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這片熱土
作者:王成玉 趙大勇 發布時間:2010-06-08 瀏覽次數:1874
濱海,通榆鎮,劉籪村。
村民劉大伯站在自家的綠色蔬菜大棚前與我們聊起去年的收成,喜不自禁地說:“去年僅蔬菜種植一項,估計就有2萬多元的收入,如今,真的要和貧困說再見了。”
在劉籪村,和劉大伯一樣,要和貧困說再見的村民越來越多。談起摘掉戴在頭上多年的“窮帽子”,鄉親們發自肺腑地說:“多虧濱海法院法律幫扶,才有現在的好日子。”
132名干警與100戶貧困戶結對子
濱海,因自然條件、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被稱為蘇北的“蘭考”,幫扶脫貧成了所有關注這方熱土的人們共同的心愿。
“全縣扶貧攻堅任務艱巨,我們是人民法院,應當替黨委、政府分憂,主動走在扶貧第一線”。主動攬“活”,難能可貴。濱海縣委很快同意縣法院加入扶貧攻堅的行列,并明確通榆鎮等兩個鄉鎮為該院的重點扶貧點。為了實踐莊重的承諾,院長龔春光組織全院百名法官,進駐兩個鄉鎮28個村,來到了貧困農民的身邊。全院132名干警主動與100多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該院民一庭采取“一戶一策、個性化指導”之舉,主動給貧困農戶傳遞發展大棚種植、水產養殖等項目的信息、意見和建議,當年就使5個貧困戶得到了實惠。村民張某靠種植何首烏致富,他美滋滋地說:“今年銷售行情一路看好,若不是法官去年幫我分析市場、慎重與客商簽訂合同,就不會有現在的效益。今年春節我開著私家車,從縣城把法官接到家里做客,表達了我們全家的感激之情。”
東罾村連續三年實現“零訴訟”
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是近年來蘇北農村新崛起的一顆新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是怎樣由窮變富的?該村負責人欣喜地說:“東罾村能有今天的興旺發達,法院功不可沒,他們所做的三項工作為本村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確定東罾村為司法援助的聯系點。該院定于每月初在東罾村召開1次工作例會,法院的主要領導、分管人民法庭工作的副院長及轄區的人民法庭庭長,與東罾村委會的領導、綜治辦的成員,集中聽取村委會依法治村中出現的行政糾紛、土地流轉等民商事糾紛問題,共同分析研究解決糾紛的對策和措施等。據了解,該院三年來共幫助該村招商100余次,化解經濟糾紛200余次,南來北往的客商都說,這里是一片凈土,愿意在這里投資興業。
設立巡回審判點。東罾村是5620畝大的“中心村”,全村已有外來10多個大的引進項目進村。該院在東罾村設立了巡回審判點,以快速便捷審理方式,每年化解紛爭不少于100次,沒有出現一起因處理不當而產生上訪,村里村外處處洋溢著親和氛圍。
創建村民法制業余學校。該院法官根據村委會工作的需要,采取集中培訓、短期輪訓等形式,幫助村干部學習法律、法規,使他們嫻熟地運用掌握的法律知識與外來客商洽談項目、簽訂合同。同時,以現場開庭、以案釋法等有效方法,教育村民學法、用法、守法,自覺養成講文明、嚴紀律、守法規的良好品德,東罾村連續三年實現“零訴訟”,被譽為蘇北的新“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