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陽光照進我們的生活
作者:符向軍 發布時間:2013-12-05 瀏覽次數:2157
時下,電視劇《老有所依》正在熒屏熱播,“養兒防老、老有所依”的永恒社會主題,加之著名演員劉濤、劉蓓等的傾情、精彩演繹,讓這部電視劇深深打動了觀眾。
劉濤飾演的江木蘭,在京城苦苦打拼十余年后,為了照顧好失明的父親和癡呆的爺爺,讓他們“葉落歸根”,毅然決定放棄京城的優越條件和夢想中的店長之職,回老家安徽桐城為他們養老送終。這種充滿人倫之光、至孝親情的正能量劇情,讓人潸然淚下。電視劇刻意打造的“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老有所依”人倫主題深入人心,引發強烈共鳴,也帶來了該劇的熱播,不失為成功之作。
但當我們把眼光置于更廣闊的社會保障層面,特別是當前建設“法治中國”的時代背景下,“老有所依”其實正是一個文明國家的基本內涵和責任,更是一個法治完善國家法律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人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無論大都市、小地方,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只有普遍建立公平、合理、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法律體制,人人才無后顧之憂,才能全身心投入生產、生活,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社會才能進步發展。這也是“法治中國”的題中之義。《老有所依》的熱播,讓我們在揮淚感動之余,也從法治層面深刻思索“老有所依”的人生命題,只有法治和美的陽光普灑我們的生活,“老有所依”才不成問題。
圍繞“老有所依”的深刻命題,這部電視劇著重描述了普通人職場打拼的艱辛和普通家庭維持生計的不易,勝任單位工作與照顧好家中老人的沖突、精打細算的家庭生計與贍養老人的矛盾,讓“老有所依”的命題更加尖銳,也讓劇情高潮迭起。也許是劇情的刻意渲染,江木蘭因人誣陷收受供應商賄賂,被總管“你被開除了”一句話即遭工作長達11年的超市開除,沒有當事人申辯救濟和單位調查程序,也沒有書面開除通知。這是嚴重違反我國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藝術源于生活,藝術永遠是現實生活的映照,類似江木蘭的遭遇,現實生活中并不鮮見。盡管單位沒有法定的理由和程序不得隨意開除、辭退員工,員工可以因此索賠維權。但在單位強勢地位下,員工合法權益被侵犯后常常不知如何維權,或者顧慮重重,只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這些,都凸顯了我國勞動法律的尷尬。法治社會以人為本,首先強調對人的尊重,勞動者的權利和尊嚴保護不力,折射當前法治的困境,法治的陽光需要及時照進我們的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有意思的是,該劇還為我們上演了一幕“鬧喪求財”的現實大劇。余淼養母不幸被商場車輛撞死,當眾人還沉浸在悲傷中時,鉆進錢眼的余淼老婆咪兒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賠償,盡管她不知這種事能否索賠。但她首先不是咨詢律師,不是通過法律途徑維權,而是問對法律同樣無知的熟人。在熟人的教唆下,開口向商場索賠100萬元。遭拒后,即披麻戴孝,哭天搶地,圍堵商場,天才般地上演一出“鬧喪求財”的鬧劇。最終商場無奈賠償20萬元消財免災。且不說這種道路交通人身損害事故通過依法維權獲取的賠償可能更多,但現實生活中,人們比比皆是地選擇“鬧訪”而不是法律維權。冀望通過“鬧”和“訪”來解決問題,“不鬧不解決、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以至“信訪不信法”。一方面反映了人們依法維權意識的薄弱,另一方面也說明法治不彰。但更可悲的是,在“鬧訪”面前,一些執法部門不是努力糾偏,而是不惜退讓以求“和諧”,極大傷害了法律的尊嚴,也讓“鬧訪”之風惡性循環,這與法治建設背道而馳,應予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