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江蘇省昆山法院受理周市鎮、柏廬街道等五個共建地區案件3852件,比共建前同期下降32.95%,協助基層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001件,比共建前同期上升75.9%149名法官深入村企社區,開展巡回審判168次、法制講座29次,接受812名群眾的法律咨詢,提出司法建議18件次。作為“2009年度昆山市普法創新獎”,一組組生動的數據讓和諧共建這項法治創舉名副其實。從坐堂問案到親民解憂,從實現能動司法到各界主動參與,共建不但拉近了法院和群眾的距離,更使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成為共識,讓社會和諧穩定得到根本性保障。

 

一次社區來電讓連環糾紛妥善化解

 

201041,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國內主流媒體一同走進昆山市新鎮辦事處康涇灣社區居委會,記者們最好奇的是:一次平常的電話邀約如何在短期內使連環糾紛消弭無形呢?

 

時間回到半個多月前,康涇灣社區聯系法官、民一庭副庭長倪厚淳在311接到居委會主任楊寶安希望盡快協助解決社區糾紛的來電,第二天下午便驅車前往了解情況:原來,昆山花園于200911月更換了物業管理,由于前物業蘇州萬寶與業主委員會共用同一帳戶,導致未及審計的停車費無法按比例支付,同時新物業昆山致遠進場后多次給萬寶追繳業主拖欠費用設置障礙,兩家物業在辦理費用移交手續時又發生矛盾,最終引發了業委會和新舊物業三者之間惡性循環的連環糾紛。31523日,倪法官又先后兩次來到設立于居委會的和諧共建工作室,集合三方代表召開圓桌會議,在找準癥結的基礎上釋明法律、主持協商,終于促使三方就約定審計、分期付款、配合催繳等達成一致,成功避免了一觸即發的連環批量訴訟。對此,周市新鎮辦事處黨總支副書記王文榮評價說:“法院的延伸服務貼心周到,有力促進了社區的平安創建。”

 

20084月起,昆山法院就先后與周市等四個鄉鎮和一個街道結對共建,通過組織座談、巡回審判、走訪企業、法制講座等形式,將化解矛盾的關口前移,積極探索促進鄉鎮法治建設與破解案多人少難題的雙贏之路。兩年來,伴隨和諧共建的深入推進,其把矛盾發現在苗頭、控制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的巨大作用日益顯現,獲得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有越來越多的基層組織都像康涇灣社區一樣,從被動接受司法服務轉變為主動上門尋求法律支持。面對變化,法院又及時調整工作思路——

 

兩項創新舉措讓能動司法找準基點

 

2010326,法院民一庭、執行局、審監庭等7個業務部門與柏廬街道下轄7個社區結對共建,統一掛牌設立“法官工作室”,并充分兼顧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特點,針對高板橋社區多所中小學集聚的情況,特別安排少年庭與其結對,而震川社區內外籍人士相對較多,確定由民三庭與其結對,切實增強共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分別確定7名聯系法官每月定期駐點工作,協助社區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指導開展“無信訪、無訴訟、無刑事犯罪社區”創建活動。至此,昆山法官工作室已遍及四鎮一街道等共建地區和聯系點,覆蓋了全市72個行政村、40個社區和15個行業自治組織。

 

為切實提高法院參與社會管理的深廣度,充分發揮司法對社會的引導、示范、評價和規制功能,促進基層組織完善社會管理長效機制,昆山法院不斷創新共建手段,從200911月起與共建地區聯合開展“無信訪、無訴訟、無刑事犯罪村(社區)”創建活動,協助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實地走訪加強考核指導,把符合人民調解組織健全、矯正工作機構與人員到位、全年未發生越級上訪事件、矛盾糾紛未導致訴訟、無刑事犯罪等條件的村和社區認定為“無信訪、無訴訟、無刑事犯罪村(社區)”,并由地方黨委政府將創建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并給予相應表彰。

 

同時,為給“三無”創建提供最大的法律支持,法院又在共建地區廣泛設立“法官工作室”,為全體審判人員確定聯系點,明確規定法官必須按時定期駐點辦公,接待來訪群眾,指導基層組織調處轄區內各類矛盾糾紛,協同幫教社區矯正對象,共同做好涉訴信訪人員的息訴穩控,并主動開展巡回審判、法制教育、結對幫困、愛心助學等司法服務或公益活動,進一步拓寬共建平臺、豐富共建載體,大力助推社會矛盾化解,真正實現——

 

三方協作共贏讓社會管理深化創新

 

永豐余紙業(昆山)有限公司是落戶昆山的一家大型知名臺資企業,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因素影響和自身經營制度局限,涉及經濟糾紛多達12件,涉案標的金額高達323萬元,而涉訴案件勝訴率僅為50%。考慮到企業的良好運作對鎮區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鎮黨委政府在收到企業急需法律指導的訊息后,便立刻與結對部門——法院民二庭取得聯系。201041,庭長金李淮帶領兩名資深法官一同回訪永豐余公司,并送上了一份長達六頁的公司涉訴案件專項報告,具體分析了訴訟成因和敗訴原因,還就企業如何彌補制度漏洞、降低經營風險等,提出了妥善保管合同文本、明確業務人員授權范圍等八條司法建議,細致高效的法律服務得到企業負責人和鎮領導的一致好評。

 

如今,深入推進和諧共建已經成為昆山法院的系統工程,每個業務部門都立足審判實際,在村企社區建立了一至三個共建聯系點,積極組織開展結對活動,力爭從根本上、從源頭壓降案源。由于和諧共建給地區帶來了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等諸多裨益,共建地區的黨委政府也從最初的配合支持逐步走向主動參與,除了與法院加強溝通協作外,都把和諧共建作為創新管理機制的自覺要求和首要選擇,紛紛將其納入日常議程、列為考核專項,而企業、農村和社區等基層組織則通過法律資源和行政推動的雙重助力,在矛盾糾紛及時化解的穩定環境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據統計,今年以來,昆山法院新收各類案件5088件,比2009年同期下降近13個百分點,其中受理涉及五個共建地區的案件278件,同比下降29.6%協助共建地區排查調處矛盾糾紛近200件,受惠群眾超過500人。和諧共建如同一條協作共贏的紐帶,使人民法院、行政機關和基層組織緊密相聯,合力推進社會管理機制創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