的案件,接觸形形色色的當事人,大哭過、害怕過、憤怒過、焦慮過。以下是我經歷得最郁悶的幾個事兒:第一個,2003年我剛到法庭當書記員,有一個離婚案件雙方矛盾十分尖銳,擬判離婚,需要清點在男方家中的財產,男方的父親對此極度不滿,清點時就對我們百般阻撓,到了之后的庭審,雙方再次發生爭吵時,我們盡力勸阻,他突然開始對我破口大罵,當時的我頓時愣住了,之后的庭審我邊記錄邊聽任我的眼淚快速地流著,怎么都止不住,我從來都不知道我的眼淚可以流得這么迅猛這么無障礙。第二個,也是離婚案件,已經調解離婚,根據調解協議女方要去男方家中搬回嫁妝,我們也要去現場清點,搬的過程你們當然可以想象那種別扭和壓抑,好不容易搬結束,我們被男方家屬毫不客氣地要求從后門出去,走出門時一盆冷水嘩地就潑在身后的地上,瞬間還有鞭炮在身后震耳欲聾地響起,這是風俗,你們知道意味著什么?對,驅邪。第三個,有一次我去做息訴信訪工作,這個上訪戶老人原來是被告,原告是他的鄰居,因為上訪戶說鄰居家孩子的墳墓會滋生病毒所以把人家墳頭給扒了,鄰居上門理論,上訪戶又把人家的腦袋敲破了,鄰居起訴到法院要求他賠償,法院最后判賠2萬多元損失,他上訴后維持原判,他又去省高院申訴,申訴還是沒有得到他滿意的結論,他開始了不停地進京訪,那天我把他通知到了村委,他第一句話就問:“你是哪個法院的?”我說:“我是惠山區法院的。”他說:“那你級別不夠,沒資格跟我說話!叫你們中級法院的來!”我勸說他不要進京,又是路費又是住宿,這會給他造成更多的損失。他說:“你們現在這是心虛了吧,來求我不要去北京?反正我的費用全部要你們法院賠!”說完就走了,幾天后他托村委給我傳話,說法院至少賠償他5萬元,他才考慮不去北京,這意思是他扒了人家的墳頭、打傷了人,回頭還要法院給他錢。

  幾乎所有懷揣著崇高法律信念的年輕人在進入法院后,都體驗過這樣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威嚴的審判席,有時就是巡回法庭里幾張陳舊的桌椅;經歷了諸多辛苦努力得到的法官身份,當事人一樣對你撒謊、怒罵,并無尊重;學習過各大部門法律包括國際公法、私法,但面對的始終都是家長里短,針頭線腦。我們手中本應閃耀著鋒利光芒的法律利劍,根本無法斬斷眼前的難題,在普通百姓面前,我們對法律的解釋總是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收入不高門檻高,權利不大風險大”“拿著賣白菜的工資,頂著賣白粉的風險”,正是現在法官的真實狀況。可是,我卻又從內心堅信,上面這些本不是法律的初衷,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作為一個小法官,無法改變程序設置上的游戲規則,但我想我至少可以代表法律向這個社會表達出我們的姿態!法官使命的根本就是傳遞正能量,我不能被負能量打擊到!我必須給自己一個解釋,說服自己,才能勸服別人!

  這個答案太大,我們都還需要邊努力邊尋找,但是那天馬云的一句話,突然讓我有點火花,他說:“輸都是輸在格局,贏都是贏在細節。”我因此猜想,法律本身懷抱著最大的正義,為什么那么多期望著正義的民眾卻對它產生了懷疑,連黃渤在春晚的歌曲《我的中國夢》里還有這么一句“社會相對很公平。。。。。。這就是我的中國夢”,言下之意,現在社會相對不公平唄,作為法官,我對這句話特別敏感,覺得很刺耳。但我還是習慣從自身找原因,現在我想,作為法律的最重要的傳播者的法官,也許,是不是我們的粗糙和急切,導致了這種困頓,欲速而不達?法治,在這個一直以道德來引導的社會里,它的融入必然經歷挫折,所以這個社會中的法官,需要多一項使命:因為民眾確實不懂得法律的意義和法律應有的崇高,我們在用法律說服他之前,先要讓他明白法律的初衷。對,不客氣地說,他們就是“盲人摸象”,他們只能摸到大象皮膚的粗糙,但我們有義務告訴他們大象的輪廓和大象是一種多么了不起的生物。如果說法律是冰涼的,但法官是不是可以用溫暖的方法來傳遞它,它自然就帶了溫度。如果這個說法還是太飄渺,那么更直接一點,就是方法問題:我們用的是同一部法律,如果說法官之間有差別,不外乎就是表達上的經驗和與人相處上的經驗存在差別。

  在我們見習法官和導師座談會上,我就聽到一個法官交流了這樣一個案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傷者和家屬始終不肯在之前的調解上退讓,所以還是訴到了法院,這個法官一樣是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但是調解那天特別的熱,法官先偷偷給了被告司機一個建議,被告司機立馬領會,跑出去買了很多瓶水,調解開始前就認認真真地遞到了原被告每個人手上,最后那個案子真的調解掉了。這個案例我印象深刻,也許對于剛從法學院出來的年輕法官看來,對于這種調解小伎倆,會嗤之以鼻地認為與法律是不沾邊的,毫無意義。但我就認為這個法官很了不起,他懂得先讓人心柔軟下來,才能給你將要傳遞的東西打開一條通道;否則當內心被負面情緒緊緊包裹,再好的法律條文,也無法進入他的腦袋。

  有一次我分到一個原告方某起訴被告袁某夫婦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袁某夫婦是外地來錫人員,在這個案件里,一個是事故車主、一個是事故駕駛員,幾天之后,書記員小吳憤憤地告訴我說:又是一個難送達的案子,袁某夫婦留給交警的通信地址是個工地,現在根本無人簽收,已經退信,而當小吳打通事故認定書上被告留存的電話時,對方在片刻猶豫之后矢口否認是當事人,所以這個案子多半只能公告了!我拿過案件,再次撥通了這個電話,還沒等我說話,電話那頭一個男人非常兇狠地罵了句臟話后威脅:以后不準再打這個電話!并馬上掛斷了。我不甘心地連續撥了4次后,他都沒接聽而是關機了,這個行為讓我斷定這就是當事人。我的第一反應當然很生氣:他自己出了事故卻不敢面對,我處理事故的卻得不到他最起碼的尊重,孰不可忍!于是我惡作劇的想法油然而生:我以后天天打到你關機!從此后,我天天連撥n遍他的電話,他一般會在第5遍后關機,卻始終沒有再接聽。堅持了幾天,都是如此,我漸漸意識到,他肯定很需要這個電話,不然不會還堅持開機來被我“騷擾”,也許他這段時間真的很害怕,害怕會有巨額的賠償,也許還會以為法院找他是要他坐牢!在這樣一個對法律無知的人面前,我現在的做法,可就是他以后對于整個法官群體的定義哦!我平靜了一下,用自己的手機給他發了一條長長的短信:“您好,我是惠山法院的法官,負責處理你的交通事故,你在事故中僅僅是次責,且有交強險,你需要賠償的部分其實很少。而且如果你有商業險,要賠的會更少。但如果你不來開庭,反而是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因為法院會公告后在你不在場的情況下就把庭開了,這樣你還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呢?所以請盡快來法庭,我會告訴你該怎么處理。”第二天,我們樓下法警就通知我,有人來找我,我下樓一看,袁某夫婦滿臉堆笑的等著我呢,熱情迎上來說:“法官好,我是袁某,之前是我弟弟接電話的,臭小子他不懂事不好意思啊!”我心里說:“小樣吧,可不就是你的聲音!”但臉上當然裝出了誤會消除后的激動與熱情,一拉家常,果然,這個電話是他們全家用于維系生活的運輸生意的唯一通訊工具。這個案子判決后,袁某夫婦還是被判賠償的,但卻特別開心地對我說:“謝謝你,你這人真的挺好的。”一個本來很難送達的案件,就因為一條短信解決了難題。我想最關鍵應該就是我首先用細節表達出了誠懇吧。

