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網絡給未成年人帶來的不良影響
作者:杜秀蘭 發布時間:2010-04-06 瀏覽次數:1217
高某市某中學高二的學生。身為獨生子的他,性格比較內向、靦腆,平時也不太愛說話,很少和人交往。高某的學習成績不太好,但人很老實,非常聽父母
2009年9月的一天,高某放學回家后,因為沒錢上網而坐臥不安。他在樓下的花園徘徊了一會兒,覺得十分無聊,便又往樓里走去。在自家樓梯口前,高某正巧遇上樓上的女鄰居:23歲的王某上樓,便上前打聽昨晚在家里看的錄像片,并提出想借影碟回家看看的要求。高某想借此來打發時間。好心的鄰居對高某的要求滿口答應,二人便進入位于5樓的王某家中。王某一進屋子,便熱心的幫高某找開影碟來,四下張望的高某瞧著王某一個人在屋子里翻找影碟的身影,突然產生了一種想向王某要點錢然后去上網的沖動。于是,高某悄悄走進王某家廚房,取出一把菜刀后,邊上前逼住王某,強行掏去王某身上的140元現金,王某因受到驚嚇而不知所措。在搜錢過程中,高某摸著王某女性的軀體,一種性沖動又產生了,網上的那些色情圖片和電影里的淫穢情節閃現在他腦海中。此時,高某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他仍以手中的菜刀相威脅,強行扒下王某的下衣,王某嚇的花容失色,經絲毫不知反抗和叫喊,王某的順從給了高某機會,他從從容容的在望某身上發泄獸欲,對其實施了威脅和奸淫。實施完犯罪后,高某倉皇的逃離了鄰居家,跑到網吧去上網了。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后,很快就將高某逮捕歸案。
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高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采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錢財,其行為已構成搶劫罪。其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與婦女發生性行為,其行為又構成強奸罪。鑒于被告人作案時不滿16周歲,系偶犯,在校生,案件起因帶有偶發性,且歸案后認罪好,積極賠償經濟損失,確有悔罪表現,綜合本案的各種情節,對搶劫罪予以從輕處罰,對強奸罪予以減輕處罰。依法判決:以搶劫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一萬元;以強奸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一萬元。面對這樣的事實,高某的父母
高某
21世紀將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由于信息技術革命,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和國際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網絡化、全球化,信息文明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據統計,目前,我國互聯網站已達80萬家,上網用戶逾1.5億 .互聯網已成為信息社會的基本工具,成為影響巨大、最具有潛力的大眾媒體。人們在網上工作、學習、查詢、購物、旅游、聊天、游戲等。互聯網用虛擬手段為人類開啟了一方全新的文化空間,網絡文化以其無可抵擋的魅力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然而虛擬的網絡世界并不是一方凈土,現實文明的陰影同樣在網上折射。網絡文化混雜著種種不良因素,對青少年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值得全社會關注和重視。
一、網上“文化侵略”對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侵襲。由于電腦和因特網的發明者是西方人,故迄今為止,任何一種電腦網絡基礎語言都是英語,其主導國家是美國。據悉,當前從國際互聯網上可接收的信息來自美國的占80%,來自中國大陸的僅占0.01%。這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占據了國際互聯網信息資源的絕對控制權,形成了網上信息的壟斷和傾銷,其實質就是一種信息侵略。由于信息是文化的一種形式的代言人,因此,信息的侵略便直接導致“文化侵略”。那些附著西方價值形態的信息大量的從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流向中國,加之中國青少年對傳統文化及其精粹知之甚少,民族文化遠未在其思想上扎根,因而在外來網絡信息流的淹沒中難易產生免疫力和識別力。早在1998年5月,美國克林頓總統曾宣稱:“當新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候,美國的敵人已將戰場由物理空間擴展到虛擬空間”。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提出:“高速發展的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將促進民主的原則,限制極權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過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將有機會獲得同樣的信息和同樣的準則,從而使世界有更大意義上的共同性。”這些充分暴露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充分利用其信息控制權和影響力,極力向世界特別是仍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傳輸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進行“文化擴張、文化侵略”,實現其“不戰而勝”之夢想的政治圖謀。崇尚新知識、思想活躍、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將面臨嚴峻的文化考驗,少數青少年可能因網上“饑不擇食”而遭致“文化中毒”。
