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法院堅持以民為本,從常熟市情出發,立足法院工作,在黨委政府和上級法院指導幫助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民法院回應群眾期待、回應社會關切的新路徑,在基層基礎建設、民意收集采納方式、作風效能建設方面創出了接地氣、贏民心的新方式。院長張崢嶸說:“作為基層法院,就是要立足基層,著眼民生,傾聽民意,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讓群眾來評判來打分。”

 

“一鎮一庭”:讓群眾更方便

 

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推動基層社會依法治理方面的功能作用,常熟法院黨組立足常熟市情、民情,從長遠謀劃,積極爭取市委和上級法院支持,提出“一鎮一庭”規劃和設想,200810月江蘇高院批復同意在以常熟法院為試點開展“一鎮一庭”工作,以此探索經濟發達地區人民法庭工作新路徑和總結經濟發達地區人民法庭服務群眾、回應社會的新經驗。常熟法院下轄的8個人民法庭設立均以行政區劃為基礎,同時兼顧管轄面積、人口數量、企業等經濟體數量、交通等因素,這樣,法庭的轄區更為合理,法庭辦公地址下沉至基層,與轄區內的黨委政府部門、社區聯系更為密切,群眾進行訴訟也更為方便、快捷。同時,為各人民法庭均配備三臺以上公務用車和電子印章等軟硬件,充分對接便民利民。2013年,各人民法庭自行立案9032件,占全院立案總數的42.96%,審執結案件12362件,占全院結案數的65.12%

 

從方便群眾訴訟角度出來,法庭干警全天候都在法庭“隨時待命”,中午有人值守、值班電話24小時有人接聽、當事人來庭有人接待,正是扎根基層、服務基層,人民法庭工作得到了轄區黨委政府和群眾的一致肯定。今年2月份的中國好人榜候選人章保龍法官28年來一直在農村法庭,一天也沒離開農村法庭,正是眾多章保龍式的法庭干警的全身心付出,為常熟法院樹立了法庭干警的好形象。

 

“司法民意聽審”:讓群眾來評議

 

在具體的個案中聽取公眾民意,吸納公序良俗,科學、適度地聽取社情民意,可以保障公眾在司法參與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又可有效地避免陷入所謂的“輿論審判”、“民意綁架司法”的怪圈。常熟法院早在20119月就制定出臺《司法民意聽審的若干規定(試行)》,在案件的審查立案、審理裁判、強制執行、申訴復查、息訴止訪等司法訴訟過程中,聽取公眾民意,吸納公序良俗,審查司法民意,進行法律釋明。并在此過程中,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干部、律師、居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由當事人及聽審參加人員就案件事實、法律適用、司法裁判等方面充分發表意見,該評述意見不僅被記錄在案,且會成為法官斷案的重要參考依據。目的就是有效化解矛盾、宣傳法律、提升司法公開力度、增進群眾對法院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以及提升司法公信力。20128月,該院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又出臺《司法民意聽審工作細則(試行)》,進一步細化司法民意聽審工作的組織管理、聽審準備、聽審實施、總結考核等內容,同時對司法民意聽審會流程、司法民意聽審報備、征詢意見進行統一,以進一步保證司法民意聽審工作有序推進和取得實效。此“吃螃蟹”舉措一出,即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好評。讓群眾來參與個案發表評議意見的舉措可以說是與最高法院周強院長大力倡導和推進的“司法公開”不謀而合。

 

廉政信息員:讓群眾來監督

 

細節決定成敗、作風提升公信,針對少數干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侵害群眾利益、傷害群眾感情、損害法院形象的行為,常熟法院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在作風效能積分制考核的基礎上,于今年推出廉政信息員制度,在鄉鎮、街道、社區(村)遴選50名干部群眾,作為廉政信息員,主要從社會面收集對法院干警工作作風、工作效能、廉政紀律執行等情況,主動將法院工作置于群眾監督之下,讓群眾對法院工作來評判。落實對法院干警的“定內容、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四定查訪和隨機走訪、不定期暗訪,掌握第一手材料,通過信息員片會、例會制度直接上報院紀檢監察部門。以群眾監督觸角的延伸讓干警在陽光下產生對行為失范和腐敗的“免疫”力,不斷密切與群眾的血肉相連關系。

 

駐常熟法院紀檢組時培安組長介紹,司法作風無小事,司法的人民性決定了人民法院必須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必須在作風效能和褒貶問題上要抓早抓小,有病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癰遺患。而讓群眾來評判和監督法院工作就是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渠道和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