  第二個案子是個打架案子,原告梁某在被告辛某的修車鋪修車,修完車梁某說車里少了2000元錢,雙方因此產生了口角,繼而扭打了起來,原告在打架中弄了個輕微腦震蕩,當然不依不饒地要求被告辛某賠償。我一看案卷,原告是本地村民,被告又是個外地來錫人員,這是一個經過村委、人民調解、派出所都調解過的案子,雙方的差距很大!開庭那天,被告沒有準時出現,我在開庭前其實打過他電話,但是他非常急切而生硬地掛掉了,只說了一句:“沒空,我忙著呢!”但是當我缺席審理正好結束時,他突然到了,滿身油污滿頭大汗,當然,還有滿臉愁容。但沒等他開口解釋,我先說:“一看您這個模樣,剛剛肯定是在趕個急活兒。請坐,先喝茶,再說話!”他當時就有點愣了,我讓原告等在一邊,趁被告端著熱茶的空隙,開始了我不緊不慢地調解工作,真的只有二十分鐘后,他說了第一句話:“法官,不用再多說了,你讓我賠多少我就賠多少!因為這是我這么多次處理這事,喝到的第一杯熱茶。”這個案子真的就這么解決了。會有人覺得這個故事和前面交通事故被告買礦泉水的事故雷同嗎?其實不同,因為我根本不相信被告說村委、人民調解、派出所會都不給他泡茶,現在機關作風改進,幾乎所有部門都會有給當事人泡茶的習慣,我覺得真正打動他的,應該是我的態度和我見到他的第一句話,表達出來的,不是我對于他遲到的責備、對于他發生打架的指責,而是表示出我注意到了他的細節,也理解他的處境,對于給予理解的人,人們通常都很難抗拒。

  第三個案子是一個撫養費糾紛,原告龔甲訴被告龔乙和平某,龔甲是初三學生,龔乙和平某是肖甲的父母,兩人離婚后雖然判決龔甲隨父親共同生活,但實際上父母分別再婚后都對他關心很少,龔甲平時都隨爺爺生活,本次起訴龔甲要求父母增加撫養費。年事已高的爺爺當了龔甲的法定代理人,僅有的證據只有龔乙和平某的離婚判決書,他的舉證能力實在有限,我還能要求他什么呢?而且龔甲也始終沒有出現過。我決定到學校做個龔甲現在實際所需教育費用的調查,但更重要的是,我的直覺告訴我,應該見見這個爺爺口中非常內向膽小的男孩。那天我在老師的辦公室等待龔甲,老師都主動跟我說這個孩子的情況:因為父母離婚所以自卑,和同學不合群,成績一般。龔甲很快深深低著頭走進來了,老師說:“這是法官阿姨,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訴她!”他還是低頭不說話。我站起來認真地對這個男孩說:“小伙子,我很佩服你!因為你的同齡人還在被照顧的時候,我聽說你一直在照顧爺爺!爸媽不在身邊,你比別人辛苦一點,但是你會比別人成為更有擔當的男子漢!我對你有2個要求:1、在努力的同時,要快樂一點!2、有機會跟你的爸媽說一聲,現在你可以照顧好爺爺,將來,你也可以照顧好他們!”龔甲還是低著頭,但他在一下一下認真地點著頭,應該是既害怕表達和交流,又生怕我沒有看到他的贊同,他的眼淚一滴滴落在他的鞋面上。一個老師說:“我第一次見到法官!這個職業實在太讓人羨慕了!”我不免還是有點得意的,因為龔甲需要有人來告訴他人生應有的態度,雖然這不是民事訴訟程序的要求,但我既然正好審理了這個案件,跟他說這些一點不顯得突兀,又正好我這個身份還挺正氣挺威風挺有神秘感,那么有機會耍個酷,還能順帶給人傳遞點正能量,這個細節,我干嘛不做呢?!

  正負能量的故事各說了三個,法官的生活就是這么有挑戰,我們以最正義化身的形象,接觸著社會最負面的糾紛和情緒。這個社會在經歷轉型,所以人們都在經歷各種嘗試:嘗試抵抗、嘗試觸碰底線、嘗試反向思維,嘗試各種與傳統道德觀相悖行的價值觀,我們因此經常沒有得到期望的尊敬,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僅有法官的身份不可能直接獲得尊重和信任,僅以法官的資格也不可能直接化解干戈,當事人又沒看到我們讀法學院時的辛苦和通過司法考試時的艱辛,他們能看到的,只有我們對人對事的細節:是否認真?是否真誠?這才是他們衡量我們是否值得尊重的標準,也是他們衡量法律是否公正的標準,就是這么簡單。

  我們大家從小就被要求寫了很多的作文,很會引用一些廣為傳頌的正能量名言,但是,一句話可以在你的話語和作文中出現無數次,但它未必會得到你真正的認可,因為人們通常不會因為這句表述就去嘗試證明它,而只會在自己有了這樣的經歷之后才去體味它,就像這句“細節決定成敗”。我相信今天我如果以這句話作為標題講述我的這一主題,你們一定會覺得我巨沒創意,巨老套,巨說教;但是你們遲早會以自己的經歷告訴自己:這是真理。所以最后我不免還是要補上這個關于細節的經典故事,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而他在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偶然事件,就是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實地培訓學習時,只有加加林一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節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如此懂得規矩,如此珍愛他為此付出心血的飛船,一定具有超強的責任感,于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這次飛行。說細節表現素養、表現道德、表現能力,我覺得都理解得太表面了,細節只體現一點:誠意。

 

  怎樣對待當事人?如何與他們溝通?

