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房詐騙屢得手的內幕
作者:轉載《法制日報》 發布時間:2008-08-28 瀏覽次數:3632
私刻公章冒簽拆遷安置產權交換協議 涉案金額近二百萬元
曾經是房產公司工作人員,利用平時在拆遷中接觸拆遷工作和拆遷戶的便利,李欣在前后四年多時間里,利用“拆遷安置房”本身的隱秘性和監管措施不到位造成的買到拆遷安置房就“占了大便宜”的心理,先后與30多人簽訂了虛假的“拆遷產權交換協議”23起,涉案金額達195.72萬元。
今天,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驚動徐州各界的詐騙案作出了一審判決,以合同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李欣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為何李欣騙了這么多熟人,卻在四年后才被受害人向警方告發?他又是借用什么樣的神通“頻頻得手”?記者采訪中發現,讓“李欣”這樣的人有機可乘,騙術大行其道而鮮有被“揭穿”的,正是當前拆遷安置不夠透明的諸多問題使然。
屢屢得逞只因“騙得太容易”
令人愕然的是,這位被親朋好友之間傳得“神乎其神”的房產界內部“要員”,早就因為種種原因于案發前三年被其所在的德勝房產公司解職。
“雖然下了崗,別人怎么會知道呢?”李欣在公安機關交代時說:屢屢得逞主要是“騙得太容易”了,難以抵擋“誘惑”。
李欣交代說,為了打消別人的疑慮和猜忌,他還常常借用他曾在房產公司工作的背景,騙得工作人員的信任,為其“看房”、“談判”提供了很多便利。
為了掩人耳目,李欣不僅私刻了“徐州市拆遷辦公室拆遷鑒證章”、“徐州市德勝房產開發有限公司公章”等印章,而且還私自制作了所謂的“拆遷產權交換協議書”。
拆遷安置房“隱秘性”成重要誘因
“我在三年中前后給了他11次錢,共計近18萬元,因為我從沒有對他的身份有一絲懷疑,他寫的收條,都是用的拆遷公司的信箋紙!”被害人李某在警方找到他了解案情時,一度驚愕地說不出話來。
“在房地產價格膨脹的環境中,能夠買到優惠的、比市場價格低得多的福利房、拆遷房,成為了部分手中積蓄不多,又急于購房的老百姓的普遍心理。”承辦該案的法官王勝宇說,李欣個人,正是具有著從事拆遷安置的背景,在人們“占便宜”、“走后門”的心態下不斷得逞。
李欣交代說,找他買房的人從不在真實性上認真審查,更不用說提出要看看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以及建設、規劃、土地方面的合法證件了。
據記者了解,在公安機關掌握李欣的犯罪事實實施抓捕時,他還在法院與購房人打著民事官司。“為了追回錢,即使知道被騙,但寧愿通過打官司要錢,這暴露了購房者‘羞于揭露’的復雜心態”。經辦民警認為。
王勝宇法官在判決后解釋:由于被告人騙得的近二百余萬元,均用于他本人賭博等揮霍,且詐騙的贓款拒不退還,給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實際經濟損失,其犯罪情節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據一位熟悉拆遷安置的知情人透露:由于城市拆遷規模巨大,拆遷安置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政府用于拆遷安置的房源,在房產公司建造中,難免總會留有不少多余房屋。如果不用于真實的“拆遷安置”,那么這些房源在審批階段所享有的土地費、各項建設支出及稅費優惠就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納入普通商品房監管范圍。
王勝宇法官還認為,應當考慮采取一定方式對拆遷安置房的安置情況進行公開,如果制度再健全一點,監管再嚴格一點,李欣也不至于走到這一步。(本報記者丁國鋒)
(200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