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水又一次從陳燕萍的眼中潸然而下。

  20091225日下午,陳燕萍見到了兩年前在車禍中失去愛女的可憐母親莫紀云。

  雖然官司早已打贏了,但是喪女之痛依然埋藏在莫紀云心的最深處,也埋藏在法官陳燕萍心的深處。“我最怕見到她了……”陳燕萍哽咽著對記者說,剛開口已是眼含熱淚。

  幾個小時前,與陳燕萍剛一見面,眾記者就目睹了陳燕萍的淚流滿面。

  “夜里,我常常會夢見媽媽,我會上前拉著她的手:媽媽,別丟下我哎……可是,媽媽看著我,卻離我越來越遠……我哭著醒來,四周一片黑暗。‘媽媽哎,你在哪里啊?’”

  演講臺上,是一個中學生如訴如泣的講述,她講述的是“我的法官媽媽”??一個殘疾女孩何小敏被生母遺棄、被法官媽媽救助7年的感人故事。

  大愛之心、慈母之情。演講臺前,這位動人故事的主人公??法官媽媽陳燕萍早已熱淚滿襟。

聆聽演講的記者們也無不為之動容……

 

1,大愛至誠,大愛無邊。在法官陳燕萍的心中,每一個百姓都是自己的親人

 

  你的眼中為何常含淚水,因為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你的眼中為何常含淚水,因為你對黎民百姓大愛無邊。??記者手記

  “陳燕萍身材嬌小,長發垂肩,平時是笑容常掛在臉上,可若一遇到可憐的人、感動的事,又總愛淌眼淚。”在女律師季冬的眼里,這樣一個“小女人”對困難群體和弱勢群眾總是充滿大愛和深情。

  20028月的一天,下班前夕,一位老奶奶帶著9歲的孫女何小敏到法庭來找陳燕萍,要幫小敏起訴生母,討要撫養費。

  小敏1歲多的時候,額頭和下巴先后長了兩個很大的瘤。7歲時,爸爸得了癌癥,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錢,還欠了好多債。最后,爸爸還是離開了她。

  一個多月以后,一天下午放學回到家里。一進家門,奶奶就拉住小敏的手說:“小敏啊,你媽媽她走了。”

  “走了?”“她不要這個家了。”小敏不相信,發了瘋似地找遍了屋里屋外,都找不到媽媽。日子一天天過去,媽媽始終沒有回來。

  從此,小敏跟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爺爺,白天種地,晚上打工,奶奶有高血壓,有時奶奶生病了,小敏不但要做家務,還要照顧她。

  臉上的腫塊在和小敏一起長大,把她的臉拼命向兩邊拉扯。小敏的五官變得不成人形。在學校里,同學們總是躲著小敏,還罵她丑八怪、獨眼龍,每一天,她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上學、回家。

  那天在法院,小敏鼓足勇氣,低著頭,輕輕地說:“阿姨,我要媽媽!

  陳燕萍走到小敏身邊,摸著她的頭,問長問短。陳燕萍眼里含著淚說:“阿姨一定會幫你找媽媽!

  此時的小敏覺得自己好像在做夢,這位法官阿姨居然沒有嫌棄她!

  陳燕萍一次又一次上門去找小敏的媽媽,但對方始終不肯露面。

  從此,陳燕萍成了小敏的媽媽。每逢節假日,陳燕萍總是帶著大包小包去小敏家。鄰居們看到陳燕萍來了,老遠就喊:小敏,你的“法官媽媽”來了。

  從2002 年到2007 年,陳燕萍一有時間就帶小敏求醫問藥。

  有一次在醫院,醫生要小敏做CT。小敏走到CT室門口,里面黑咕隆冬,她不敢進去,轉過頭,見陳燕萍微笑著抬手對她說:“寶寶,人家叔叔在等你呢。”

  “寶寶”,多么熟悉的聲音啊,小時候,媽媽都是這么叫她的。小敏一下子撲過去抱住陳燕萍,叫了聲:“媽……”

  20073月的一天,在一家醫院檢查后,醫生跟陳燕萍談話的時候,小敏在門外偷聽。醫生說,小敏臉上的兩個瘤是神經性纖維瘤,已經長進了顱腔,再不治療,就活不了多久了。但是,手術復雜,弄不好,會下不了手術臺。

  從醫院回來的路上,陳燕萍心事重重,什么話也不說。小敏輕輕對她說:“媽媽,就是死在手術臺上,這手術,我也要做,您就再幫我一次吧!