  當事人是一種很難琢磨的生物,他們對你諂媚,因為他們以為你擁有絕對權力,可以裁決利益的歸屬;他們對你蔑視,背后諷刺你“吃了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完,又說法律不健全”;他們對你兇悍,因為他們知道你現在最怕不穩定因素;他們又搖擺不定,信息不對稱讓他們顯露無知。他們有時是霸道的強者,有時是可憐的弱者。德蘭修女戒律說:“1、人是毫無邏輯的,不講道理的,但還是要愛他們;2、做好事,別人會說你動機不良,但還是要做好事;3、成功帶來敵人,但還是要成功;4、坦誠讓你受到傷害,但還是要坦誠;5、你幫助的人會攻擊你,但還是要幫助他們;6、君子會被小人擊倒,但還是要做君子。”這種理論絕對是非常讓人害怕的,憑什么?!

  上個月我審理了一起離婚案件,85后的妻子起訴85后的丈夫要求離婚,在庭審中原告言辭激烈,指責被告整日與朋友們混在一起,打牌、喝酒、卡拉OK,對原告和2歲的女兒不管不顧;被告堅決否認,反唇相譏說丈母娘干涉太多,原告本人缺乏主見、情緒無常,這個婚仿佛是跟丈母娘結的。在庭后的調解過程中,兩人的情緒和言語再次升級,原告表示絕不再給被告一絲一毫的機會,被告立馬回擊離就離、誰稀罕和你過日子。我的調解效果甚微,倉促收場。大約一周后,我開車去購物中心,停車過程中,一輛摩托車從我車旁呼嘯而過,年輕的男子駕車,后面坐著的年輕女子雙手環抱著男子的腰,兩人甜蜜交談,笑聲爽朗,氣氛相當溫馨。我定睛一瞧,眼熟呀,再一回憶,不正是上周那對哭著喊著要離婚的小倆口嗎?我心里那叫一個不服氣:好家伙!他們這里笑得跟花兒似的,我那里判決書寫得跟孫子似的?此案印證戒律“1、人是毫無邏輯的,不講道理的”。

  還有,2010年我在前洲法庭審理過一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原告傷者仲某60多歲,委托代理人是他兒子,仲某在橫穿馬路時被車碰擦受傷,交警部門認定雙方負事故同等責任,仲某要求車方以及車輛的交強險保險公司賠償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費、護理費等等多個項目的損失。在剛剛拿到案卷時我就發現,沒有聘請律師的仲某把住院伙食補助費遺漏了,為了避免在訴訟中再增加訴訟請求的麻煩,我通知仲某過來在訴狀上直接補寫,不久仲某及其子女就來修改訴狀了,一家子面帶笑容再三感謝,說得我自我感覺特別雷鋒。但到了開庭時,被告保險公司的代理人照常對各項損失提出異議,沒有經歷過訴訟的原告方緊張了,當質證到住院伙食補助費時,保險公司代理人繼續提異議認為標準過高,仲某兒子與仲某耳語幾句后,仲某突然站起來,指著審判席上的我大聲說:“就是這個女的,讓我這么寫的,我開始又沒要這項,她非要叫我加上!你們找她!”我當時面紅耳赤,生氣難過尷尬,差點就要不爭氣地流下眼淚來了。此案印證戒律“2、做好事,別人會說你動機不良;”和戒律“5、你幫助的人會攻擊你,”。

  還有,在前洲法庭我還經歷過一起經典案例,原告施某起訴前妻汪某要求承擔婚姻期間的一筆共同債務5萬元的一半,施某和汪某的離婚是我院的一女法官判決,當時在離婚案件中,原被告已經因為婚后購買的一套房屋的歸并產生了尖銳的矛盾;而在離婚訴訟期間,施某的弟弟又在我院起訴施某歸還上述這筆5萬元的借款,施某在這個民間借貸糾紛中承認借款系用于婚后購房,法院已經判決施某歸還該筆借款并已生效。故前面兩個判決認定事實,導致我審理的這個案件的結果已無懸念。我將汪某通知到庭里,對她認真曉以所有涉及的法理情理,并告訴她這個案件她的風險真的很大。汪某當即開罵、威脅,撂下狠話警告我如果這么判,絕不會有好下場。那天后來我外出時發現,汪某搬來凳子坐在我們法庭的大門口,跟一群老太太生動地形容自己所受的法院的迫害,她當時正有理有據地分析說:“這個女的法官,我可以打包票已經收了對方的錢!你們說我分析得對不對!”老太太們顯然對她的“推斷能力”相當佩服,正頻頻點頭表示贊同。這個案例印證戒律“4、坦誠讓你受到傷害。”“6君子會被小人擊倒。”

  我們再回到“憑什么”的命題,經歷了這么多不愉快不服氣又不想放棄的思想斗爭,現在我覺得可能就是憑這么一點,生存本身就必須面對人性的多面:如同你在路上因意外發生口角的可惡的陌生人,或許是一個在自己領域做得極其出色的、勤奮的、努力的人。人群本身的差異不會很大,當事人不是絕對擁有顯著共性的一群人,只是因為我們是法官,所以我們正好看到了利益面前人們放大的本性。更何況作為法官,我們不能讓遭遇到的當事人來塑造我們的世界觀,而應當以我們自身的品行形成法官群體的形象來影響當事人。所以說,當我們評判別人的德行時,我們其實是在表現自己的德行。因為我剛才并未把德蘭修女戒律讀完,其實全文是這樣的: “1、人是毫無邏輯不講道理的,但還是要愛他們;2、做好事,別人會說你動機不良,但還是要做好事;3、成功帶來敵人,但還是要成功;4、坦誠讓你受到傷害,但還是要坦誠;5、你幫助的人會攻擊你,但還是要幫助他們;6、君子會被小人擊倒,但還是要做君子。因為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正是,對于任何一個有成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的人來說,別人表現得如何不應該影響到你自己表現如何,他人的行為只是自己品行的試金石:不要因為譴責他人的無禮而自己變無禮、不要因為厭惡他人的狹隘而自己變狹隘、不要因為揭露他人的可悲而自己變可悲。那天在圍脖上看到一段話:“有人刻薄的嘲諷你,你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無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的鄙視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馬上加倍證明你更厲害。有人對你冷漠忽視,你馬上對他冷淡疏遠。看,你討厭的那些人,輕易就把你變成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這才是敵人對你最大的傷害。”你們肯定和我一樣,特別同意對吧?

