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抗拒執行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的違法犯罪活動,是多年來存在于法院執行工作中的一大頑癥,它嚴重威脅著執行干警的人身安全,影響和制約著執行工作的正常開展,極大地損害了人民法院的權威,破壞了國家的法制形象。暴力抗拒執行主要表現在沖擊執行現場、圍攻毆打執行人員、毀壞執行裝備等。研究分析暴力抗法事件的原因,如何預防暴力抗法事件,是擺在法院面前的一大難題。

一、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的成因

暴力抗拒執行的成因,從趨勢上看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其既有法院外部的原因也有法院內部的原因;既有法律滯后的原因也有執法不嚴的原因,從地域性看既有文化、經濟、法律意識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也有地域性的原因。其本質是法制意識落后,地方及部門保護主義嚴重,打擊不力等多種原因所致,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法院警力與經費不足,案多人少。目前法院執行狀況就是案多人少,警力不足。個案執行中參與執行人員少,難以調集充足的人員,執行干警往往是是兩、三個人員,又著法官服,很少有法警參與,因此對被執行人的威懾力遠遠不夠。

2、被執行人的法律意識淡薄。基層法院的被執行人多居住農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法制觀念也相對淡薄,不清楚對抗執行的法律后果。組織、參與暴力抗法者,往往抱有“法不責眾”的傳統觀念,使暴力抗法時有發生。

3、一些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轉移其經營、管理不善而引發的職工不滿情緒,故意煽動、誘導單位職工實施暴力抗法。此類群體性暴力抗法事件,多為企業負責人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單位嚴重虧損,不能正常發放職工的工資、養老金或其它生活保障費用,借法院執行之機轉移矛盾。這種抗法行為的參與者,抱著“法不責眾”心理,借機起哄,發泄不滿情緒。往往較為激烈,容易造成人員受傷和財物損壞。部分群眾不愿或不習慣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而是抱著“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想法,采用毆打、謾罵執法辦案人員,損壞財物的過激方式對抗要挾政府,以達到少數人的不法目的。

4、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干預嚴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的存在,使一些當事人自認為財大氣粗,有“靠山”,不但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隨意違背、放棄誠信,甚至藐視、抗拒法律,動輒即組織、煽動不明真相的人員暴力抗法,一旦得逞,還自詡為英雄,對欠債、賴債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5、對小規模暴力抗法事件,處理過軟、過于遷就,無形中起到助長作用。在法院的執行工作中,遭遇小規模的暴力抗法是常有的事,一些法官對此也習以為常,但只要事后態度較好、執行順利,追究處理的還是少數。這樣就使某些人產生一種錯覺,不管有理沒理,只要你來執行,先鬧了再說,不讓你順利執行,也不會怎么樣。

6、部分執行人員執法行為簡單、粗暴。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法官隊伍的素質還存在良莠不齊的狀況。一些法院重審判、輕執行,更是著意把素質較差的放在執行機構從事執行工作,這就導致執行隊伍的素質先天不足,很難保證執行行為的公正、文明。一些執行人員國情、社情意識淡薄,對執行環境的優劣缺乏判斷能力,對暴力抗法的苗頭不能敏銳地察覺,更不能控制局面。有的執行人員甚至濫用職權,野蠻執行,執行行為的不規范、不文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暴力抗法。

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的危害

1、妨害了國家審判機關職能作用的發揮。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代表國家對法律規定的各類訴訟案件行使審判權,并通過執行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以保護。執行中的暴力抗法事件嚴重阻礙了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正常開展,當事人耗費了時間、精力、財力提起訴訟,拿到的法律文書是書面意義的權益評價,其合法權益沒有得到實際和充分的保護,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和人民法院的形象,使人民法院在現代社會中本應發揮的重要作用受到阻滯。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審判功能的信賴程度和期望值大大下降,為此,一些當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愿通過法律手段,而采用非法拘禁、拘留人質、強行扣押財物,甚至通過黑社會勢力等非法手段來解決糾紛,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2、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僅靠市場規則是不夠的,市場主體經濟利益的沖突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既要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生產要素自由流動、逐利而動,沒有法律的強制規范和調整,社會必然出現混亂、欺詐,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健康有序地運行。發生在人民法院執行過程中的暴力抗法事件,使案件無法執行,失去了法律對經濟關系的調節功能和作用,市場經濟效益得不到保障,這樣的市場經濟必然駛入歧途,陷于無序的混亂狀態。