  陳燕萍的眼淚“唰”地流了下來,她說:“寶寶啊,可媽媽也不能親手把你送上手術臺,讓你下不來啊……”

  后來,陳燕萍在網上了解到,一個跟小敏病情相似的患者,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成功進行了整形。這個消息給小敏帶來了手術的莫大希望。

  而與此同時,“法官媽媽”的故事感動了泰州,社會各界共為小敏捐款20多萬元。去上海手術之前,上百名市民自發為這對母女送行。

  2007810日早晨,小敏被推進手術室。進手術室之前,她心里非常緊張,淚水怎么也止不住。“我才14歲,我不想死呀!

  陳燕萍拉住小敏的手說:“寶寶,不要怕,有媽媽在!”小敏看著她面帶微笑,可眼里卻含著淚水,在被推進手術室的那一剎那,她倆拼命拽著手,誰也不肯松開……

  手術持續了11個小時。下午六點四十分,當主刀的林醫生走出手術室,告訴大家手術成功時,陳燕萍一下子抱住他,淚流滿面……

  大愛至誠,大愛無邊。

  陳燕萍說,一生中給她影響最大的是父親。“1988年我去法院報到的第一天,父親就對我說,我國法官前面冠以‘人民’二字。當人民法官,跟做醫生一樣,首先要立德,要有愛心、體恤之心、仁德之心。”

  陳燕萍父親陳廣曾是當地一所麻風醫院的醫生。

  “當時,為了隔絕傳染,從小鎮到麻風醫院,架了3座吊橋。20多年,父親風雨無阻,每天穿梭其間。一次,一位老人被濃痰哽住了,隨時都有窒息的可能,父親當即口對口給老人吸痰。”陳燕萍說,“這件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

  患有“老爛腿”的老李只能無奈地接受離婚的現實。做了20年入贅女婿,最終,不得不帶著9.8萬元補償款黯然離開。

  天色昏暗,飄起了細雨。曾經恩愛的前妻,要求老李連夜搬家。陳燕萍阻止了女方。“就讓他再住一個晚上吧,明天到法庭辦理交接。”

  “這9萬多塊錢,你要存到銀行,不能隨便動用。”“你的腿病,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治療,不能上當受騙。”“不要在外面租房,先到兄弟家暫住一段時間,抓緊時間找點事做。”

  陳燕萍一遍遍叮囑老李。打了幾年官司沒掉一滴淚的老李,在陳燕萍面前淚如雨下。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在法官陳燕萍的心中,每一個百姓都是自己的親人。

  1989年春節前的一個早晨,大雪紛飛,一個男子身裹破棉襖,腰扎粗布帶,蜷縮在接待室門口。

  陳燕萍忙把他扶到屋里,遞上一杯熱茶:“你慢慢說。”那男子雙手顫抖著接過茶杯:“我是山東的,來了十幾趟,那姓楊的就是不給欠的建材錢!

  陳燕萍和另一名法官當場立案,和這位山東漢子一起找到了被告,被告當天下午就付給他7萬多元材料款。

  當天傍晚,雪還在下,那位山東漢子又回來了,他從破棉襖里摸出一把雪亮的尖刀擺在桌上:“原打算,再要不到錢就不活了!……多虧你們救了我。”

  這一幕,永遠銘刻在陳燕萍的記憶里。

  人民法院之所以叫人民的法院,人民法官之所以叫人民的法官,這“人民”兩字早已習以為常,但其中的真義究竟是什么?

