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受傷被認定工傷后,向公司索要賠償,公司拒不提供工資支付記錄,法院能否依職工主張的工資金額判決?7月8日,隨著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的送達,這起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案落下帷幕。

2018年3月,盛某入職騰飛公司。當年5月,盛某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構成十級傷殘。傷愈后,盛某向海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認定工傷,2019年9月,海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盛某所受傷害為工傷。隨后,盛某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并按每月5000元的標準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停工留薪期工資。

仲裁中,騰飛公司僅承認其月工資標準為2000元。仲裁機構審理后,按照月工資3429元的標準,裁決騰飛公司給付盛某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2500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15000元,并按每月3429元的工資標準,要求騰飛公司向盛某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4003元及停工留薪期工資4287元(核減騰飛公司已支付的6000元)。裁定作出后、騰飛公司、盛某均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騰飛公司聲稱對仲裁機構裁決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并無異議。但盛某在工作期間的工資只有1500元,仲裁機構對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停工留薪期間的工資明顯偏高,應予糾正。

盛某提出,其在騰飛公司的月工資為5000元,騰飛公司作為規范性公司,應有財務賬冊。每次領工資本人都簽過字,如有異議,騰飛公司應提供相關工資發放書面手續,可以書面手續為準。現仲裁機構裁決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停工留薪期工資明顯偏低,法院應予改正。

審理中,法院要求騰飛公司提供工資發放手續后,騰飛公司一直未予提供。

海安市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對于勞動者的實際工資,作為用人單位應當留存工資憑證及財務賬冊,這不僅是相關管理機關對于用人單位的管理要求,更是法律對用人單位的硬性規定。騰飛公司作為規范的用人單位,于情于理于法均應當持有記載職工實際領取勞動報酬的財務憑證及財務賬冊。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當一方持有證據而拒不提供時,應當依據對方當事人所做主張推定事實。騰飛公司在仲裁及本院審理過程中,均拒不按照仲裁或法院指令提供書面證據,應當承擔事實推定的不利后果。遂按月薪5000元判決支持盛某的相關主張。

一審判決后,騰飛公司不服,上訴至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南通中院經審查,認為一審判決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提醒:《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八條規定,控制書證的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書證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書證內容為真實。同時,《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應發項目及數額、實發數額、支付日期、支付周期、依法扣除項目及數額、領取者姓名等內容、用人單位不得偽造、變造、隱匿、銷毀工資支付記錄及勞動者出勤記錄”。按照上述司法解釋和行政規章的規則,用人單位應當留存員工的工資發放書面材料,其拒不提供應承擔不利法律后果,并應按照員工的主張推定工資標準。本案中,騰飛公司應當持有支付工資的相關記錄,其在法院要求提交后仍拒不提交,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法院按盛某主張的每月5000元的工資標準判決相關費用,并無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