  我們的工作其實翻來覆去就是一件事:溝通。我喜歡一部電影《星際迷航》,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人一定知道,這是主角謝耳朵同學的最愛。這部拍攝于1975年左右的美國電影,令現代人目瞪口呆,因為其中很多在當時想象出來的科技,如今都成為了現實,著實體現出了作者偉大的想象力和這種想象力背后隱藏的深刻思考與見解。電影中的瓦肯人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覺得瓦肯人是作者對于人類的期望,看過這個電影的人一定知道,瓦肯人冷靜、睿智、機敏、果敢,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心靈融合”,即能夠借助觸摸對方的臉部實現與對方心靈相通,分享對方的意識、記憶和知識等等。因此我覺得作者對于人類的了解十分深入,他理解的人類的缺陷,都在瓦肯人的身上得到了彌補,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類對于以最簡單的方法達到最良好的溝通的渴望。我相信是因為作者和我一樣體會到,如果你具備對方的對等信息和持有相同立場,很多時候根本不存在既有的沖突。而我們不是瓦肯人,我們只能慢慢聽取別人和表達自己。

  雖然聽取和表達本身就是人際交往的終極難題,但我覺得做到以下三點就足夠了:一是重視聆聽的作用。我們每天身處原被告的矛盾中,雙方都急于表現自己的合理,特別樂于向我們傾訴,我概括出法官遇到的傾訴饑渴癥三大患者人群你們體會一下:貨物質量異議方的老板、人身損害案傷者的家屬、離婚案男當事人的媽,有體會嗎?我在大學里上過一堂選修課《人際關系學》,那個文學院的不修邊幅的老師講的第一堂課的內容我到現在都記得,他說:聽,這個事兒太重要了,比能說重要10倍。他說:有一次我遇到一老教授,思維強勢出了名的一個人,愛跟人爭論,那天我就打定主意,認真或者假裝認真耐心聽他講,只給他一種回應:嗯!對!他跟我海侃2個鐘頭,我幾乎沒說話,臨結束他非常崇拜地拍著我肩膀說:年輕人,你很有思想啊!我從你身上學到了很多啊!我們老師總結說:懂了嗎?不用說話就能贏得別人的敬仰,這就是聽的力量!其實這個事,我是有體會的,就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分來一個原告華某訴他的母親和6個親兄弟姐妹的析產糾紛,華某是當地村上有名的老麻煩,村委、派出所、鎮司法所全都認識他,總是無理取鬧、胡攪蠻纏,這次不知怎么想到了要到法院起訴,要求分割父親的遺產房屋,他父親生前確實造了相鄰的兩間屋,但按照農村風俗已經給華某兄弟倆“哥東弟西”地分割完畢,還留有遺囑,華某已經取得了西側的房屋,卻以分給大哥的東側房屋還在父親名下為由,要求分割東側房屋并分割父親遺留給母親的生活費。案子已經立了,我只得先送達應訴材料。首先我打通了第一被告華某大哥的電話,70多歲的人對我破口大罵:“你們法院是不是缺錢缺得眼瞎了!還是實在閑的沒事干!他是個瘋子、神經病,你們連他的案子都收!也神經病吧?!”我話都沒插上,他就把電話掛了。我心里也郁悶啊,剩下的幾個電話也不敢打了,囑咐書記員還是悄悄寄過去算了,但是我也不敢歇著,趕緊到村委、華某之前的工作單位了解情況,一了解嚇一跳,原來華某真的治療過精神疾病,我馬不停蹄地趕到精神疾控中心,找出了華某所有的治療記錄,又找到了他的主治醫生,了解他的疾病狀況:原來華某在年輕時正常,但是他的第一個兒子落水死亡后,他受到重大打擊出現精神障礙,表現為平時性格狹隘自私狂躁,發病時出現受到迫害的幻覺。真是可憐又可恨。我又回到村里,了解華某兄弟姐妹的情況,得知華某的嫂子在大家族中德高望重,在華某兄弟姐妹中的威信甚至高于老母親和華某大哥,我立馬決定請她來談一談。我鼓起勇氣打通了華某大嫂的電話,老太太果然氣場不小,聲音洪亮,有禮有節地把我教訓了一通:法院應該了解情況再收案子,要先看清楚人再開展工作,怎么能盲目收案,理會一個精神病人的胡攪蠻纏,給大家的平靜的日子帶來很大的麻煩。我連連稱是,一個電話打了一個鐘頭,我打定主意耐心聽著,熱情回應。最后提出要求隔日到村委面談,老太太總算是爽快地答應的,我開心啊!和老太太在村委促膝長談的那天,我本來就是抱著聽單田芳的心理準備去的,我請村委的同志專門幫我開了一個無人打擾的辦公室,請她慢慢說來。老太太說起華某的行為真是像打開了心里的水閘:她說華某年輕時在工廠里跟人鬧矛盾,回頭就給別人的熱水瓶里放了半袋洗衣粉;哥倆住在相鄰時共用天井,華某每次都會把大哥安裝在天井里的井水泵敲下來賣鐵,一共敲掉了4次;華某還經常辱罵父母;在父親生前,華某為了把他趕到妹妹家居住,竟然幾次在大冬天往父親的床鋪上小便;而為了逼走大哥一家,華某竟多次用斧子砍壞大哥家的防盜門。而這次華某之所以到法院起訴,就是因為上個月華某又一次砍了大哥家的門,老太太忍無可忍,帶著兒子找到華某,把他按在墻上狠狠抽了一頓耳光,華某就想到了這個惡主意,到法院起訴分房子來了。這次談話從早上8點持續到了中午12點,我只是聽著,認真地聽著,隨著話語流出,老太太心里的郁悶也在解開了,跟我聊得越來越放松,我越來越明白了這一家人幾十年來的痛苦,也越來越能體會為啥華某的大哥在接到我們的第一個電話,會那么憤怒。但是,老太太對于我最后建議他們對華某提起民事行為能力鑒定申請并預交鑒定費的事始終不答應,她說她畢竟只是嫂子,還要我說服幾個小姑子也同意這事,她才能同意。我之后一一打通華某妹妹即另外幾個被告的電話并重復多次接受幾位老太太的“再教育”,我的任務仍然只有一個:聽!耐心聽!過程省略,因為你們可以想象的。之后我真的一一說服了她們,華某的大嫂總算交來了鑒定申請和鑒定費,這個案件作為我今天要講的主題的例證的作用完成了,我用它來說明傾聽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耐心聽,我也無法想象這個案件的出路在哪里。不過由于案件太有趣,我還是把之后的案件發展順便說一下,之后我想盡辦法把華某帶到了精神疾控中心做民事行為能力的測試,真是托他的“福”,我這輩子第一次走進了精神病醫院見識了一下,我走進了兩重鐵門隔離的病區,監督著華某做拼圖等思維測試、多名醫生聯合給他做專業談話筆錄、做腦電波檢測等,其中最經典的是做整套試卷,我的天,那張試卷有100道選擇題(這里給你們透露兩題:1、你是否非常喜愛機械類的知識書籍?你的床頭也會放一本以便可以經常閱讀?2、在一個社交場合,你是否會因為害怕異性的打擾而盡量避免讓她們接觸到你?)極其審慎的華某每做一道題都要經過相當慎重的思考,仿佛在緊張地進行公務員a卷筆試。那天,走完這套程序,我已經在精神病院陪著他待了7個小時了。之后,鑒定結論下發了,華某真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我輾轉找到他的妻子,經過做工作,華某的妻子愿意作為他的法定代理人并撤回起訴。拿著撤訴申請走出他家小區,離立案已經接近半年,這半年我們整個法庭都經常受到華某的騷擾,而由于華某喜歡戴著一頂紅色的旅游帽,我們給他綽號“小紅帽”,我們法庭真的一度看到小紅帽又走進我們大院而聞風喪膽,而此刻我真的覺得這個世界在我眼里已經和之前有點不同了,天特別藍你們能想象嗎?我知道傾聽確實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我也知道我常常因為要求自己首先傾聽,而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單個案件上,但是,我真的覺得不經過傾聽的案件的裁判,是很難有說服力的。因為我感覺好像當我接收對方的話語時,對方也會接收到我的內心,正如同我就是一個瓦肯人,我的手已經放在了他的臉上。