  這是陳燕萍的回答,這是從她心底里流淌出來的話:“人民法官不是官!只是受民所托、為民解憂的人民公仆!

  “正是懷有這樣的崇高理想,陳燕萍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的每一個百姓,扎根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基層法庭,一干就是14年,辦案3000多件,無一例錯案、無一例上訪、無一例投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周繼業說,“陳燕萍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有的只是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她是平凡的英雄。”

  “在中國的司法地圖上,如果把司法的人民性比作長江,能動司法就是一條主要支流,而我們靖江法院的轄區就是長江下游灌溉的萬頃良田。”靖江市人民法院院長何能感慨深長:“陳燕萍就是在這片良田上,秉持‘司法權來源于人民,能動地服務于人民’的樸素理念,自覺踐行了14年,作出了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不平凡的業績。”

  是的。十四個寒來暑往,十四載風雨征程。陳燕萍把對黨的忠誠體現在所辦的每一件案件上;

  她把黨的關懷傳送到千家萬戶;

  她把法律的光芒照射到了百姓心中最無助最彷徨的地方;

她奉獻給百姓的是大愛、公正與和諧。

 

2,大愛至正,大愛至信。陳燕萍是百姓信服的法官,“案子到陳法官手里,我們放心,心里踏實”

 

  在靖江市人民法院園區法庭,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

  “我要陳法官審我的案子。”

  “對不起,案件分配有專門規定,沒有指派法官的先例。更何況,陳法官的案子已經排滿了。”

  “別人我不曉得,我只曉得陳法官。她審,輸了我也服。”許多當事人不依不饒。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曾赴靖江市實地了解陳燕萍的事跡,他聽到的群眾評價是:“案子到陳法官手里,我們放心,心里踏實。”

  “‘把案子交到陳法官手上,我們放心’,這是園區法庭轄區老百姓常說的,這話雖然不‘雷’人,卻很動人,很感人。”何能院長說。“這是老百姓給予陳燕萍法官的最高獎賞。”

  “暖心的微笑;耐心的傾聽;貼心的話語”,陳燕萍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她對百姓的愛發自內心,出自真情,沁人心脾。

  法庭上,當事人朱某在闡述自己的理由。朱某不善言辭,反反復復講了好幾遍,旁邊的人都已不耐煩,只有陳燕萍微笑著靜靜地聽著。

  終于,朱某說完了。笑容依舊掛在陳燕萍的臉上:“還有什么需要說明嗎?”朱某說:“沒有了”。

  陳燕萍剛要開口,朱某突然出人意料地說:“陳法官,你是第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的理由的人,你怎么說怎么好。”

  “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窮盡其他救濟手段后的最后選擇。”這是陳燕萍長期在基層法庭工作的感同身受。“我審的不是什么大案要案,但一個農民一生也許就打一次官司,對他們來說,他們的案子就是大案要案。我要讓他們體會到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那是2007年初冬的一個傍晚,農村婦女莫紀云用電動自行車載著她20歲的女兒往家趕路,在超越一輛重型裝卸車時忽然跌倒了,裝卸車從她女兒身上壓過去了,花季少女朱艷當場身亡。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莫紀云全家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死者家屬索賠無果,把肇事司機告上了法庭。

  “我的心在痛。”第一次翻開案卷時,陳燕萍就深深感受到莫紀云夫妻的悲哀。面對首次打官司的莫紀云,陳燕萍說,“我也是做母親的,出了這件事情,我很同情你,你放心,法律會給你個說法。”

  一句安慰和一句承諾,讓莫紀云的冰涼的心溫暖了??蛇@個案件看似簡單,其復雜性卻出乎常人想象,在確認車主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該車竟然冒出了四個“主”。

