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際行動托起“三個至上”?常州中院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紀實
作者:轉載《人民法院報》 發布時間:2008-10-29 瀏覽次數:3321
編者按: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大學習、大討論”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緊緊圍繞“三個至上”指導思想,提出了提高“七種能力”,建立完善“七項機制”,破解“七個難題”的戰略目標,為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近兩個月來,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連續做出九次批示,對常州中院求真務實的創舉和成效表示肯定。
提高七種能力??助推經濟發展,保障科技創新
在今年6月19日召開的常州中院“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研討會上,黨組書記、院長姜洪魯結合本地實際,開拓創新,向全市法院提出了提高七種能力、建立完善七項機制、破解七個難題的戰略目標。提高七種能力,即一是提高服務大局的能力。在了解大局的基礎上把握大局,把法院的各項工作自覺與大局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大局,服務大局,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捍衛者。二是提高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的能力。就是要認真了解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作為加強和改進法院審判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全面提升工作標準和服務效率,不斷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滿腔熱情地為群眾服務。三是提高化解糾紛的能力。如利益的平衡、自由裁量的把握、經驗法則的適用等。四是提高維護穩定的能力。如突發事件的處置、網絡環境下審判方法的適用、群體矛盾糾紛的化解、涉訪信訪老戶的解決、平安創建的參與等。五是提高準確理解和把握法律精髓的能力。要求法官要民刑兼通,審判方式調判兼顧,既要注重審判實際,又要善于調查研究,進行分類指導。處理具體案件時,因案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靈活地適用法律。六是提高認識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綜合分析和把握與案件有關的一切因素,在法律框架內處理好每一起糾紛,爭取社會認同,實現案結事了,促進社會和諧。七是提高圍繞科學發展破解難題、創新機制的能力。認真研究分析法院在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創新舉措,不斷開創法院工作新局面。
提高七種能力,為常州審判機關在“大學習、大討論”中注入了新的內涵,他們胸懷大局,自覺將司法審判融入到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去謀劃去推進,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今年以來,受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出口退稅率、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增本減利因素的疊加效應,出現了買賣合同違約情況比例增大、房地產糾紛導致連鎖反應、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消耗型中小企業被訴等現象愈發增多的狀況。受此影響,常州市部分企業的經營也出現了較大困難,引發各種社會矛盾糾紛涌入到司法領域。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常州兩級法院認真進行調研分析,調整工作部署,緊緊圍繞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企業縝密研究,及時推出了“服務經濟發展,為困難企業排憂解難”等五項司法對策。即保障高新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提前介入關停企業,在職工安置、資產處置和債務清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遺留問題;慎重審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不能履行糾紛;強調調解優先,有效平息紛爭以及對困難企業查封、凍結時,采取恰當、合理有效的財產保全,以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等具體措施。主動依法服務企業,支持企業,幫助企業在難中求強,謀求新發展。
在辦案過程中,常州法院注重辦案技巧,講究執行藝術,對困難企業的廠房、設備等慎用強制措施,對職工工資、購買原材料資金等謹慎采取執行措施,避免因執行活動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活動。對發展潛力大,但暫時確有困難的企業,本著“扶持、引導、幫助”的原則,采取“放水養魚”、“分批履行”的方式,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面對企業當前在發展中遇到的如知識產權、勞動爭議、合同糾紛等問題,常州中院院長姜洪魯帶領有關審判人員,在走訪了常州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工商局、文廣新局和部分創新型企業的基礎上,于
建立七項機制??司法關注民生,感受百姓冷暖