二、網上黃色留都對青少年身心的摧殘。在因特網洶涌奔騰的信息浪潮下面,潛伏著一股黃色流毒。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互聯網上大約有100萬個黃色電腦文件,其中大部分是短篇小說、錄像剪輯和圖片。淫穢色情制品通過網絡對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這些網絡“色情文化”嚴重摧殘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將他們引入歧途。我國近年青少年因有意無意訪問色情網站,遭受“黃毒”侵害,甚至走向墮落和犯罪道路的案例時有披露。在本案中,高某正是在網上的黃色流毒的侵襲下,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網上黑色信息對青少年的精神毒害。黑色信息指制造社會政治、經濟、組織混亂的信息。由于計算機網絡傳遞信息受傳統控制影響很小,是社會對個人思想行為的制約發生變化,不在能夠有選擇的控制人們接觸信息的范圍、種類,不再能夠有效的施行言論監督。網上交流的匿名化,給各種竭力逃避現實社會打擊和控制的非法組織或個人以可乘之機。在德國,出現了煽動種族主義的“電子納粹”。在國際社會,少數別有用心者在網上散布政治謠言和恐怖言論,旨在擾亂人心,制造世界動亂。在中國,一些非法組織也通過因特網發布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蠱惑人心。一些非法分子在互聯網上進行誹謗、侮辱、賭博、侵害著作權和隱私權,等等。
四、網上暴力文化對青少年行為的誤導。暴力文化,是指堅持有助于暴力行為發生的行為規范的亞文化。在暴利亞文化中,人們的行為規范受用武力或者暴力的手段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價值觀念的指導,認為暴力并不必然是非法行為,它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暴利已作為一種價值觀念滲透到群體成員的品質之中,把使用暴力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崇尚暴力而對不使用暴力著歧視或排斥。這種暴力文化對正處于早期社會化過程中的青少年,影響尤為深刻。
家長、學校和社會在鼓勵青少年學用電腦上網的時候,并沒有想到他會對下一代構成什么威脅。但是暴力文化會隨著計算機網絡這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擴散,以致影響整個社會犯罪率。互聯網在把境外大量先進科學技術、優秀的思想文化信息傳輸進來的同時,也夾帶許多西方玻璃文化信息。尤其是電腦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夫在境內外暴力文化特質的影碟、游戲軟件,通過電腦和網絡有聲有色的傳給青少年。更有不能容忍者,居然在網上叫收入和制造炸彈、如何實施各種暴力犯罪。有人作過統計,在因特網上流動的非教育信息,70%涉及到暴力。境內外暴力文化在網絡上的表現形式主要是槍戰、暗殺、綁架、武裝走私販毒、武功打斗、幫派行會、有組織犯罪等。由于青少年人生經歷太淺,是非觀念不清,加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而極容易通過網絡傳媒接受西方暴力文化和我國傳統暴力文化的誤導,常常會因活動環境中微不足道的失意、生活挫折或哥們義氣大打出手,做出各種暴力行為,導致暴力犯罪。
五、網上黑客對青少年智能犯罪的示范。計算機黑客是指對計算機軟件和網絡技術相當精痛的人(其中青少年占多數),未經授權進入計算機系統,對系統進行攻擊,對系統中的信息竊取、篡改、刪除,甚至利用計算機病毒破壞部分系統和全部網絡。由于信息系統涉及有關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情況以及一些工商企業單位與私人的機密敏感信息,因此它已成為國家和某些部門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成為敵對國家和組織以及一些非法用戶、別有用心者攻擊的對象。當前,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信息網絡全球化的普及,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黑客成為網絡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脅。我國今年也屢屢發生黑客入侵事件,更改網絡主頁者有之,破壞系統者有之,竊取經濟利益者有之。危害難以遏制。當然,目前我們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對網絡犯罪進行鉗制。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給青少年的教育開啟了新的窗口,而互聯網上不健康內容也給青少年的教育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據不完全統計,到網吧上網的中小學生占網站顧客的60%以上,他們上網多為聊天、結識異性朋友,有的甚至為躲避
為此,我們一方面要從正面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一方面又要把互聯網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普及互聯網教育,尤其是在學校普及是當務之急。,方法之一是建立校園網,在網上實現同步教學、答疑解析,并配合網下的定期面授。第二,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網站,不僅為青少年提供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空間,而且還對他們事件所學的知識并進行創造性學習提供機會。第三、以技術手段控制青少年接觸網上不健康內容,設立網站安全規則,將青少年保護在不良影響之外。第四、依法加強網絡經營場所的管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于2002年出臺并實施。根據《條例》的規定,國家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經營活動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不得從事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活動;中學、小學校園周圍
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不僅需要社會的保護,同樣也需要來自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作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老師,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上網的正確引導,并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密切的監督未成年人與網絡接觸的情況,避免未成年人受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危害其身心健康。在本案中,對于高某的蛻變,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