  肇事司機孫某稱:車主是王某。王某稱:車輛已轉賣給了丁某。找到丁某后,丁某說:車輛已轉讓給了五保戶老人孫某。

  誰是真正的“車主”呢?陳燕萍的承諾變得沉重了。

  莫紀云失望至極:如果法庭判定五保戶是車主,這個官司打了又有什么用?莫紀云的丈夫終日借酒消愁,麻醉自己,莫紀云更有了一死了之的念頭。

  陳燕萍決意查明真相,她選擇的突破口是五保戶孫某。

  “這個一貧如洗的孤寡老人哪里來的錢買車?”陳燕萍仔細詢問了孫某買車付錢時的細節,并做了筆錄。

  這份筆錄成了揭開此案真相的關鍵。經與其他三名“車主”分別談話,陳燕萍找到了與五保戶買車付錢的細節自相矛盾的地方。

  重新開庭,陳燕萍宣讀了詢問筆錄,句句發問擊中要害,“車主”們亂了陣腳。最終,王某當庭承認:“我是車主。”

  歷經艱難,陳燕萍給出了一個公正的判決,莫紀云失聲痛哭:“丫頭啊,你閉眼吧”。

  在場的村民都淚水漣漣。

  幾張簡單的桌椅,圍成了曬谷場法庭。就在這里,陳燕萍審理著一件贍養糾紛案。

  聽說陳法官要來開庭,鄉親們就像趕集一樣,一傳十、十傳百,里三層、外三層,圍滿了法庭周圍。

  盧老太有三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老大和老三出去當了上門女婿。1997年三個兒子訂立養老協議,由老二繼承父母財產,承擔老人生活費用并料理百年后事。

  去年盧老太的老伴臨終前,老大將父親接回家中并辦了喪事。老二認為,既然老大爭著為父親辦喪事,那么母親也由他養老送終好了。老大則認為,作為長子,為父親辦喪事理所當然,至于母親仍然由老二贍養。

  “老大已經為老二減輕了為父親送終的負擔,他為什么還會有意見呢?”這時,陳燕萍宣布開庭,在場的群眾立即安靜下來,都想看看陳法官是怎樣來斷好這樁家務事的。

  陳燕萍說:“老大,你父親在的時候不去贍養,死后你爭著開喪,現在又不贍養你母親,你到底什么意思?我知道你并不是為了孝敬父親,你們這里有老人的喪事由誰辦,就保佑誰子孫興旺的說法,是不是?”

  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起來,紛紛指責老大不地道。只見剛才還臉紅脖子粗的老大,低下了頭。

  此時,陳燕萍話鋒一轉:“老二,現在黨的惠農政策多好,你不去勤勞致富,光指望著祖先保佑?為了所謂的開喪,連老母親都不要了?”鄉親們也開始埋怨老二得理不讓人,拿母親當槍使。

  這時陳燕萍對鄉親們說:“鄉親們哪,我們的一些舊思想、老習慣真的要改改了。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三個兒子還能養不好一個老母親?我們都有老的時候,將來子孫這樣對待你,你們又會怎樣呢?

  一席話講得現場群眾紛紛議論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只看見三個兒子走過去攙扶著老人悄悄地走了,此時的曬谷場上響起了群眾熱烈的掌聲。

  掌聲陣陣,獻給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播公平正義的使者。

  在陳燕萍接手的案子中,不少農民當事人直到走上法庭才知道手中沒有證據。很多當事人不僅缺少法律知識,而且經濟困難。想舉證,但請不起律師。

  “如果因為程序上的原因讓享有權利的當事人敗訴,當事人會認為法院沒有查清事實,不僅會對判決不信服,而且會對法律產生不信任。”陳燕萍的解決之道是:要用群眾認可的方式查清事實,用群眾接受的語言詮釋法理,用群眾信服的方法化解糾紛。

  200452,丁某向販賣豬崽為生的陳桂芳借了8萬元錢,并打了張借條。2007718,丁某還了5萬元,要走了那張8萬元的借條,同時讓老人打了份“今已收到5萬元整”的收條,隨后丁某又補寫了一張“共計欠3萬元整”的借條。

  之后,老人向丁某要錢,丁某避而不見,最后,扔出一句話:“你去告我。”

