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2003130日,陳東前妻崔靜與侖山湖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1份,合同總金額為959019元,約定首付款199019元,余款760000元辦理銀行按揭。2003618日經甲方中國農業銀行句容市步步高分理處(貸款人)、乙方崔靜(借款人)、丙方侖山湖公司(保證擔保人)協商一致,簽訂個人住房按揭合同1份,借款金額76萬元,期限為5年,其中第十一條約定“丙方承諾,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至乙方取得房產證書,辦妥抵押登記并將有關抵押文件交甲方收執之日止,對乙方所欠甲方的全部貸款本金、利息、逾期利息、罰息及其他相關費用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一)在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承擔按原價回購該房屋房產及其權益,償付乙方所欠甲方全部債務,并放棄抗辯權:1、乙方提供虛假資料,騙取貸款,且已經或可能造成貸款損失的。2、借款期內乙方發生失蹤、被宣告失蹤、被確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等某一種情形后,乙方無繼承人或法定監護人的。3、乙方的繼承人或法定監護人在發生上一項情況后拒絕或無能力按期償還借款本息,或紲承人放棄繼承權的。(二)乙方未能按本合同規定按時清償貸款本息及相關費用的,甲方直接從丙方在甲方開立的保證金帳戶中扣收,由丙方負責向乙方催收。乙方連續三個月任何一期逾期超過三個月或累計六個月未償還貸款本息的,甲方向丙方發出履行回購責任通知書,丙方在接到通知書后七天內回購房產,償還乙方所欠甲方全部到期或未到期債務。”嗣后,江蘇省公證處對該合同進行了公證。

 

合同簽訂后,農行步步高分理處依約將崔靜所借款760000元匯給了侖山湖公司。20045月侖山湖公司將座落于句容市邊城鎮侖山湖長灘EE17號房屋交付崔靜。自2003820日起止至20041220日止崔靜分17次共向農行還款242809.20元,但自20051月份起至2005516日止,崔靜已連續三期未依約償還農行貸款計548149.99元。同年516日和65日,農行句容市支行兩次向侖山湖公司發出“關于履行回購責任通知書”,要求對崔靜購買的房屋進行回購。同年69日,侖山湖公司將崔靜所欠貸款本息合計549601.27元償還農行。

 

2007413日,侖山湖公司與許慧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1份,將已更名為金橘園17號的訴爭房屢賣給許慧,總價款為298萬元。

 

2007818日,侖山湖公司分別以特快專遞向陳東及崔靜分別寄送了律師函及附件2005523日之告知函、200565日之回購通知書和200569日還款憑證。律師函主要內容是:“20051月始,崔靜歸還貸款出現不良記錄,2005516日,農行要求侖山湖公司履行回購義務,為此,該公司于2005523日向崔靜發出書面告知函,告知該公司將履行回購義務;雙方200313日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200565日,農行再次向公司發出《回購責任通知書》,200569日,該公司將崔靜所欠貸款549601.27元歸還給農行,回購了E17號房,解除了按揭。自合同解除后,崔靜一直未來辦理退款手續”;“為了結該公司與崔靜所簽訂合同的遺留事宜,特致函如下:一、速來領取崔靜已經支付的房款(首付款199019元,己支付的按揭貸款216398.73元)。二、承擔江蘇侖山湖發展有限公司回購房款549601.27元及自2005610日至2007810E17號尚未出售期間造成的銀行利息損失72201元”。陳東在收到上述函件后未向侖山湖公司提出異議。2008125日,訴爭房屋登記在許慧名下。2006817日陳東與崔靜離婚,約定訴爭房屋之權利義務由陳東享有與承擔。200985日,陳東向法院起訴要求侖山湖公司賠償違約損失160萬元。

 

一、二審法院認為,2003130日,陳東前妻崔靜與侖山湖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及2003618日中國農業銀行句容市步步高分理處、崔靜、侖山湖公司簽訂的個人住房按揭合同,系各方當事人賓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各方當事人均應按合同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20045月,侖山湖公司己將訴爭房屋交付給崔靜,履行了自己的義務。20049月侖山湖公司通知崔靜辦理房屋產權證,但崔靜一直未辦理房屋產權證,導致無法按合同約定辦理抵押登記手續,崔靜已構成違約。20051月起至20055月止,崔靜又因連續三期未依約償還農行貸款,該行為滿足了按揭合同中約定的侖山湖公司“回購”房屋的條件。所謂“回購”是指開發商將自己出售給購房人的商品房予以購回的行為。回購責任實際上是承擔保證責任的一種形式,是銀行規避風險的一種方式,是附條件的解除原購房合同。本案因崔靜的違約行為直接導致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之后經貸款銀行通知,侖山湖公司履行回購義務。侖山湖公司在20056月代為履行了全部債務,“回購”義務已履行完畢。同時法律規定,解除合同需履行通知義務。侖山湖公司提供的通知義務的證據雖有瑕疵,但崔靜作為按揭合同的當事人,非常清楚其一旦違約,必將導致開發商的“回購”行為,即20055月后就明知“回購”發生,20064月物業公司也明確告知訴爭房屋有權屬爭議,其并未向侖山湖公司提出異議,或直接通過法律途徑觶決。現侖山湖公司于20078月履行了通知義務,行使了解除權。

