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即未成年人,是一國之未來,民族之希望,關心、愛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我們會發現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齡化方向發展。由于發育年齡提前和頻繁接受不良文化影響等原因,20世紀90年代以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比20世紀70年代提前了23,未成年人實施殺人、搶劫、強奸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日益增多,被告人年齡雖不大,但其犯罪的主觀惡性卻非常之深,犯罪手段已相當成人化。另外隨著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發展,獨立性需求的增長使其逐漸淡化對家庭的依賴,而未成年人由于自身依附性的存在,必然產生一種安全感的需要就轉而在年齡相仿的人中尋求保護者和支持者,所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為團伙犯罪,主要是盜竊、搶劫等案件,團伙內成員分工明確,共同實施某一犯罪。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足夠的體力、智力、膽量和經驗,單獨作案往往難以成功,而團伙共同行動,互相依存,互相壯膽,就減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當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團伙擁有嚴密的組織系統、作案紀律和反偵察能力,已經形成黑社會組織的雛形,這種團伙如果被不法人員掌握和控制或隨著團伙骨干成員年齡的增長,將會演化為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的專業化犯罪集團,對社會危害性具有倍乘效應。

 

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發現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是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的,通常是生理因素、社會風氣、家庭環境以及學校教育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社會現實及丑惡現象腐蝕著未成年人純潔的心靈

 

未成年人的生活離不開五彩繽紛和充滿形形色色誘惑的大千世界,當今社會難免殘留著舊社會的痕跡,在一些陰暗角落滋生蔓延著一些與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不相稱的丑惡現象,第一是社會上許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上學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就業困難使一些未成年人整日無所事事,久而久之便走上邪道,第二是影視互聯網傳播不健康暴力淫穢等丑惡得東西;第三是社會改革中出現的貧富分化、一切向錢看等不正常觀念的影響,第四是社會上偷盜、搶劫、斗毆、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潛移默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傾向,于是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坑蒙拐騙,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等社會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對社會風氣造成較大不良影響,而未成年人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未成年人經受不住各種物質享樂的誘惑,在一定條件和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文化泛濫已經成為未成年犯罪的直接誘因

 

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許多有積極意義的新思想新事物,但暴力、色情文化也相伴而來,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處于青春期過程中的未成年人。英國心理學家認為影視作品中的暴力行為對未成年人具有極大的危害,媒體上大量的暴力渲染成為未成年人模范的對象,久而久之,未成年人在性格上表現出極強的攻擊性,并且殘忍,好斗,很容易把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導致暴力犯罪,另外,一部分影視作品為吸引觀眾,對黑社會性質、惡勢力團伙犯罪信息進行大量報道,對犯罪動機,作案過程進行過分詳細的描述和重現,這給一些善于模仿的有劣跡的未成年人提供了模仿、學習的條件,他們不僅學會了作案手段,還學會了反偵察、反審訊的伎倆,成為犯罪的“高手”、專家”。再者未成年人生理結構的明顯變化引發其心理上的變化,好奇心增強,對自身的生理變化有著強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特別是對于與生理變化有關的信息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媒體中的色情內容滿足了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抵擋不住誘惑、抑制不住心理和生理的躁動,便會產生嘗試的念頭,很可能誘發強奸等性犯罪的發生。另外沉溺于網絡也是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網絡游戲,網絡聊天過程中,虛擬的人物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規范,未成年人的心理被隨意放大,在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他們往往難以協調,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引導,就有可能導致未成年人長期癡迷網絡,由于他們沒有經濟來源,為了支付高昂的上網費用,很可能實施搶劫、盜竊等侵犯財產性犯罪。

 

三、不良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發性的影響

 

家庭被成為人生的第一堂課,使他們社會化過程的起點,家庭的影響對人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養方式不當,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很直接很重要的原因。

 

四、學校法制教育的缺失也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                            

 

良好的學校教育可以對家庭教育的不良影響起到彌補和矯正的作用,幫助未成年人抵制和消除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但目前不少學校熱衷于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德育教育被忽視,法制教育嚴重缺失,這種種因素都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會化,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五、未成年人輕緩刑事政策執行偏差的誤導

 

近年來司法機關對未成年人犯罪實行輕緩刑事政策,出現了不顧案件具體情況一味從輕的極端化趨向,對未成年人形成誤導:未成年人犯罪不會受到嚴厲處罰。因而一些未成年人實施犯罪時更加肆無忌憚,還有一些成人故意利用未成年人在一線實施犯罪逃避打擊。

 

司法機關負有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重要職責。未成年犯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司法機關在堅持依法辦案的同時,還要重視教育挽救工作,同時積極探索教育失足未成年人的新途徑,我院在辦理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過程中做了如下努力:

 

1、嚴謹辦案,做到“六個必須查清”。我院辦案人員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始終堅持做到“六個必須查清”:未成年人的準確出生日期必須查清;是否初犯、偶犯必須查清;是否具有法定的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情節必須查清;是否是在校生必須查清;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動機必須查清;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是否受到侵犯必須查清。

 

2、感化教育,做到寬嚴相濟。鑒于未成年人年齡小,自控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我院在辦案過程中,針對這些特殊性,對那些主觀惡性不深,屬于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分析其犯罪原因、動機,對可捕可不捕的堅決不捕,可訴可不訴的堅決不訴,并根據不同案情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給他們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3、加強幫教,幫助失足是未成年犯順利回歸社會。我院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注重教育、挽救的同時,不忘對那些受到刑事處罰的未成年犯加強幫教工作。今年九月,未成年犯戴某刑滿釋放后,我院偵監和監所部門的干警及時趕到戴家,對其開展進一步的思想了解和幫教工作,當得知其原來所在的工廠不愿接受其回廠工作時,我院干警立刻與廠方取得聯系,做通廠方工作,為戴重新爭取了就業機會,戴感動得淚流滿面,當場表示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努力工作,回報社會,以表達對檢察官叔叔、阿姨們的感謝。

 

4、結合各項檢察工作,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青少年維權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我院設立了“青少年維權崗”,并與多所中小學共同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選派業務骨干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定期到學校上法制課,把法制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總體規劃。

 

5、教育為主,懲罰為輔。2013314,我院依法作出了《刑事訴訟法》修訂以后的全市第一起附條件不起訴決定案件,本著對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治病救人”原則,并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我院公訴科為該被不起訴人量身定做了一套幫教方案,要求其按照方案,定期接受跟蹤考察和幫教,被不起訴人表示自己將積極主動地從主觀上努力改造自我,力爭把自己早日改造成一個對家庭和社會有益之人。

 

總之預防未成年犯罪是一項緊迫、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經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對未成年犯罪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種有效手段,同時不斷改善社會風氣,消除各種消極影響,就一定能夠達到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