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探路者”的服務員和參謀
作者:婁銀生 錢曉龍 徐潔梅 發布時間:2010-03-01 瀏覽次數:2011
江蘇鎮江新區與全國各地其他“新區”一樣,正承擔起新一輪改革“探路者”的重任。春節后,記者到鎮江新區采訪,置身這片生機勃勃的田野,身旁的鎮江市副市長、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小平感慨良多:“實踐表明,中央提出政法機關‘三項重點工作’非常正確。法院參與社會治理,引導公共政策形成,善處社會糾紛矛盾大有作為。”
風險評估保障“萬頃良田”工程
創新社會管理,要求人民法院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引導公共政策的形成。李小平認為,當前各種社會矛盾與糾紛不斷發生,立法機關不可能隨時立法,行政機關在一些時候也無法處理,這就需要人民法院依據法律的精神確定一些處理原則、處理方式,如果獲得社會的認同,就形成一種公共政策。由開發區到新區,鎮江新區百業待興。在這個階段的每個單項改革都“牽一發而動全身”,既繞不過去,又充滿風險。新區法院積極能動司法,贏得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與充分信任。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因此作出規定,對全區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決策和各部門出臺的重大措施前,都要請法院進行風險評估和提供司法建議。
鎮江新區下轄丁卯、大港兩個街道和丁崗鎮、大路鎮、姚橋鎮3個農業鎮,農村人口占80%以上,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2009年7月,鎮江新區黨工委決定的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立項獲得了省國土資源廳正式批復,成為全省“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試點地區。據介紹,“萬頃良田”工程實施后將呈現“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林成行”城鄉一體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新模式。該工程總面積達5.59萬畝,涉及3個鎮84個自然村2.2萬余人的征地、拆遷、農田整治及安置小區建設。對該項目進行法律風險評估,確保和諧建設,新區黨政領導自然想到了法院。院黨組各成員首先帶領法官走訪了轄區內涉及“萬頃良田”的50多個村民委員會和近百個村民小組,對農村耕地、農業發展、農民生活等情況以及矛盾糾紛特點等進行了充分調研,提出預防、化解不同類型矛盾與糾紛的行政對策和法律方法,新區黨工委全部采納,出臺了“萬頃良田”建設的規劃方案。其次,預計“萬頃良田”建設中征地、拆遷、信訪等矛盾必然大量增加,新區法院全力協調土地、規劃、公安、銀行、信訪等部門形成預防與化解糾紛的合力,切實解決好那些還未上升到社會矛盾層面的群眾利益訴求,堅持“耕地面積不減少、建設用地不增加、農民利益不受損、國土規章不違背”的原則,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165個聯系點采集民需民意
創新社會管理,其核心就是要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形成包括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
建立民意溝通聯系點,作為鎮江新區法院創新社會管理的另一重點。去年4月以來,他們在轄區3個鄉鎮和2個街道、100多家企業設立了165個民意溝通聯系點。要求全體法官到聯系點接待群眾、走訪基層干部、企業主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周不得少于1次。通過聯系點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必須在3日內作出書面處理意見并上報法院專門辦公室;對情況緊急和社會影響大的,要立即處理。據統計,法官先后走訪鎮、村、企業、學校、工廠等聯系點近700人次,以問卷形式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和基層群眾意見2000余人次,700余條民意通過各種方式匯集到新區及法院。其中,涉及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轉、假種子、假化肥,農村陋俗等問題的300余條;涉及企業改制、企業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問題231條;涉及拆遷方面的問題224條;涉及法院的意見和建議53條。這些信息、意見和建議,黨委、政府以及法院得以及時準確地把握了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確保黨委政府各項決策以及司法工作能夠順應民求、體現民意。
44個審判點引導民主自治
如今的鎮江新區,從東到西,由南至北,幾乎每塊土壤都在動。走在這塊土地上,感受到的是莫大的變化與活力。但這種由“破舊”到“立新”進程中的各種矛盾與糾紛與日俱增。
在設立民意溝通聯系點的基礎上,鎮江新區法院通過在農村和重點企業所在地設立4個固定法庭和40多個流動審判點,積極引導村(居)民與企業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防范,實現民主自治,自我化解糾紛。該院推出假日立案、協商開庭、訴訟引導、訴調對接、宣傳教育等多項工作措施。深入開展送法“六進”活動,組織法官進機關講規范、進鄉村講和睦、進社區講平安、進企業講誠信、進學校講守法、進工地講維權,旁聽群眾萬余人。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發祥向記者介紹了通過巡回審判解決的一起典型案件。陳發祥說,那幾天大港鎮張某訴村委會的農村承包糾紛案就成為村里村外農民們眼巴巴關注的案件。主審法官與兩名熟悉民風鄉情的人民陪審員組成了巡回審判庭。在現場庭審中,原告張某與村委會最終達成諒解,原告撤訴,旁聽了全案的村民們頗受教育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