 

至于“回購”的價格,亦是本案爭議的焦點之一,當事人可以約定回購時的價格。在合同中對回購時的價格未約定的,本院認為可以參照合同中的其他條款或回購時的評估價格并結合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來確定。本案按揭合同中對回購時的價格未進行約定,侖山湖公司是按原價進行回購。本院結合案情認為參照其他條款,以原價回購,更符合情理。理由是:首先,按揭合同的其他條款中有原價回購的約定;其次,崔靜的違約行為直接導致回購條件的成就,崔靜明顯具有過錯;第三,由于崔靜自身的原因訴爭房屋未辦理產權證,進而未能辦理房屋抵押手續,加重了開發商應承擔的擔保責任,如果崔靜及時辦理產權證,辦妥房屋抵押手續,則完全可以避免“回購”情形的發生;最后,按揭合同中約定了開發商不及時回購房產,每天將產生較高的違約金,使得開發商承擔了更高的風險。現在屬于房價上漲周期,如果房價處于下跌周期,勢必給守約者侖山湖公司造成損失。如果支持了陳東的請求,違約者就會因其違約行為獲得高額賠償,明顯與誠實信用原則相悖。因此,侖山湖公司以原價回購,法院予以支持。遂判決駁回陳東的訴訟請求。

 

陳東不服申請再審稱,三方貸款擔保合同中約定的原價回購系變相將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違反流押禁止規定,應屬無效。按揭貸款合同系格式合同,回購是侖山湖公司的義務,而非其權利。侖山湖公司即使回購,也不應按原價回購。后法院調解,侖山湖公司一次性返還陳東441 828元,并補充6萬元。

 

一、            房產回購之概念

 

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回購是賣主與買主事先在合同中約定,當合同約定的條款成就時,賣主有權從買主手中將已轉讓給買主的物品再賣回來的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保護賣方的利益。而所謂的房產回購,是指購房人取得所購房屋的產權證后,開發商按照條款約定將自己出售給該購房人的房產(包括期房和現房)予以購回的行為。開發商回購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目前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分類:按照按揭貸款中房屋是否建成為標準可以分為期房回購與現房回購;根據開發商回購的目的,可以分為投資型回購和擔保型回購;根據回購時是否根據事前約定而進行,將房產回購分為事前有約定的回購和事前無約定的回購等。

 

二、房產回購屬于請求權抑或形成權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是相對權的典范,即僅僅相對于某個特定人產生效力。形成權至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昂的意思表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房產回購,至今只是作為開發商承擔保證責任后或是業主存在違約責任的情況下,開發商為了保護自身合法利益的一個選擇。無論是針對合同里約定的回購條款,還是具體的回購協議,都是開發商可以選擇的一個合同權利。當條款或協議約定的條件成立的時候,開發商有必要提出回購請求。只有在這個時候,房產回購才從紙面上的權利變成一個法律事實。因此回購條款屬于請求權的范疇。

 

三、房產回購條款的性質。

 

對于該回購擔保條款的性質,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回購擔保條款實質上是一種保證擔保條款,回購擔保條款符合保證擔保的特征。另一種意見認為,開發商代償債務的約定只是回購擔保條款內容的一部分,對抵押物的處理是回購擔保條款的主要內容,回購擔保不屬于保證,而是三方當事人在房屋按揭貸款合同中預先設定的再買賣約定,即由開發商向銀行承諾當購房人不依約償還按揭借款時由其向購房人買回房屋的承諾,從而使購房合同附上了條件。筆者傾向于第二種意見。我國現行擔保法律沒有設定回購擔保方式,在回購擔保條款的內容包括回購價格、房產轉讓和登記費用的承擔和違約責任等均存在法律空白。從當事人在房屋按揭貸款合同中約定的回購擔保條款內容看,不能認定是開房商提供保證擔保。回購擔保條款是我國現行擔保法律制度中未規定的擔保方式,這種擔保方式類似于日本擔保法律制度中變更擔保方式的再買賣約定。因此,作為類擔保型回購的開發商回購實際上不是法定的擔保形式之一,也非所有權保留條款或債權轉讓制度。我國擔保法中僅規定了種擔保方式,即:抵押、保證、質押、留置和定金,并沒有所謂的“回購”,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所說的開發商“回購”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而目前我國實務中個人住房貸款擔保的五種形式也沒有涉及開發商“回購”:(1)以所購住房作抵押(2)抵押加階段性擔保。以期房作抵押的,由房產開發商提供階段性擔保(3)住房抵押加購買住房貸款保險(4)質押擔保以連帶責任保證,保證單位為借款人全程提供連帶保證(5) 按揭貸款合同中銀行與抵押人約定:如果抵押人未能按合同規定償還借款本息及其他費用時,開發商承諾講按抵押權人的書面通知回購抵押房產并支付應付與銀行的款項。因此不管是(2)項中的階段性擔保還是(5)中的連帶責任保證,開發商回購條款都難以歸結于其中。