  溝通三要素第二點,管理好情緒。還是要提到《星際迷航》中的瓦肯人,主角半瓦肯人史巴克的父親在電影中一開始與他的對話說到:“要控制好情緒,而不能被情緒所控制。”我不知道你們現在看這句話是不是已經有了共鳴?有嗎?我以前沒有真正意識到情緒這個東西的壞處,直到我開始養兒子,我從一個知名的育兒圍脖上看到,父母應首先區分理性溝通和情緒發泄的區別,把情緒當作教育是最大的傷害這一說法時,我直接被擊中。他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讓我理解了情緒與教育的區別:當孩子滿身泥水地向你跑過來,激動萬分地說:“媽媽,我們球隊今天3:0打敗對手!”你卻大吼大叫:“我的天哪!瞧你這一身泥!今天早上剛剛換上的衣服!弄成這樣!”你們之間的交流根本是斷層的,他分享的是快樂,而你發泄的是情緒;他表達的是努力后的勝利,而你表達的是預見到自己將要用力搓洗衣服時而產生的抱怨。作為好的談話,應該是“共情”,共同的情感,所以應該是“實在是太贊了兒子!我為你們的球隊驕傲!它一定會走上世界杯的!”后來我發現,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的成年人,都是分不清理性的表達和情緒的發泄的,以至產生很多無謂的爭論,我們在調解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表達:我干嘛要遷就對方?!或者:我偏不同意這個方案?!這就是典型的情緒發泄,浪費時間且可能引發更大的對立,而具備這種判斷對于一個法官是尤為重要,我們的社會地位和司法權威遠不如西方法官,激怒我們的情景時刻出現,我們應該做的是迅速分析出當事人真正要表達的訊息,糾正他們的負面情緒,做出理性的判斷并給出回應;同時也要引導對立的雙方從溝通中剝離情緒,更有效地交換意見;而千萬不要被這種情緒激怒,繼而被情緒卷入控制。有句話說得經典:“一句話,沒有說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但說出口之后你是它的仆人。”對于一個法官,如果說出不適當的話而成為這句話的仆人,可能你需要以幾百倍的正面努力來平衡它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要素,表達出自己有棱有角的態度。我覺得一個好法官不能太柔弱,有點態度還是必要的。2009年我承辦一起產品質量糾紛案件,原告甲企業起訴被告乙企業,稱乙企業供應的不銹鋼管質量差,要求減少價款、賠償損失。被告乙企業是個外地企業,反訴認為不銹鋼管質量完好,只是甲企業借故拖欠貨款不付,故要求甲企業立即支付剩余貨款。第一次開庭的法庭調查時,被告方律師有句話讓我很不受用,他說:“法官,剛剛你提的那個是產品的專業問題,我沒必要解釋,再說我解釋了你也聽不懂。”有時不懂婉轉的人的表達就是這么令人頭疼,但令人更加頭疼的是:這是句實話吶!太不喜歡這種不敬了,于是那天開始的幾個晚上,我都要打開萬能的百度小小地學習一下。第二次開庭很快又來了,被告方律師慷慨陳詞:“各種型號的不銹鋼的區別就在于它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的區別,而最常用的兩個型號316號與304號不銹鋼的根本區在于微量元素錳,我提交的不銹鋼微量元素化驗表中清楚展示了我們提供的各個批次的不銹鋼的成分表。。。。。”我心想:“小樣吧,顯然百度的資料只看了前幾行。”等他說完,我清清嗓子不緊不慢地開始了:“首先糾正被告方代理人的一個化學常識錯誤,316號不銹鋼中這個微量元素Mo是鉬,而非錳,錳是Mn。其次,你提交的成分表上兩種不銹鋼的牌號不夠準確,你使用的是舊牌號,這兩個牌號的不銹鋼屬于奧體式不銹鋼,已經在2007年10月統一變更為新牌號,請注意名稱表達的準確性。而這兩個產品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國標也在同時有過調整,你提供的只有舊標準,你們雙方的交易跨越了這個調整的時間,你不應該用舊標準來對比你們雙方所有交易!由于你方是生產企業,所以這個舉證責任分配給你,下次開庭時,提供前后兩份國家標準的原本并分開列明前后的交貨。”我繼續說:“原告,你在訴狀中所說的加工產品出現了銹斑,請問你們加工什么產品出現銹斑?”原告律師不是很自信地說:“這個可能是家用產品。”我很權威地糾正他說:“對方供應給你們有很多個型號的不銹鋼,它們分別有不同的作用,比如你們雙方交易最主要的304和316兩個產品,304具有較好的耐熱和耐蝕性,沖壓等熱加工性好,所以常用食品工業、家用電器、汽車配件;316耐熱和耐蝕性更好,可以適用于苛刻條件,比如肥料生產設備、相機、沿海設施;你用錯了型號生產,好產品也會生銹!回去了解清楚各個型號分別生產什么產品和具體出現什么質量問題!你們雙方作為特別授權的代理人,對于事實的回答等同與當事人的陳述,回去好好與當事人了解清楚所有的案件事實情況,免得一知半解導致出現的表述上的低級錯誤。”雙方律師都懵了,只會說“好好好。”氣場全在我這里一邊倒了,感覺好帥!其實也就是幾個晚上的工夫,我少休息了一會,但是這個案件的審理卻從此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雙方從此都對法庭特別恭恭敬敬。我想作為法官,思路怎么能軟綿綿地被當事人牽著走;我們必須是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原被告雙方務必跟著我的方向前行,我們才能共同配合把一個案件處理得清晰而準確。如同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準備,我們根本無法接住當事人拋過來的球;哪怕勉強接住,也亂了陣腳。我們當然應該把球始終握在自己手里,帶點氣勢、帶點個性、帶點態度,然后強有力地向當事人扔過去。

 

  我們應該成為怎樣的法官?