怎樣體現司法的人文關懷,贏得社會公眾對司法的信賴,使法治建設的成果真正惠及廣大的老百姓?常州中院在“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建立和完善了七項機制:即建立和完善服務常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便民、利民的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減少涉訴信訪,促進案結事了的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全面推進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科學、有效、簡便、易行的政績考核機制;建立和完善民意表達機制;建立和完善司法規范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民事案件出現了收案多、上訴多、信訪多的特點,給法院有限的審判資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2007年1月,常州鐘樓區法院在立案大廳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這項聯合區司法局共同打造的改善民生的系統工程,以親民、惠民、高效的運作方式,實現了司法訴訟與人民調解的“無縫”對接,調解成功率超過了九成,有效緩解了審判執行壓力,把大量的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不僅拉近了人民法院與老百姓間的距離,還又好又快地替老百姓解決了紛爭,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法委、省司法廳以及省高院的充分肯定。為了降低全市各類案件的上升趨勢,常州中院以點帶面,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廣鐘樓經驗,并與市司法局聯合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文件,對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工作流程、調解規則、人員設置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確保了人民調解工作室工作走上規范化軌道。同時,常州中院大力推行巡回審判工作,全市法院共設立了9個巡回法庭,其中有6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3個婚姻家庭巡回法庭,17個巡回審判點,既方便了群眾訴訟,減少了百姓訴累,又提高了審判效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
為進一步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以及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常州中院于
破解七個難題??推進審判質效管理,促進審執工作科學發展
當前,人民法院工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常州法院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創新舉措,奮力破解七個難題:一是案多人少的問題;二是執行難問題;三是涉訴信訪問題;四是少數案件處理不公的問題;五是少數人司法不廉的問題;六是司法的公信力與權威性不足的問題;七是法院的經費、法官的職業保障問題。
常州法院在破解案多人少這一難題上,打出了組合拳。天寧法院根據案件數量、人案比等情況,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充實審判一線力量,合理確定各審判業務部門人員與綜合管理部門人員的配備比例,促進審判資源配置向人案矛盾更為突出的審判業務部門傾斜。院庭長親自開庭審案,尤其是審理疑難復雜案件。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建立完善法官激勵機制、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等,并將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到審判管理工作范疇,促進法院更多地分流涉訴矛盾糾紛。積極開展“訴調對接”工作,依法支持和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職責,不斷創新和完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全市法院的社會大調解格局,有力緩解案多人少的壓力,實現案結事了,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破解控制和減少涉訴信訪的難題上,常州中院努力做到信訪一起,查明一起,解決一起,使群眾感到冤情有處訴、正義能伸張、事情能解決、矛盾不積累。致力于把審判質效管理的重心放在審判質量管理上,法官在辦案過程中高度重視案件審理的社會效果,做到不機械辦案、就案辦案,注意綜合協調,盡力減少訴訟對抗性,減少當事人投訴率,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從總體上確保審判質量、效率、效果三項指標的有機統一。加強對改發案件、瑕疵案件、申訴復查案件、舉報投訴案件和社會關注案件的審判質量監督管理,以促進審判質量的提高,從源頭上減少了涉訴信訪。在破解少數案件裁判不公的問題上,全市法院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和影響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入手,完善審判權的監督制約機制,構建嚴格的審判責任體系,切實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建立對合議庭和獨任審判員的管理和考核機制。狠抓院長、庭長審判管理責任的落實,完善定案把關機制,充分發揮院長、庭長在研究討論案件、審簽裁判文書等方面的作用,確保案件辦理不出差錯。
在破解執行難的問題上,常州兩級法院先后推出十多項工作機制。全市執行機構都建立了執行工作指標數據核查制度,確保了相關統計數據的客觀真實。積極推進執行威懾聯動機制,強化執行措施,規范執行行為,防范消極執行,提高執行效果。在破解司法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不足的問題上,該院堅持以司法公正換取司法公信,以司法公信來促進司法權威。根據審判管理工作崗位多元化的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審判管理人員崗位目標考評制度,在晉職晉級、獎先評優等方面給予充分考慮,充分調動和保護審判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深入推進審判質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破解法院經費和法官的職業保障難題上,常州中院黨組積極爭取市委領導的支持,市委書記范燕青專門召集有關領導和組織部、人事局、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到法院,專題研究了法院面臨的困難,對法院在審判工作、人員編制、物質裝備、經費保障等方面的困難,逐個提出解決方案,解除了法院的后顧之憂。
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以來,常州法院干警嚴格規范司法行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審執質效明顯提升。今年1至9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27876件,同比上升19.8%,審結23267件,同比上升19.7%,始終保持了收結案的良性循環。
(200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