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7,農歷馬年上班伊始,南京市民殷先生早早地來到了東臺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并送上了一面上書“公正執法、取信于民”的錦旗。他千里奔波而來只為感謝自己案件的承辦人唐彬彬,是這位精明干練的女法官經過不懈努力終于讓他在去年年底拿到了200多萬元的貨款。

 

榜樣力量無窮,精神薪火相傳。唐彬彬就是一面旗幟,她激勵著東臺法院的青年女法官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追夢、圓夢,唱響了一曲曲嘹亮的巾幗之歌。

 

一份執著  鑄就精品佳作

 

崔愛華,現任民二庭副庭長。多年來,她精品佳作涌現,裁判文書在省高院獲獎,案例被刊登在省高院公報上,多篇學術論文被核心期刊采用。今年,她又被鹽城中院榮記三等功一次。

 

“崔庭長,您得勞逸結合呀。老這樣,您這頸椎病……”書記員小賀焦急地說。看著師傅帶著護頸,雙眼盯著電腦屏幕,手指不停地敲打著鍵盤,小賀實在不愿打斷崔愛華的創作思路。但看她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小賀還是發出了諫言。在配合崔愛華的一年多時間里,小賀發現崔愛華愛專研法條,愛看書。在她的案頭,總是擺放著各類法學理論和實務的書籍,一有時間,她就會靜心研讀。遇到疑難復雜問題,師徒倆還經常一起討論研究,有時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小賀反倒被崔愛華喊師傅。“小賀,人家說學如逆水行舟,咱這調研也是這樣。審判實踐中可調研的點很多,關鍵還是要做有心人。”小賀對崔愛華的這段話至今仍記憶猶新。

 

執著就是力量,執著見證成功。去年,崔愛華撰寫的1篇案例又被刊登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報》上。而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小賀也開始嶄露頭角,在各類刊物上發表10余篇調研文章。

 

一種精神  敲開入門之路

 

已是晚上9點多,屋外寒風凜冽,助理審判員姚芳長噓了一口氣,準備關燈回家,而一份20多頁的判決書也完成了最后一遍的校對。

 

她是一位安徽籍干警,而最初的困難則讓她一度迷茫:思鄉之苦,每年只能回家一趟,而且還要倒好幾次車;方言不通,開庭時完全不懂當地老百姓說的什么;經驗不足,不時遭到當事人誤解……但這一切都沒有難倒她,因為她堅信天道酬勤。進入法院短短三年,姚芳已逐步挑起了重擔。

 

去年5月,她承辦了一起亡人的道損案件。死者白某在做工回家的路上和被告劉某的重型貨車相撞,當場死亡,留下了妻子和兩個孩子。在調解時,由于白某家人對劉某恨之入骨,甚至一度要揪打劉某。姚芳果斷制止并分開雙方,但劉某卻從此不敢前來應訴,也讓原告方有了怨言。為此,姚芳深入白某家中了解這個家庭的實際困難,在勸說白某之妻理性維權的同時她還幫著其中專畢業的女兒聯系工作,并幫助其辦理低保。她又找到劉某和保險公司,并最終促使原、被告達成調解協議,原告方也順利拿到了全部賠償款。

 

一聲感謝  記錄最美身影

 

“媽媽,媽媽,你怎么還不會來?我想你了……”聽著電話那頭稚嫩的聲音,年輕的母親何娟強忍著淚水,略帶哽咽地安慰說:“寶貝,媽媽要工作呢。在家要聽奶奶的話,乖……”

 

何娟在離市區較遠的三倉法庭工作,陪伴小孩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而她此時正在村里調解一起贍養糾紛。何娟看著老人居住的小屋,嚴厲地指責三被告說:“你們都看看,屋內就個電燈,還鄰居給拉的。床上連個蚊帳都沒有,夏天怎么過?你們是怎么忍心的?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輪流和你們過,能占你們多少地,花你們多少錢?好在老人家現在還能走能動,要是躺在床上要人照應,我無法想象!”由于老大和老二曾辯稱“母親偷偷將父親身前一筆萬余元的存款照顧給小兒子”,何娟通過銀行查詢了解到這筆存款并不存在。在鐵的事實面前,被告們再也無法扯皮。另外,考慮到老大一雙兒女上大學的事實,協商讓其在孩子大學畢業前承擔一半的責任。

 

“謝謝了,姑娘,我這點事讓你們跑了這么多趟。”當達成調解協議后,老人那雙干癟而又布滿老繭的手拉著何娟激動地說。“奶奶,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今后您有什么難處還可以找我。”何娟安慰著老人,也在鄉間留下了自己最美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