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職責 奉獻關愛-記江蘇省徐州云龍區法院未成年案件審判庭
作者:王穎 發布時間:2010-03-11 瀏覽次數:1563
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審判庭(以下簡稱“少年庭”)于200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開展未成年刑事審判工作二十多年來,他們堅持“寓教于審、審教結合”,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近年來,他們不斷創新審判維權工作方法,牢固樹立“理念新、措施實、成效顯”的工作思路,在對未成年被告人的幫教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寓心理輔導于庭審教育
2009年7月,年僅17歲的未成年被告人馮某某由于酒后駕駛無牌照的摩托車與他人發生交通事故后致人死亡,被檢察機關以交通肇事罪起訴。馮某某到法院后始終低著頭一言不發,悲慘的事故現場和致人死亡的嚴重后果,使馮某某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馮某某正常的生活。法官們想到了為他進行心理輔導。
在開庭時,法院委托徐州師范大學法政學院的心理輔導專家和馮某某進行談心交流,了解馮某某的自幼經歷和性格特點,一步步緩解交通事故給他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影響。法官還根據專家的建議,安排馮某某與被害人家人見面。經過調解,被害人的妻子收到10萬元賠償款,表示原諒馮某某的過失行為,并要求法院對馮某某從輕處理。看著被害人的妻兒誠懇的表情,聽著法官和心理輔導專家耐心的疏導,馮某某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輕松的笑容。在被判處緩刑后,社會工作者對他進行了跟蹤幫教和輔導。目前馮某某已經完全擺脫了犯罪的陰影,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少年庭自2009年以來將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引入未成年刑事案件庭審教育,目前已為10余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了心理輔導和教育。法院通過委托徐州師范大學法政學院的社會工作者、心理治療人員、輔導人員等組成矯治小組,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共同為犯罪未成年人或行為偏差者設計矯正方案,提供矯正服務,協助他們提高對犯罪行為的認識,緩解因犯罪帶來的心理壓力,盡快回歸并回報社會。
融特色活動于緩刑幫教
在對緩刑少年的幫教工作中,少年庭不斷創新形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促使緩刑少年健康成長。
2003年1月,少年庭的法官組織部分緩刑少年犯到北京市海淀區法院看望“全國法院模范”、全國“十大杰出女法官”、“法官媽媽”尚秀云同志,讓緩刑少年親自聆聽“法官媽媽”的教誨,使他們感悟真愛,還帶領他們到天安門廣場、圓明園、長城等景點參觀游覽,使緩刑少年深受觸動。此后,每年采取不同形式豐富對緩刑犯幫教。2007年4月,清明前夕,組織判處緩刑少年犯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掃墓,通過緬懷先烈的形式,激發他們重新做人的勇氣和動力。2008年9月,中秋佳節,組織緩刑少年犯到社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月餅和生活用品,幫他們打掃衛生,讓少年犯其感受社會需要他們,加快他們的改造步伐和重回社會的主動性。2009年3月,組織20余名緩刑人員及其家長前往彭城監獄聆聽服刑人員的改造體會,讓緩刑少年犯珍惜自由,好好改造。
真心的關愛,如涓涓細流,溫暖滋潤著失足少年的心田。經過不懈的努力,緩刑人員重新犯罪率為零。
以信息采集促犯罪預防
2003年11月,少年庭被江蘇省高級法院確定為全省法院系統唯一一家“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信息采集點”。2008年他們對開展指定管轄6年來審結的1200余件案件就犯罪人數、犯罪原因、犯罪類型等進行統計,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匯總,制作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信息采集庫》,對分析犯罪原因、提出預防犯罪對策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信息采集工作中,農村輟學兒童犯罪現象引起了他們的關注。2009年4月,少年庭選擇三名輟學學生搶劫一案作為觀摩庭,邀請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旁聽案件宣判,在落實好幫教措施后,三名未成年人重返學校學習。被告人的家長在法庭上后悔不已“作為一個農民家長,不懂法不學法,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 ”。隨后,法官們與人民陪審員一起到輟學學生所在學校上了一堂“珍惜學習機會,加強控輟管理”的法制教育課,并邀請人大代表就此社會問題與學生進行座談。為改變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現狀、預防輟學兒童犯罪所作的不懈努力,得到教育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許。從而構筑了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審判、幫教和維權體系,營造了良好的預防和矯正犯罪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