  法庭上,老人出示了證據??3萬元的借條。

  按照老人的回憶,借條是2007718寫的,但落款時間卻是200452。丁某出示的5萬元收條的落款時間倒是2007718。

  依照證據,丁某不欠錢。

  陳桂芳老人直跺腳:“我渾身長嘴也說不清了。”

  憑著多年的辦案經驗,陳燕萍心里早已有了底。但是,法律只相信證據。

  3萬元,對于一個靠販賣豬崽為生的花甲老人而言,可不是個小數目。陳燕萍不動聲色地對丁某說:現在有種儀器,可以從筆跡測算出書寫年份。

  陳燕萍看了一眼丁某,繼續說:檢測費4000元,由說謊的一方支付。

  丁某思慮再三,最后,主動要求調解,說,愿意補償老人3萬元。

錢,討到了。陳桂芳逢人便夸陳燕萍,沒事也到法院找陳燕萍拉家常。家里蓋房子,也找陳燕萍商量。

陳燕萍忙的時候,老人就在旁邊坐著。老人說:“常來看看她,心里舒坦。”(袁祥)

 

用大愛詮釋司法人民性

甄明言

 

  有什么比愛更能溫暖人心?有什么比公正更能贏得人心?有什么比和諧更能打動人心?

  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一個基層法庭的法官,陳燕萍扎根基層14年為民司法,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她奉獻給百姓的是大愛、公正與和諧,她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

  大愛是陳燕萍的鮮明品格。大愛,是無私之愛,無邊之愛,無盡之愛,無悔之愛。在她的心中,每一個百姓都是親人。對黨、對事業、對百姓深沉的愛,使這位法官不僅是“鐵面”無私的,而且是深情無限的。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實現司法公正的本質要求。在陳燕萍心靈深處,一個“人”字至貴至尊,從而對老百姓至真至善。她常說:“我審理的案件不是什么大案,但對老百姓來說,每件都是大案”,“官司可能一生一次,卻影響一生一世”,“判案是一回事,調解結案是另一回事,結果可能完全不同”。她信奉:對老百姓“有一顆愛心,有一顆善良的心,才會有公正的心”,“法官要走進當事人心里,讓其信服法律,而不是屈服于法律”。

  人民法院之所以叫人民的法院,人民法官之所以叫人民的法官,這“人民”兩字早已習以為常,但其中的真義究竟是什么?

  “人民法官不是官!只是受民所托、為民解憂的人民公仆!”這是陳燕萍的回答,這是從她心底里流淌出來的話。

  如果你的家人正在訴訟過程中愁苦不堪,你是什么心情?如果你們家里的一個案子長期解決不了,你又會怎樣?“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窮盡其他救濟手段后的最后選擇。”這是陳燕萍長期在基層法庭工作的感同身受。她總是用真心、細心、耐心,依法辦好每一個案件,讓百姓真正體會到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陳燕萍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堅信群眾訴訟無小事,把人民群眾當親人,把人民滿意當追求,用正義和良知,用大愛和深情,詮釋和踐行了人民司法的人民性。有多少失去生活信心的當事人,在她的鼓勵、教育、幫助下重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有多少孤苦老人在她千方百計的努力下重享天倫之樂;有多少不孝之子在她的真情感召下,幡然醒悟,重新拾起做人的良知。

  一槌千鈞,法在民心。陳燕萍用大愛詮釋人民司法的人民性,也用大愛托起法治的尊嚴,用大愛擔當社會和諧的鋪路石。法律的尊嚴體現在公民敬畏法律,敬畏司法,對依法辦案的信服。陳燕萍14年來辦理案件3000多個,無一錯案,無一上訪,無一投訴,而且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百姓發自內心地說,“案子到陳法官手里,我們放心,心里踏實。”

  大愛至正,大愛至信。陳燕萍,是深受群眾愛戴的人民法官,是深為百姓信服的人民法官!

向陳燕萍法官學習,向陳燕萍法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