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兩級法院堅持能動司法,以服務大局、關注民生的實際行動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去年8月份以來受到市委書記范燕青十次批示肯定。

  法院報送:審理破產案件堅持有效性司法、能動性司法、民主性司法和為民性司法

  書記批示:“'四個堅持'很好!”

  近年來,常州法院自覺融入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先后制定出臺了10多個指導性文件,積極實施了200多項工作舉措,為有效投入、推進城市化建設、依法服務經濟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等提供司法保障,努力找準司法“保增長”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2008年以來,為幫助企業度過金融危機,常州法院廣泛深入重點企業和困難企業進行專門調研,及時推出了以積極幫助困難企業,提前介入關停企業,依法妥善處理停工停產所引發的資產、債務、職工等群體性糾紛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經濟發展,為困難企業排憂解難”五項司法對策,主動為黨委出謀劃策。對確因外界原因引起企業停產關閉的,堅持提前介入,聯系協調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好職工安置、資產處置和債務清理等事宜,確保不出現因矛盾激化引發大面積群體性糾紛。

  常州金商印染紡織發展有限公司、常州華源蕾迪斯有限公司、江蘇中創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曾經都是常州的重點骨干民營企業,由于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三企業相繼被申請宣告破產。常州中院組織精干力量精心審理后,先后主持召開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了三企業的破產財產分配方案。破產管理人根據常州中院裁定書、破產財產分配方案,迅速將4.92億元破產財產發放完畢,其中全額支付三個破產企業965名職工的勞動債權2140萬元。至1月15日,已依法清償享有優先受償權的債權計2.65億元,全額支付第一清償順序債權1695萬元,全額支付第二清償順序債權3684萬元,按比例支付普通破產債權1.7億多元。

  案件審理中,承辦法官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手段,努力提高破產債權清償率。如在審理中創金屬制品公司破產案中,經過充分的可行性調查及周密論證,法院準許管理人在破產財產拍賣前,采取公開招標方式出租經營破產財產,收取租金476萬元,僅該項租金收入就直接提高其第三清償順序債權清償比例2.14%。

  與此同時,法院通過公開拍賣破產財產,促使后續企業盡快投產,后續企業錄用原破產企業職工300余人,占破產企業職工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解決了破產企業職工的再就業困難。后續企業利用破產財產組織生產兩年來,上繳國家及地方各項稅款已超過8000萬元。

  日前,常州中院編發以三企業破產案審理情況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專報,介紹法院在審理中堅持有效性司法、能動性司法、民主性司法和為民性司法的做法。

  2月1日,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閱后批示:“'四個堅持'很好!以職工為本,盡最大可能維護職工、企業、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法院報送:服務新農村建設

  書記批示:“辦好農民身邊事,意義非同尋常!”

  近年來,常州法院始終把服務“三農”、保障新農村建設作為法院“保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傾力打造彰顯實體幫扶和程序便捷的涉農糾紛審判模式。

  在常州中院近日上報的服務新農村建設的信息材料上,范燕青再次作出批示:“很好,不怕麻煩,辦好農民身邊事,意義非同尋常!很多具體矛盾、具體事情及時幫扶一下,當事人會如釋重負。”

  根據轄區現代農業的特點,全市法院把服務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作為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抓手,推進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的產業體系,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土地承包、轉包等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審理,及時化解農村土地征用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針對一些勞動密集型私營企業主棄企逃債,嚴重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頻頻引發群體性糾紛的現狀,常州法院深入調研,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情況或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從而在全市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指揮,法院與有關行政執法部門齊抓共管,治理棄企逃債現象的整體合力,有效地維護了債權人和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日前,注冊在金壇市的一家外資服裝企業,在未作清算和兌付職工工資的情況下,組織人員轉移企業財產,被該廠職工發現后舉報。金壇市公安局和勞動監察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制止了轉移財產行為。法院獲悉后提前介入,依法及時對其銀行存款進行凍結,并對部分機器設備進行原地查封,有效避免了一起外商棄企逃債事件的發生。

  建立涉農糾紛審理、執行綠色通道,大力推行“法庭到村組、法官進農家”巡回辦案活動,提高辦案效率。目前,全市法院已設立8個巡回法庭22個巡回審判點,去年以來巡回審理564次。在農忙季節靈活安排開庭時間,利用農忙間隙到案發地調查、開庭,盡量減少農民往返奔波。

  法院報送: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

  書記批示:“這一機制要有效堅持實施好!”

  “此件請各常委、副市長閱,各轄市、區黨的主要領導閱,這一機制要有效堅持實施好!各方面大力支持好!”這是范燕青對常州中院介紹鐘樓法院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作出批示。

  近年來,伴隨經濟快速發展、改革深化和利益重新調整,常州市城鄉建設、征地拆遷和企業改制過程中引發的各種矛盾糾紛不斷突出,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為有效化解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常州法院做好做足調解文章,先后在全國率先推出民調窗口和訴訟服務中心等創新舉措(本報于2008年4月16日、2009年11月7日分別在頭版頭條位置予以報道)。

  2006年以來,鐘樓法院積極探索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綜合運用“民調窗口”、派駐法官、區、街道、社區三級調解網絡等,推進訴前調解工作,共接待來訪群眾2600余人次,成功化解糾紛2000余件,調解成功率約達93%。

  去年6月在全市法院推廣新北區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以來,全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共指導群眾訴訟77800人次,判后答疑27900人次,訴前調解糾紛4500余件。真正實現了當事人便利、有效、低成本解決糾紛的目的。

  今年以來,中級法院又在全省率先推行二審立案前調解工作,目前已成功調處20件案件,并全部按調解協議及時履行,確保上訴案件在最短時間、以最快速度、花最低訴訟成本化解當事人矛盾。

  “就跑了一趟中院,不用打官司,短短10多天,我們9個人就拿到了辛苦錢,讓我們過了一個安心年。”2月22日上午,金壇市民張某來到常州中院調解工作室簽收調解書,由衷地向工作人員道謝。

  去年6月,因解除勞動合同,張某等9人與金壇某勞務公司發生矛盾,9人訴至金壇法院,要求公司支付勞動報酬及經濟補償金。一審法院判決部分支持了他們的訴請,9人不服,于今年1月22日上訴至常州中院。收到這9個上訴案件后,常州中院啟動了二審案件立案前調解程序,委派調解員談建中、吳修平做工作,由立案庭法官協助。調解人員分頭找9名上訴人、勞動公司及代理人談話、溝通,講清訴訟風險以及調解解決糾紛的好處,入情入理幫他們分析,最終贏得雙方理解:各讓一步,不打官司了,由勞務公司在一審判決基礎上,再給每人6000元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