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己辛苦多一點,讓百姓方便些,還是百姓辛苦多一點,讓自己方便些?面對這樣的一個選擇題,鐘樓法院用其眾多便民、利民舉措作了明確回答。“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該院不斷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在被全省推廣的“人民調解工作室”、覆蓋全區的“三級調解網絡”基礎上,新近又推出了“派駐法官”工作機制,半年來成功調解糾紛近400起,占該院民商事案件總數的15%,讓百姓切身感受到了莊嚴國徽下的司法溫情。

 

零距離  快解糾紛

 

司法越貼近民眾,人民就越信任司法。鐘樓法院的派駐法官脫下身上的法袍、放下手中的法槌,深入在轄區7個街道和鐘樓交巡警大隊設立的共8個訴前調解點零距離的駐點服務群眾,用點滴的努力踐行著“法官多跑腿,群眾少走路”的司法便民理念。

 

“我們派駐法官就是要走進街道,走進社區,和老百姓貼得近,讓老百姓叫得應!”在鐘樓區新閘街道調解室,派駐法官袁法官這樣對當事人小王說。原來,張某家的空調外機有點小毛病,晚上不停有水滴至樓下鄰居小王家臥室的窗臺上,影響了小王家人的睡眠。小王找張某多次交涉未果,訴至法院。袁法官了解這一案情后,擇時讓雙方在其家門口的新閘街道調解室進行調解,并在十分鐘內促使雙方達成協議,張某當即電話聯系空調公司的員工前來查找病因并加以修理。事情解決后,雙方皆大歡喜,因為,派駐法官處理案件方便快捷有效,絲毫不影響他們工作,而且一分錢都不用花。

 

架心橋  力促和諧

 

針對群眾的訴求,派駐法官成功架起了一座橋,一座連接群眾與法院、政府的橋梁,一座連接關系曾經破裂的群眾心靈的橋梁。雖然派駐法官所處理的大部分是一些諸如贍養、鄰里糾紛等雞毛蒜皮的事情,但他們所處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不僅僅是化解矛盾,更重要的是將已破壞的家庭、鄰里等社會關系重新修復。

 

常州鐘樓區荷花池街道82歲高齡的范某前些日子心中常常一陣酸楚,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她膝下雖有二兒三女,但兄妹五個對母親范某的贍養問題起了爭執,范某的生活起居無人照料。派駐法官錢法官得知這一情況后,多次上門分別做范某子女的思想工作,指出在法律上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在情理上贍養父母是每一個作兒女的天職。錢法官的反復奔走和耐心開導終于使五被告思想起了變化,老大劉某主動表示愿意承擔起召集弟妹四人贍養母親的責任。此案在法律程序上基本是結束了,但錢法官沒有就此作罷,而是多次與范某談心,對范某進行寬慰和勸導,范某對五名子女的態度逐漸轉變,慢慢由怒目相向轉為和顏悅色,一家人的關系最終和好如初。

 

助基層  共護穩定

 

派駐法官不僅要當好“調解員”,曉之以法、明之以理、動之以情,定分止爭,同時要做好“培訓員”,通過集中、小型、個別相結合的形式,幫助特約調解員提高法律素養和調解水平,從而擴充調解力量。在派駐法官與特約調解員的共同努力下,鐘樓區的涉訴信訪案件有了明顯下降,他們一起用法律和智慧維護了當地社會的穩定。

 

0911月的一天晚上,鐘樓區某浴室突然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正在浴池中泡澡的潘某溺水身亡。浴池中的水不深,其他客人都洗得好好的,潘某為什么會溺亡呢?潘某的家人立時將事情鬧到了當地街道。街道調解室特約調解員金主任趕緊撥通了派駐法官的聯系電話。王法官隨即趕到了現場,經調查獲悉,潘某時年79歲,身體不是太好,事故發生責任主要不在浴室。人命關天,死者為大!本著構建和諧社會與人道主義的需要,王法官與特約調解員一起推心置腹地同浴室老板進行交涉,同時從法律上向潘某家屬明確事故的原因,最終浴室老板同意賠償對方四萬五千元,潘某家屬也表示事情就此一次性解決不會再找浴室麻煩。一件若處理不慎極易引發上訪的案件在短短四小時內得以圓滿解決。

 

為了國徽更加閃亮,為了天平更加輝煌,鐘樓法院用“派駐法官”機制為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建設注入新的力量,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解開群眾的心結,維護社會穩定,在百姓的身邊守護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