  一,要享受寂寞。周國平先生在《靈魂必定獨行》中說:“人是需要獨處的,獨處是靈魂長大的空間,獨處才能保護自己內心世界的安寧。”我相信你們聽到這句話,一定和我一樣怦然心動,共鳴很強。我認為,守得住寂寞的人,一定是很有自信的人,因為不自信的人,才需要刻意在人群中尋找相互安慰和相互褒揚。這樣的自我約束,確實是很難做到的,而也只有守得住這種寂寞的人,才能守得到自己的目標。有一次我的一位在行政機關工作的同學通知我參加同學聚會晚餐,他還叫來了幾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隔壁班同學,幾位的行政職級都要高出我好幾截,他們暢談著區里的人事調動,對領導們的資歷、喜好、甚至家屬如數家珍,領導的名字在他們嘴里熟練得傳遞,如同我說到我家人的名字,見我不插話,同學叫我一起參與聊天,我說我真的不知道你們說的這些人,同學非常驚訝,覺得我簡直是太out了,白混了這么久的國家機關。我很委屈:本來就是啊,我一個小法官,整天弄幾個民商事案子,接觸的都是黎民百姓,上哪兒認識這么多領導去呢?!你們在陪領導視察時,我在接待當事人;你們在和諧開大會時,我在焦頭爛額地開庭;你們在觥籌交錯招商引資時,我在思考我的案件的出路。我們根本不在一個世界嘛!更何況,我安慰自己,西方的法官,對于他們的交友法律可是極其嚴格限制的呢!法官是擁有的朋友越少越好的職業!我是與國際接軌。很阿q對不對。

  關于堅守寂寞,我想褚時健恐怕是最好的例子了。曾經有人問萬科的王石最佩服的企業家是何人?答曰:褚時健。1979年10月,51歲的褚時健任玉溪卷煙廠廠長,在當時,國內的煙草企業數不勝數,但在他的帶領下,玉溪卷煙廠由一個根本不知名的小企業,一躍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國際著名煙草企業集團,當時云南省的財政收入曾經有過這樣的比例:70%來自于煙草行業,玉溪卷煙廠又獨占了其中的70%,換言之后者曾經占云南省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1990年褚時健被授予全國優秀企業家終身榮譽獎“金球獎”,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在其領導玉溪卷煙廠(后為云南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18年里,為國家貢獻的利稅至少有1400億,其中僅“紅塔山”的品牌價值就達400多億。但隨后,褚時健卻從人生的巔峰掉入谷底,1995年,中紀委收到一封檢舉信,反映河南洛陽個體煙販林政志勾結三門峽煙草分公司,通過向褚時健家人行賄取得卷煙指標。緊接著云南省委便著手調整玉溪卷煙廠的領導班子,褚時健顯然沒有意識到近在咫尺的“危險”。1998年9月,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審褚時健貪污案,這是云南省第一次在高級法院審理一審案件。由于褚時健和紅塔集團的知名度,案件在社會上引起轟動。1999年1月9日,褚時健被判無期徒刑,幾個月后,褚時健的女兒褚映紅和妻子馬靜芬分別被收審,同年12月,褚映紅在牢房里留下一封遺書后自殺身亡。褚時健沉寂了。人們推測,這個老頭很大可能將帶著他曾經的輝煌永久告別歷史舞臺了。2002年,70多歲的褚時健因為患嚴重的糖尿病而獲保外就醫,當時眾多煙草企業高薪請他出山當顧問,褚時健一一拒絕。按常人的想法,一個這樣的歸宿,他應該感到很滿意了。但褚時健不是常人,他在尋找他新的起點。有一次褚時健吃到了一種美國進口的橙子,這種橙子價格高銷量好,但褚時健感覺,相對于中國人的口味,這種橙子有個明顯的缺點:口感偏酸。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再次消失在世界的視野中,這次他“隱居”到了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附近的兩片山頭間,他和老伴在這里搭起工棚,吃住都在里面,原來他想要種橙子,他想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種出中國人最喜歡的橙子,把美國橙子比下去。大家想一下,當時褚時健75歲,橙子掛果需要6年,這是怎樣一種年輕的豪情。當然,僅有豪情怎么夠?一起從零開始困難重重,橙子剛剛掛果時,褚時健每年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他從書店買來所有關于果樹種植的書,一本一本地看;為了尋找好的灌溉水,他一天爬幾個山頭。這樣的寂寞和辛苦持續了7年。2008年初,云南省的昆明、玉溪等城市的水果攤上突然多了一種橙子,吃過的人都為這種橙子傾倒,幾乎所有人都這樣形容這種橙子:這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棒的橙子。這種橙子名字叫做“褚橙”。而在得知這是煙草大王褚時健種出的橙子,人們重新開始注視這個老頭。2010年,褚時健和他的老伴馬靜芬信守諾言,第一次相對正式地邀請部分親朋好友參觀了自己的果園,這或許就是褚時健骨子里自信的展示:人們看到,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中,連片的果園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透露無限希望,2400畝果園,34萬棵果苗,果園實行承包制,200多名工人全部來自附近的山區,他們在這里拿著在家務農10倍的收入。褚時健將自己生命的最后的事情,選擇了農業,這應該是最安靜、最寂寞的行業了,但是我相信當75歲的褚時健種下第一批果樹時,他就不怯于面對這種寂寞。2012年10月底,“褚橙”首次進京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后,遠在美國的王石在微博上留言:“巴頓將軍說過,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我想也只有耐得住谷底的寂寞的人,才能積蓄起攀登上人生的頂峰的力氣吧。

  二,減少抱怨,因為抱怨是最無能的行為。我想問你們有沒有過抱怨?你的同事有沒有抱怨?特別是在基層法院業務部門的?最近類似題材的報道很多,相信你們都看到。2013年9月25日的《法治周末》就刊登了這樣一篇典型文章《法官被爆流失嚴重,房價高工資低信訪壓力大》,報道說:越來越多的法官干不到退休年齡即離開法官隊伍,法官流失現象嚴重折射了法官困頓的職業生態,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們省高院許院長公開透露,2008年至2012年6月,江蘇全省法院就流出人員2402名,其中法官1850名。一方面法官每年在流失,另一方面法院受理案件數量卻在日漸增加,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超過了1300萬件,比2008年增長了近三成。5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萬余件,同比上升了1.7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萬件,同比上升近三成。另外,涉訴信訪化解的壓力、大量輔助性事務所累的壓力、法官單獨序列確實的困頓都給了法官執業信心很大的傷害。我想問這樣的報道會影響你們嗎?你們還能堅守自己入職時的信念,做到不抱怨嗎?其實抱怨不是錯,因為進行對比分析而對不公平待遇感到不滿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但是雖然抱怨無錯,它也無用,甚至會抵消你做過的努力。而不抱怨是一種修煉。

