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春天,自然是我家。那時的春天是暖暖的,可以脫掉厚厚的棉衣到有著青青麥苗的田間歡快的奔跑;到雨后的小樹林里采摘可愛的蘑菇;去河邊看魚兒在水中自由的嬉戲;清明節(jié)和鄰家的男孩一起折來清脆的柳枝,插在貼著大紅春聯(lián)的門前;坐在灑滿陽光的小院里,一邊吃著媽媽剛做好的薺菜餡的烙餅,一邊津津有味的看小花狗與貓咪打架。

 

少年時代的春天已經遠離自然,春光流淌在課堂上,書本里,于是更多的感受來自于課本上那許多關于春天的詩篇。詩經中的“春日遲遲,卉木萋萋”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在遙遠的古代,春天在人們的期盼中如何緩緩來臨,帶給人們一個花草繁盛的季節(jié)。“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長歌行》里對春天的描寫展現(xiàn)了漢代人對于春天的欣賞與膜拜,因為春天帶給人們蓬勃的希望與光輝。“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唐代詩人們用細膩的心靈感受著姹紫嫣紅,芳菲爛漫,毫不掩飾自己對于春天的無限熱愛;“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看,在春天面前,即使杜甫這位一直為百姓疾苦奔走呼號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也不禁浪漫一回,側耳傾聽起花兒的語言。春天猶如一位風情萬種的女子,穿越歷史的風煙,經歷了千年的積淀,出落的更加溫婉秀麗,難怪現(xiàn)代的人們依然對其癡迷不減。“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她的每一次露面都是在人們的無限期盼中緩緩出場。學生時代是心靈成長的過程,有了這些優(yōu)美文字的浸潤,青春的歷程便有了一層蔥翠的底色,然而年少的心靈畢竟還是有些幼稚懵懂,對這些文字的理解多限于一些機械的記憶。年輕的目光很難真正讀懂這些詩句里蘊含的人類對于歲月變換,春光易逝的感慨與留戀。

 

長大后,踏著人生的節(jié)拍,工作,家庭,孩子,日子如嘩嘩的流水,如被風吹動的日歷,在你來不及細看,來不及回味的時候,便飄然而去。也許是快節(jié)奏的生活遮住了我們發(fā)現(xiàn)春天的眼睛,也許忙碌的工作阻擋了我們探索春天的腳步,總覺得成年后的春天,不再如兒時的悠閑;總覺得春天的腳步匆匆,太匆匆。總是不經意間看見高高的白楊樹,不知何時已經枝繁葉茂;或某日下午開完庭,回到辦公室,在稍作休息的間隙,推開窗,發(fā)現(xiàn)窗外的桂樹已然花團錦簇;或者偶爾一抬頭,發(fā)現(xiàn)柳條兒掛滿了嬌嫩的綠芽,這時候會突然想起那首小學時候就背的爛熟的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只不過此時才對其意境有了真正的領悟。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實實在在的忙碌,這種忙碌讓我們感嘆時光飛逝,讓我們惋惜無法像兒時那樣有充足的時間來享受春光里的大自然,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在忙碌中收獲著,我們收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收獲了事業(yè)的春華秋實。這些沉甸甸的收獲在我們心中難道不是一個永遠不會逝去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