 

有人認為回購條款是銀行與開發商在合作協議中約定債權讓于條款,銀行將借款人手中取得的權益也即債權,轉讓給開發商的一種債權讓與行為。銀行對借款人享有的主債權、本息、罰息、違約金及其他費用的償還權轉讓于開發商,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首先從轉讓對象的性質來看,是債權轉讓的對象是合同權利而非義務。根據我國目前法律的規定,債權的轉讓僅存在于合同當中,是一種合同權利的讓與。指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部分地轉讓給合同以外的第三人。開發商回購條款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銀行的利益,是向銀行作出的向購房人承諾以約定價格購回住房的一種承諾,只要購房人違約銀行要求其開發商回購,開發商就必須回購,從這個意義上說銀行轉移給開發商的并非權利而是義務,債權轉讓也與開發商回購的本意相去甚遠。其次,銀行對購房人的債權既沒有因履行而消滅也沒有轉讓給開發商,而抵押權的發生、移轉及消滅,均應當從屬于其所擔保的債權,所以銀行的對購房人的抵押權也沒有轉移給開發商。實際上開發商的回購也是為了替購房人履行銀行的債權,因此開發商回購因此也不同于債權讓于制度。

 

上述已經提到,開發商回購實際上是對銀行的一種承諾,承諾銀行作為抵押權人在實現抵押權并對住房進行變賣、拍賣抵押物時,開發商愿意直接購買抵押物,支付購房人所欠銀行的貸款,因此回購條款事實上屬于開發商認可的銀行抵押物處分條款。在借款人違約時,銀行行使抵押權處分抵押物時,開發商作為事先約定的抵押物的買受人,按合同約定的價格或約定的計價方法確定的價格購買抵押物,不需要借款人的同意,既便于操作也提高了抵押物處分效率。

 

四、房產回購條款的效力及回購的價格如何確定。

 

在回購擔保條款效力的認定上,目前也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該條款約定令開發商回購買房人已抵押擔保的房屋,違反了我國《擔保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的規定,應為無效條款。另一種意見認為,回購擔保方式雖在我國現行擔保法律制度中未作相關規定,但該約定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也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及第三人的利益,根據合同自由原則,應當確認回購擔保條款有效。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回購擔保條款的效力不能簡單地只適用《擔保法》的有關規定來判定,再者,《擔保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是授權性規范而不是禁止性規范,它授予了保證人對物的擔保的先訴抗辯權,但據上述回購擔保條款性質分析,回購擔保不屬于《擔保法》中規定的保證擔保,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回購擔保視為保證擔保方式并且適用《擔保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來否認其效力。當然肯定回購擔保條款的效力,前提是房屋按揭貸款合同必須有效。如果貸款人只與開發商單獨簽訂回購擔保合同,未經抵押人同意時,回購擔保條款就應當認定無效。

 

對于回購的價格,筆者認為當事人可以約定回購時的價格。在合同中對回購時的價格未約定的,筆者認為可以參照合同中的其他條款或回購時的評估價格并結合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確定合同的原價格為回購的價格。

 

五、實踐中開發商回購約定存在的法律問題與對策

 

房產回購中投資回購有助于購房人堅定購房信心。購房人購時,有的可能是貸款買房,擔心自己到時有可能無力還貸;有的可能是投資買房,擔心自己所購之房是否會升值、能否有回報。開發商承諾:當購房人無力償還貸款,開發商按約定的價格回購該房屋并代其履行還款義務;或者購房人投資買房經過一定的期限后,開發商可以按一定的投資回報率將該房產予以回購。這樣的承諾,可以讓購房人打消顧慮,增強購買欲,堅定購房信心,也有助于貸款人的放貸積極性。購房人在向貸款人申請貸款時,開發商向貸款人承諾:若購房人不按照《借款合同》約定償還貸款時,開發商回購該房產并負責償還其貸款。此承諾既使得貸款人的資金獲得了多重擔保,如房屋抵押擔保、保險公司的保證保險、房屋回購擔保等,又使得貸款人避免了因行使抵押權而拍賣抵押物的麻煩;既有利于貸款人的資金安全,又有利于貸款人的放貸積極性,房產回購還有助于開發商銷售房產。