  其實在說到不要抱怨這個話題,并無多大的創意,而且現在你們還給了它一個新名字,叫吐槽,流行的很。吐吐槽現在成了一種有友善的交流方式,甚至說明了吐和被吐者之間挺鐵的關系。其實吐槽真的沒關系,它是釋放內心情緒的方法,不吐槽的人,我想應該是很難有朋友的,但要我有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吐槽要吐得幽默一點,輕快一點,別真的吐到把自己的內心堵上。我老媽說我有一段時間特別煩躁,抱怨情緒特別多,甚至開始因此和她吵架,她覺得這讓所有家人覺得特別厭煩。有一天老媽甩給我一張剪報,是哈維麥凱所寫的小文章《優秀的人不抱怨》,這個名字就夠說教,內容如下:一次在機場,一輛出租車在我面前停下,出租車司機下車,為我打開后車門,然后遞給我一張精美的宣傳卡片:“我是沃利,我將您的行李放到后備箱去,您不妨看看我的服務宗旨。”我驚訝的低頭看卡片,上面寫著服務宗旨“在友好的氛圍中,將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錢地送達目的地。”開車之前,沃利問我:“想來一杯咖啡嗎?我的保溫瓶里有普通咖啡和脫咖啡因的咖啡。”我覺得新鮮有趣,就笑著說:“我不喝咖啡,只喝軟飲料。”沃利微笑道:“沒關系,我這里還有普通可樂和健怡可樂,還有橙汁。”我驚訝得有些結巴:“那就來一罐健怡可樂吧。”沃利將可樂遞給我,繼續說:“如果您還想看點什么,我這里有《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體育畫報》和《今日美國》。”他又遞給我一張卡片,“您想聽音樂廣播嗎?這是各個音樂臺的節目單。”似乎這樣的服務他還嫌不夠周到,又問我,車里的空調的溫度是否合適,還對我到達目的地提出最佳路線建議。我覺得越來越有意思:“沃利,你一直這樣為客人服務的嗎?”沃利笑了笑說:“不,其實我只是在最近兩年里才這么做的。之前,我也像其他出租車司機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心懷不平地整天抱怨。直到有一天,我聽到廣播里介紹立志成功學大師韋恩戴爾博士出版的新書《心誠則靈》,戴爾說:停止抱怨,你就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不要做一只鴨子,要做一只雄鷹,鴨子只會嘎嘎抱怨,而雄鷹則在蕓蕓眾生中奮起高飛。”這段話讓他茅塞頓開,他決定要做一直鷹,他開始留心觀察別的出租車,發現許多出租車都很臟,司機的態度也很惡劣。于是他決心要做一些改變。沃利開始學做“鷹”的第一年,收入就翻了一倍。后來,我將沃利的故事講給了五十多個出租車司機聽,但只有兩位對此感興趣并仿效了沃利的做法。而其他那些司機,仍然喋喋不休地抱怨著他們越來越差的境況。當沃利決定不再抱怨,他的平凡人生就變得不平凡起來,因為一個優秀的人永遠不會抱怨。故事結束,我為了寫這一段內容,翻箱倒柜地用了兩周才找到老媽給我的這張剪自2009年9月的《文摘周報》的剪報,找到的時候它被貼在我的一本老筆記本的扉頁,找到的當時我激動極了,趕緊全文一字一句抄在這里想讀給你們聽,真心希望它如同當時湊巧擊中我一樣也湊巧擊中你們的神經,因為我老媽不止一次說過她覺得我自從讀了這文章后,真的大大減少了抱怨情緒,我想既然這么對我有療效,說不定對你們也有效。我現在覺得,其實一樣的事情,可以被做得不一樣;同樣完成一件事,不要選擇最簡便的方法,這樣的選擇遲早把你變成一個無趣的人;應該遵從自己最初內心的激情,選擇最有意思的方法。

  三是當一個“軟硬”有別的人。已故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生前有段采訪,我看完特別覺得有力量,他留給我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做人,骨頭要硬,心腸要軟;很可惜現在很多人把它弄反了。”

  關于骨頭硬,堅守一個法律人的原則和信仰,我想始終是扎根在我們所有讀過法學院的人的心中最圣潔的地方的一棵樹,當我們從繁雜的世事中一回頭時,永遠可以看到它挺立在心里。這么說文藝了,簡單點說,就是法律人對于法律的敬畏之心。不可妥協的事情,如果你妥協,就是斷裂的失敗。相信你們都已經閱讀過了最近在微信群里熱傳的最高法司改辦主任賀小榮的講話《掀開司法改革的歷史新篇章》,我相信你們已經充滿力量了,骨頭更硬了。我在朋友圈轉發這個鏈接時,我的標題是“希望在前方!”但是有個同學給我留言“這你也信?”我回復他“為什么不信,相信了才能實現!”說到“骨頭硬”和“心腸軟”,我還有一個略帶憤青味兒的小倡議,我們在工作中通常會遇到兩類當事人,一類蠻狠強勢,會利用撂狠話、搬領導、威脅等小手段,狹促我們盡快出具滿足他們意愿的裁決;一類善良,耐著性子等待我們給出結論,不吵不鬧。而之前一些不正確的社會導向致使前者獲得更多利益,后者吃虧,長此以往,只會助長社會的戾氣、邪氣。我希望我們年輕法官不要畏懼前者,而刻意善待后者,以微薄之力糾正不正確的導向,不正是季老先生說得“硬骨頭軟心腸”的最好實踐嗎?

