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法院以優質服務打造“金字招牌”
作者:朱先明 發布時間:2010-04-19 瀏覽次數:1185
近日,在連云港徐圩新區首期投資3億元興建太陽能項目的客商
連云法院院長史良成認為,創造和諧的司法環境就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招商引資和富民安商的最好服務。去年以來,連云法院緊緊圍繞打造“蘇北產業層次新高地、生態型國際海濱城市和開放型特色產業帶”為中心,深入進行調研,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36計,在去年制定并出臺了“20項服務沿海大開發保障措施”的基礎上,近日又出臺完善了“40條司法保障措施”,以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進、高速度見效,強力助推沿海大開發,按照“沿海開發到哪里,審判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項目建設到哪里,服務就跟蹤到哪里”的要求,將“便民訴訟服務工作站”、“調解工作室”建在沿海大開發重要節點和產業鏈上,明確責任和推進落實機制。對于簽約落地項目,主動與投資建設單位聯系,搞好服務對接,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對于續建、在建和新開工建設的項目,建立“聯席、聯動、聯調”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工作機制,整合調解審判資源,提高服務大項目建設的能力。
不久前,上海一家公司的總經理
為了和諧開發,一些企業遇到難事、急事也主動找工地上的法官。去年10月,一家投資主體企業找到法官說,企業已經付了打工人員的工資,卻吃了官司,他請法官幫他出主意。法官在深入該企業進行調查后,建議他們用銀行卡的方式發放農民工工資,法官的真情讓在場的人非常感動,3家企業不約而同地表示,接受法官的建議,采用銀行卡以貨幣形式及時足額的直接將農民工工資打入個人帳戶,并取消了包工頭、施工隊或其他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發放,不僅讓農民工吃了“定心丸”,還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可謂是一舉多得,法官的建議不僅幫了企業,避免引發矛盾糾紛,還成了老板眼中的“紅人”。
針對沿海大開發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連云法院大力拓展和延伸審判職能、增加服務功能,專門成立了由該院院長為組長的服務沿海大開發領導協調小組,充分發揮訴訟服務工作站和調解室建在重點項目建設工地和產業鏈上的優勢,以能動司法及時調處涉及重點工程建設的案件。同時,對沿海大開發中因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勞資糾紛等案件高發的實際,該院充實和加強了巡回法庭的辦案力量,以和諧共建的方式,新建了一批包括征地拆遷、勞動爭議、交通事故等各種類型的調解室9個,形成了轄區、鄉鎮街道和村(居)委會3級調解網絡,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式”、“全方位”的大調解新格局,提高了應急調處能力,辦案效率和服務能力空前提高,做到“三不”,即不受時間影響,節假日也可預約開庭;不受庭室限制,巡回法庭忙不過來也可協調相關業務庭辦理;不受地點限制,既可上門服務,也可跟蹤服務。
沿海開發由于涉及水電路等問題,易引發一些矛盾糾紛,甚至是群體性事件。為創造最佳的和諧投資建設環境,連云法院堅持抓早抓小,最大限度地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他們印發了6000份服務沿海大開發、真情為民服務的工作手冊,并在開發工地張貼橫幅標語,采取給農民工上法律教育課、開辦法制大講堂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增強投資建設者的發展意識和法律意識。今年3月,他們針對一些施工單位在工地搭建簡易住房,而用水、用電沒有解決的實際。為在短期內解決工地工人基本生活問題,法官主動與建設單位聯系,協商解決其水電等問題,使上千名工人用上電、洗上熱水澡。
今年清明節,連云國際新城大部分農民工堅守崗位,該院出資請來放映組,讓他們看上了兩部愛國影片。與此同時,為切實幫助群眾辦實事做好事,連云法院共給弱勢群體“緩、減、免”訴訟費40余萬元,拿出幫扶資金5.1萬元,幫助120個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困難352個,聯系落實拆遷戶過渡房67間套,為農漁民和鹽工挽回經濟損失2100多萬元,解決了他們的困難,消除了后顧之憂。爭取并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沿海大開發、特別是重點工程建設的理解和支持。隨著沿海大開發的快速推進,一批康居工程、生態環保工程和民生工程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僅讓市民共享了沿海大開發的成果,而且讓群眾深切感受到了法院為民司法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