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在學習法官楷模陳燕萍的熱潮中發生的故事。陽春三月,記者在古城蘇州采訪時聽到了這起案件:原告是3歲的寶寶,代理人是年輕的媽媽張佳芳;被告是寶寶患精神病的爸爸龔青,代理人是其年邁的母親曹某;承辦法官是剛過而立之年的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區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媽媽”林豐。透視這起看似平常的撫養費糾紛所折射出的三位母親的酸楚與母愛,記者深切感受到陳燕萍的為民情懷在延續。

 

 

    “一人帶著寶寶,生活困境迫使我打官司索要撫養費”

 

    年輕的張佳芳,蘇北農家女。20062月,在蘇州打工的張佳芳經人介紹結識蘇州人龔青。張佳芳跟龔青很快確立戀愛關系,并結為夫妻。

 

    一年后,即20073月,女兒龔潔呱呱墜地。小生命的降生著實給這個家庭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然而,好景不長,20096月,張佳芳與龔青協議離婚,約定龔潔隨張佳芳生活,龔青每月支付1500元撫養費。

 

    龔潔上幼兒園加上吃、穿、用等開銷并非小數目,光靠張佳芳每個月八百元的打工收入,維持自己的生活都很勉強,更別說撫養龔潔了。“一人帶著寶寶,生活困境迫使我打官司索要撫養費。”張桂芳的話里透著無奈。

 

    去年12月,張佳芳作為龔潔的代理人把龔青告到了蘇州金閶法院,要求龔青支付7個月的撫養費10500元,并且以后按時支付撫養費。

 

    “兒媳鬧離婚把我兒子病鬧重了,想要錢,門都沒有”

 

    接到案件后,承辦法官林豐撥通了龔青的手機,話筒里傳來了陰陽怪氣的聲音。林豐感到案件不同尋常,馬上走訪了龔青所在的居委會。

 

    原來,龔青小時候就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但病情并不嚴重,家人要面子便沒有對外聲張。離婚后,龔青的病情突然加重,被認定為一級精神殘疾,目前處于失業狀態,顯然已無力支付撫養費。

 

    了解到龔青的情況后,林豐會同居委會工作人員找到龔青的媽媽曹某,希望她向張佳芳母女伸出援手。得知來意之后,曹某將一肚子的怨氣撒在了林豐身上:“要不是她非要離婚,我兒子也不至于變成現在這樣!想要錢,門都沒有!”

 

    面對曹某的怨氣,林豐沒生氣、沒責怪。多年的辦案經歷讓她能夠體諒到這位母親的心情。她拿出和居委會同志一起搜集到的相關政策,向老人介紹龔青所能享受的政策幫助,沒有再提撫養費的事情。

 

    第二次上門,林豐給老人一一解釋所帶來的各精神病院的資料和相關病例,寬慰老人說,龔青的病雖不能根治,但有控制和減輕的可能性。

 

    第三次上門,林豐拿出了龔潔的照片。看著相片上的孫女,老人不禁淚流滿面:“林法官,其實我們也想出錢養孫女,但是我們擔心將來我們不在了,誰來照顧我兒龔青,所以想把錢留給他!”

 

    “法律不僅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義務,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林豐輕聲細語地向曹某釋理析法:“您老現在才五十來歲,等您七十多歲的時候,龔潔已長大成人,那時候自然應該由她來接班照顧爸爸了。”

 

    聽了這入情入理的一番話,曹某茅塞頓開,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別叫我恩人,這都是法官應該做的”

 

    2010年春節快到了,這三位母親和小龔潔、龔大爺聚在了一起。

 

    曹某從懷里掏出一疊錢交給了張佳芳:“媽媽不恨你了,龔青已成這樣,我只拜托你把寶寶帶好,我要常看看她。”

 

    張佳芳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撤訴申請書,遞到林豐手中:“媽,林法官,你們放心,就是砸鍋賣鐵我也會把寶寶撫養成人。”

 

    這會兒,大家心結解開了,小龔潔看到大人開心的臉色,高興地依偎在“法官媽媽”懷里,屋里洋溢著春天般的暖意。

 

    20102月的一天,例行回訪的日子。林豐拎著年貨再次走進龔青的家。家里窗明幾凈,堆滿了各種年貨。曹某握著林豐的手,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激:“居委會來人說,龔青的低保已經落實了,生活有依靠了。多謝您跑前跑后出了不少力,您像電視里的陳燕萍,是我們家的恩人啊。”

 

    聽聞此言,林豐開心地說:“大媽,別叫我恩人,這都是一個法官應該做的。”

 

    這起難結的案件畫上了句號。然而,案了情未了,“法官媽媽”的愛,猶如流淌在心靈的雨露,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