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共建如同一條協作共贏的紐帶,使人民法院、行政機關和基層組織緊密相聯,合力推進社會管理機制創新完善。

 

   41,記者來到昆山市新鎮辦事處康涇灣社區居委會采訪,居委會主任楊寶安講的一個事例讓記者很是好奇:一次平常的電話邀約如何在短時間內使一起連環糾紛消除于無形的呢?

 

   時間回到半個多月前,311,康涇灣社區的聯系法官、民一庭副庭長倪厚淳接到居委會主任楊寶安打來的求助電話,希望倪法官盡快協助解決社區內一樁糾紛。第二天下午,倪法官便來到了社區。原來,社區內的昆山花園于200911月更換了物業公司,由于前物業公司與業主委員會共用同一賬戶,導致未及時審計的部分費用無法按比例支付,同時新物業公司進駐后與原物業公司在辦理費用移交手續時又發生矛盾,最終引發了業委會和新舊物業公司三者之間的連環糾紛。

 

   31523日,倪法官又先后兩次在居委會的和諧共建工作室,召集三方代表,在找準癥結的基礎上釋明法律,苦口婆心地勸說,終于促使三方就約定審計、分期付款、配合催繳等達成一致,成功避免了一觸即發的連環訴訟。

 

   記者了解到,從20084月起,昆山法院就先后與周市鎮等四個鄉鎮和一個街道結對共建,通過組織座談、巡回審判、走訪企業、法制講座等形式,將化解矛盾的關口前移,積極探索促進鄉鎮法治建設與破解案多人少難題的雙贏之路。

 

   兩年來,隨著和諧共建的深入推進,其把矛盾發現在苗頭、控制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的巨大作用日益顯現,獲得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有越來越多的基層組織都像康涇灣社區一樣,從被動接受司法服務轉變為主動上門尋求法律支持。據統計,兩年來共有149名法官深入村企社區,開展巡回審判168次、法制講座29次,接受812名群眾的法律咨詢,提出司法建議18件次。

 

   “昆山法院與我們‘共建’,不僅僅局限于幫助解決糾紛上,更體現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上。”周市鎮黨委書記夏小良說。

 

   永豐余紙業(昆山)有限公司是落戶昆山市周市鎮的一家大型知名臺資企業,近年來涉及經濟糾紛多達12件。考慮到企業的良好運作對鎮區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鎮里在收到企業急需法律指導的訊息后,便立刻與結對部門———法院民二庭取得聯系。

 

   201041,庭長金李淮帶領兩名法官一同回訪永豐余公司,并送上了一份長達6頁的公司涉訴案件專項報告,具體分析了訴訟成因和敗訴原因,并就企業如何彌補制度漏洞、降低經營風險等,提出了妥善保管合同文本、明確業務人員授權范圍等8條司法建議,細致高效的法律服務讓企業負責人和鎮領導感到很“解渴”。

 

   如今,深入推進和諧共建已經成為昆山法院的系統工程,每個業務部門都立足審判實際,在村企社區建立了一至三個共建聯系點。和諧共建給地區帶來了“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等諸多裨益,共建地區的黨委政府從最初的配合支持逐步走向主動參與,除了與法院加強溝通協作外,都把和諧共建作為創新管理機制的自覺要求和首要選擇,紛紛將其納入日常議程,列為考核專項,而企業、農村和社區等基層組織則通過法律資源和行政推動的雙重助力,在矛盾糾紛及時化解的穩定環境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據統計,今年以來,昆山法院新收各類案件5088件,比2009年同期下降近13個百分點,其中受理涉及五個共建地區的案件278件,同比下降29.6%,協助共建地區排查調處矛盾糾紛近200件。

 

     作為“2009年度昆山市普法創新獎”,一組組生動的數據讓和諧共建這項法治創舉名副其實。昆山法院院長周健生總結說:“從坐堂問案到親民解憂,從實現能動司法到各界主動參與,共建不但拉近了法院和群眾的距離,更使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成為共識,讓社會和諧穩定得到根本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