  骨頭硬的話題因為平時強調地比較多,不贅述,今天我想多說說心腸軟,因為我覺得可能很多人未必贊同這個觀點。柏拉圖有一句話:“要善待你所遇到的人,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正在經歷苦難。”之所以在那么多同類的表述中選擇這一句,是因為我知道法學院出來的你們肯定最服氣柏拉圖。二戰時,日本青年學生叫囂著要戰爭,教師大久保設置了一條獨木橋,橋下是饑腸轆轆的鱷魚,讓學生們走過去。學生嚇壞了,不敢走。大久保罵道:“你們根本不了解戰爭,還敢叫囂著要戰爭,像你們這種蠢人,將來都是炮灰。”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話說,事非經過不知難,人生小事都千難萬難,知道自己難,也知道別人難,這就叫懂事;而干我們這一行,豈能不懂事呢?說到小事的難,我不免想到這么一個事:有一次我審理的案子需要一份電容器的行業內的咨詢筆錄,我先用電腦查得幾個附近的企業,但是打通電話后我一說明來意,人家或者聽了一半就把電話掛了,估計當我騙子;或者直接回絕。也是,法院找上門要求做咨詢筆錄,攬這個麻煩干啥呢?說對了說錯了,搞不好都要得罪人,搞得更不好說不定還要惹點麻煩。沒辦法,我想到了我一個開辦企業的同學,我想他可能會接觸到電容器,于是通了電話,同學熱心幫忙,說:“我雖然不用這個,但是認識一個做電容器的小老板,我來聯系一下,幫你叫個老師傅過來。”幾天后,同學來電話了,說:“人家師傅最近都趕工,要不你再等兩天。”又幾天后,同學又來電話了,說:“總算約到了,但是就到我廠子里見面吧,人家不喜歡你們法院的人上門,又不想去你們法院。另外,人家提出不在筆錄上簽字啊!”我心想,見面咨詢了再說,到時再溝通吧。到了同學廠里,總算因為熟人所托,一切順利,到了最后,我不好意思地表示說還是希望師傅能夠幫我在咨詢筆錄上簽字,師傅有點為難,但最后還是同意了。我松了一口氣,把視若珍寶的筆錄趕緊收好,一回頭卻發現,我同學把師傅送出門時,給人家塞了一條煙。我頓時難過極了,看來是我真蠢啊,這世道哪有白讓人跑一趟的行情啊!我的同學,為了我辦案,在為我支付精力與財物,我卻無以為報,我真的覺得很難受,而更難受的是:法院做份咨詢筆錄這么小的事情,卻這么難!可以想象,普通百姓出門辦點事該有多辛苦,我們要有這個換位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還有一個我始終都無法忘記的案件,一個醫療糾紛損害糾紛,原告是一個安徽籍6歲小男孩潘某,其父親為法定代理人,被告是本地一家衛生院,原告稱在被告處出生時因醫療事故導致腦癱,要求巨額賠償。我拿到這個案件后就心生反感,因為明明已經經過我院和中院一審二審的審理判決,原告方再起訴時我院不受理,原告居然在老家法院起訴后,該法院受理后又主動移動到我院來審理。我推斷他們肯定在老家法院走后門了!真讓人惱火!庭長建議我再做一次調解,但我在發傳票前,已經擬好了駁回的裁定。調解那天是個寒冷的冬季,一大早,法庭門口就闖進來一名婦女,但她顯然不是自己要闖進來,而是因為她使勁揪住一個小男孩的棉襖,而那男孩正在極力掙脫,所以那婦女是一邊喝斥一邊被那小孩拖進來的。“你是小潘的媽媽么?來調解的?”我走過去問,那婦女說“是”的檔口,那小孩一回頭嚇我一跳,這是一個典型的腦部發育不正常的小孩,雖然身高和正常孩子一樣,但是頭部特別小,又窄又尖,如同橄欖;而且表情呆滯,很多鼻涕,衣服上也滿是痕跡。我立馬心里一緊,幾乎開始想象他們的艱難。那小孩愣住幾秒鐘后,直沖進我的辦公室,小手眼看就要伸進電加熱器里了,我一個箭步拉住他,大家都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媽媽只能死死抓住他坐下來,他還是嗷嗷叫著掙脫,我趕緊找來一些糖,他才稍安靜了些。他媽媽嘆氣說,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整天抓住他,根本不能有一刻的松懈,她最怕的就是自己要上廁所,小孩百分之百立馬闖禍。我安慰她說:“還好孩子活蹦亂跳,總比其他腦癱的孩子終生躺在床上好吧。”她望著我說:“你懂不懂我寧愿他躺在床上,至少不會傷害他自己。他現在力氣越來越大,我不知道我抓不住他的那天該怎么辦?!”我一時語塞,感覺自己的安慰十分愚蠢可笑,一個母親說寧愿孩子癱瘓,一個人要面對怎樣的痛苦才會做出這樣的取舍?潘媽媽又拿出一盒叫做“腦力風暴”的藥,說:“上次判決后拿到的一點錢都拿來買這個藥了,很貴的,但賣藥的說對小孩好,所以我們急需錢買藥啊!”我拿起來仔細地看了看說:“潘媽媽,這個藥沒有生產批號,不是正規藥品啊,我建議你們不要瞎吃,還是上大醫院治療。”他媽媽說:“不會吧,人家說保證有效,我們都這樣了,那還能騙我們?這么貴的藥,吃總比不吃好。”我對他們已經無法再反感得起來了,他們面對這個境況時的無可奈何讓他們失去了理智判斷的能力;他們不信任別人客觀的勸導,是因為客觀總是帶給他們巨大的傷害。只要誰能夠給他們一絲希望,他們就會瘋狂依賴,現在努力做各種嘗試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了,因為努力地過程會讓他們感覺到希望的存在,如果這個努力的過程中有別人的真誠鼓勵和幫助,就更好了。那天庭長和我特別賣力地調解了一上午,但是差距實在太大,雙方都不肯做任何讓步,調解失敗了。后來又幾次電話調解無果,我發出了駁回的裁定。后來原告上訴,后來又撤回上訴。案件結束了。其他法官說他可能會上訪,當我說不會,因為方爸爸調解那天就說了:“謝謝法官,我知道很難成功,但是還是感謝你。”總是記住一些不成功的案件,我心存愧疚,我常常想也許換個法官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這個當事人也就有不一樣的命運,但是這樣的當事人還要跟我說感謝,我覺得作為一名法官,我似乎被寬容得太多了。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痛苦,卻只能用真誠一點、再真誠一點,來消磨有時的無力帶來的不安。

  感謝大家能夠聽我說這些,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了一點我自己的心得,最后以這么沉重的案例結尾,我卻不想大家當一個悲觀的法官。我自幼不是一個聰明人,正因為不聰明,所以不得不常常為自己的愚鈍做些心理安慰和辯解,才有了一些看似合理其實不一定合理的想法。我相信今天不認同我的某些觀點的人,一定是因為比我智商和情商都更高所致。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眼睛里的那個世界,尤其是今天坐在這里的你們,我能確定你們已經有了很確定的立場,就我一開始所說的立場三要素來說,我根本不能左右你們的經歷、也根本不知道你們各自的目標,我今天來這里想做到的,其實也是唯一能做的,只有觸動你們的心態。但心態這個東西,要靠養!

  最近看到一條圍脖“我們年輕時吃過的苦,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在生命的某個階段突然就給你回報,雖然不一定是我們最初期待的那種方式。”聽到這句話覺得眼睛突然一熱的人,你,一定吃過苦。我想如果我們堅守這份職業,我們會一直遇到某些“敵人”,用他們的論調有意無意地影響你最初的堅定。我想,法官學院讓我講今天這個話題,就是要給你們來份正能量的營養餐,喚醒你們最初的豪情!但其實我在你們漫長人生中只有停留今天的兩三個小時,還不如三集美劇的長度,豪情總是容易退卻,這一餐的營養可管不了幾天,你們更需要長久的穩定的來源,而這種來源,只有依靠你們自己持續的學習和思考,而你們也都知道:永遠陪伴你的,只有你自己,還有你架子上的書籍。所以,我更希望你們與我的共鳴產生在今天之后,如果真的有那樣的時刻,請記得,我一定會在心里為你們鼓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