 

當然回購條款也可能給購房帶來的損失。如天府早報曾經報道過業主遭遇灰垢損失慘重的案例。首先,購房人喪失了對房產的所有權及首付款。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購房者未入住小區時,開發商會更好操作。一般會采取強制措施禁止購房者入住并將房產另行處置。其次,購房人有可能損失房產價格的增值部分。開發商在承擔擔保責任后往往會按照原買賣回購條款約定的價格將房產收回,雖然雙方可以就價格進行協商,但實際上往往會比市場價值低,因此由開發商回購房產會造成購房者房產增值利潤的損失。

 

為了避免銀行卷入不必要的糾紛,最好約定在按揭貸款合同中約定開發商回購行使時,銀行解除按揭貸款合同。因為在回購發生后還需處理開發商與買方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如果沒有明確合同中的解除合同條款,在開發商因就擔保責任以約定的價格回購該房產后,不排除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引發的其他民事糾紛。如銀行與開發商雙方共同簽訂回購協議書,雖然雙方一致同意回購,但由于回購房產又涉及第三方的利益,回購的標的物是房地產買賣合同中的當事人之一買方所有,因此,開發商與銀行就買方的房產私下設定回購無疑于要求合同以外第三方承擔因回購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其效力性本身值得商榷。如果買方已經取得房產證的話,作為完整意義的產權人,銀行與開發商關于回購的約定實際是關于房地產的二次轉讓,這種轉讓按照目前深圳的政策需要三方關于該套房產的處分方式達成合意并通過法定的程序才能解除。因此在開發商與銀行就回購達成的合意而沒有第三方(買方)的書面同意的話,可能會發生潛在的法律沖突。如何約定開發商回購時向銀行支付的價款? 有的銀行在《回購協議》中約定:貸款人要求開發商承擔回購責任時,貸款人需通知開發商和購房人,開發商即應在收到貸款人的通知后一個月內向貸款人按上述約定的價格支付回購款,而不論回購手續是不是已經開始辦理或辦妥。此約定不妥之處體現在:首先,貸款人要求開發商承擔回購責任時,開發商就必須支付回購款,而不論回購成功與否。這從情理上來講未免有些霸道,房產開發商在為購房者承擔了個人住房借款合同中約定的擔保責任后,開發商有權收回購房者所購房產,用以抵付購房者所欠銀行全部貸款本息、罰息及未履行付款義務的違約金等,剩余部分退還購房者。若開發商按約定的價格支付回購款給貸款人存在不妥之處,因為開發商按約定的價格從購房人手中回購后,其回購款并不是都要支付給貸款人。如一套60萬元的房產,購房人首付20萬元,按揭貸款40萬元。購房人償還貸款本金10萬元時無力還貸而由開發商回購。現在假定是原價回購,也不考慮利息及回購費用等因素,那開發商也應是按60萬元回購。而這60萬元只應有30萬元歸貸款人,其余30萬元應返還給購房人。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回購的房產屬于抵押物,開發商回購實質上是對抵押物的變賣,故理所當然地應將“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因此,這一約定有損購房人的利益。此條可作如下修改:“貸款人要求開發商承擔回購責任時,應通知開發商和購房人;開發商和購房人應在收到通知后十日內開始辦理回購手續。回購手續辦妥后十日內,開發商按原《抵押貸款合同》的約定代購房人向貸款人清償債務。”另外還有的《回購協議》中約定:如果回購不成功,開發商將回購款支付給貸款人后,則貸款人對購房人的債權轉讓給開發商。此條規定也有不妥,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這就是說,若回購不成功,開發商代為還款后,貸款人將債權轉讓給開發商的,應履行通知購房人的義務,否則,該轉讓對購房人不發生效力。那么,開發商代償后,如果貸款人怠于履行通知義務,則開發商是無法向債務人即購房人主張權利的。本條內容可作如下修改:“如果回購不成功,開發商同意代購房人清償貸款債務且事實上已經清償的,貸款人對購房人的債權轉讓給開發商,但貸款人必須在開發商清償債務后十日內書面通知購房人。”

 

以上是對我國開發商回購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而開發商回購實務中存在的問題更為復雜。開發商回購是目前我國住房消費信貸風險防范與補償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出現的特殊情形,其表現為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銀行難以掌握借款人的真實信用狀況及變化情況,住房消費信貸的擔保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起住房貸款擔保體系,因此為了防范和化解風險,銀行設置了抵押貸款高門檻的同時,盡量把風險轉嫁給開發商等擔保人。而實踐中開發商作為長期貸款的連帶保證人,不僅加重了經濟負擔而且也是極不公平的。銀行自身應建立多種風險風散機制,同時政府也應加快個人住房貸款擔保機制的建立,而不是把風險推卸給開發商,以促進我國住房金融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