三、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的對策

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義務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得以實現,是國家法律所賦予人民法院的權利。執行生效的法律文書既是對相關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又是對國家法律尊嚴的維護。在當前,一方面由于各種社會因素無法杜絕暴力抗法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人民法院為保證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又不得不對債務人實施強制執行手段。因此,如何應對暴力抗法,就成了法院執行工作不得不提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對暴力抗法,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對暴力抗法事件要堅持嚴格依法、從快打擊。不論是小規模還是大規模的暴力抗法,都應堅持嚴格依法辦理,“從快”是要把握時機,力爭在短期內有明 確的處理,否則,難免影響調查取證工作的進行。發生暴力抗法事件,公安機關在擔負解救任務的同時,應立即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提取第一手證據,以對事件的定性、危害性取得固定證據。對構成一般暴力抗法行為的,應及時依法給予罰款、拘留;已構成嚴重刑事犯罪,應按照《刑法》規定的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定罪量刑,以有效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

2、執行工作要準備充分,不打無把握之仗。執行前要摸清、弄準被拘留人或被執行財產所處的確切位置,以避免盲目出動、無功而返,造成執行資源的浪費。執行過程中要做到“短”、“平”、“快”、“靈”。“短”指執行時間要短,尤其是在強制執行或查封、扣押財產以及實施民事強制措施時;“平”指要選擇恰當的執行地點和最有效的執行時機;“快”指執行要出其不意,執行手段要迅速果斷,不給被執行人反應的時間,避免一些人阻撓或說情;“靈”指執行時要審時度勢,靈活運 用工作方式方法,隨機應變,不能一味強干硬干。

3、提高執行人員素質。執行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文明執行,公正執法,在案件強制執行前,應加強法制宣傳,多做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在執行中多做說服教育工作,多為人民群眾著想,理解當事人文化知識、法律知識差,尊重當事人的人格尊嚴。法院要注重技能素質的提高,執行干警要有綜合的社會活動技能,能處理一些特殊的情況,遇突發事件才能臨危不亂,果斷妥善處理。

4、加強輿論監督與宣傳作用,提高公民法律意識。要解決執行難,杜絕暴力抗法事件,必須加強教育,讓人們相信法律,在全社會形成生效法律文書必須執行的法律意識,形成以抗拒、阻礙、干預人民法院執行為恥,以服從、協助、支持人民法院執行為榮的氛圍。暴力抗法發生后,對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新聞媒體應及時客觀地進行新聞報道,做到對事件不掩飾,不干擾,不添亂。

5、鏟除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維護法律統一和尊嚴。一是法院應首先主動、全面、及時地向當地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匯報,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執行情

況,取得他們信任、支持,由當地黨委或政府以下發文件或召開專題會方式明令禁止,人大、政協監督,使地方保護和部門保護主義無立足之地。二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對地方、部門保護,批條游說之行為公開暴光,使充當暴力抗法者“保護傘”的單位或個人不敢當、不愿當抗拒執行者的靠山。

6、講究執行藝術,注重執行效果。執行藝術的運用是根據環境形勢的不同而靈活多變的。攻心是預防暴力抗法的首選。執行人員要掌握說話做事的技巧,學會做人的工作。案件到手后,要及時把握被執行人的思想動態,認真分析案情,摸透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義務的原因。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其進行法制教育,闡明拒不履行的各種法律后果,打消其暴力抗法的念頭,減少對法院的對立情緒,調動其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自覺性。執行過程中,多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的說服工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執行工作面對的是具有豐富感情的人,我國又是有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禮儀之邦,當事人往往希望執行人員能夠禮貌地對待他們,給他們以尊重。有心賴帳的被執行人也往往從情理方面提出意見,借故抗拒執行。因此,我們為了取得當事人的理解、信任與配合,應當采取法、理、情并重的執行方法,以法律的強制手段為后盾,強調合乎情理的宣傳法律、說服教育的思想工作。在執行案件過程中,要始終把做好當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對當事人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根據當事人的文化程度及理解接受能力,及時觀察當事人的思想波動及情緒變化,有的放矢地做工作。通過細致、耐心地做當事人說服教育工作,從心理上緩和緊張氣氛,消除被執行人的對抗心理,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不斷探索切實可行的執行策略,贏得主動權,打好攻堅戰。有些案件采取尋求村委會、居委會協助的方式,做好當事人的工作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