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合同格式條款效力的理性審查與判斷
作者:王建剛 趙正霞 發布時間:2006-09-13 瀏覽次數:4373
[論文概要]
格式條款在現代交易中的大量使用,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必然產物。在保險領域,也同樣大量適用事先擬定好的格式條款。由于利益使然,作為格式條款提供方的保險人,難免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格式條款,且不少條款內容繁雜、文義晦澀,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很難理解其意,因此產生大量糾紛。本文討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法律效力,嚴格按照司法對格式條款控制的方式和步驟,從格式合同的社會經濟基礎與功能、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訂入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格式條款效力的審查及變更等方面來分析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法律效力。
[關鍵字] 保險合同 條款 法律效力
格式條款又稱標準合同條款、附合合同條款,是合同一方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的,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對方當事人只能全部接受或一概拒絕,不能就個別條款進行商洽的合同條款。格式條款在現代交易中的大量使用,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必然產物。在保險領域,也同樣大量適用事先擬定好的格式條款。由于利益使然,作為格式條款提供方的保險公司,難免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條款,且不少條款內容繁雜、文義晦澀,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很難理解其意,因此產生大量糾紛?;趯ΡkU合同格式條款弊端的認識,為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合同正義,本文嚴格按照司法對格式條款控制的方式和步驟來分析保險合同條款涉及的各個方面,并以此來論證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法律效力。
一、格式合同的社會經濟基礎與功能
普通合同的訂立,需當事人對合同內容逐一協商,以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自19世紀開始,不動產買賣合同、公司成立合同、出版合同、特許權等多依一定格式訂立,僅就特殊情況對少數內容略加修改,以后更發展到交易內容固定、交易內容頻繁重復的行業,尤其是公營公用事業等的大眾合同。20世紀以來,由于壟斷經濟的發展,公益事業的需求,格式條款被更多行業合同如保險合同等普遍采用。這主要基于三個方面原因:一是法律行為的強制傾向;二是締約情形大量發生,不斷重復,企業遂利用其作為攫取高額利潤的工具;三是以大量生產消費為內容的現代生活關系,使得企業與消費者均希望能簡化締約程序(1)。
當然,保險格式合同的大量運用所帶來的效益也是明顯的,一是節省了大量的訂約時間,加速了交易的運行速度,改變了傳統條件下一個合同的訂立必須經過反復要約和承諾方能成立的非經濟行為。格式合同的出現消除了復雜的討價還價程序,只需一方提出全部條款,另一方概括地承受或拒絕即可。二是格式合同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不難想象,如果保險人與每位投保人逐一協商并根據不同的協商結果訂立不同的保險合同,長此以往整個社會將沒有公平和效益可言??梢?,保險格式合同能使保險人預先計算成本、利息、風險負擔、付款期限,對耗損、不可抗力所致損失亦能預先將其減少到最低限度。但是,在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給保險人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這也使建立在雙方當事人地位完全平等基礎上的契約自由原則遭到破壞,嚴重侵害了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保險合同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訂入合同
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由占優勢地位的保險經營者單方預先擬訂,由于合同相對人并非都是法律專家,所以對格式條款中涉及的法律問題也往往缺乏明確認識,以至于經常落入格式條款提供者的法律陷阱之中。其實,合同條款無論其表現形式如何,都必須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正式成為合同的組成部分,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格式條款雖然具有形式上的定型化,適用上的廣泛性等特點,有類似于法律規范的特征。但是,保險合同格式條款卻不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所以其雖然區別于傳統的議定條款,但其本質仍然是合同條款,而不是法律規范。因此,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訂入合同,仍須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的合致。
格式條款如何訂入合同,各國法律一般都有明確規定。我國合同法第39條規定:“采用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贝艘幎▽ΡkU合同格式條款也當然適用,它是對格式條款的內容及擬定者保險人義務的規范,提請保險人注意必須達到足以使被保險人注意到其免除或限制其責任條款的存在,并當然接受此格式條款,合同方能成立,且該項義務的履行必須是在合同訂立完成之前。德國債法現代化法第305條第2項也規定:“僅在下列情況下,一般交易條件才成為合同的組成部分:使用人在訂立合同時,以明示的方式指出一般交易條件;或者,如依訂立合同的方式,明示指出具有過于巨大的困難,使用人應在合同訂立地以明了易見的告示形式指出一般交易條件。并且,使用人設法使合同對方當事人有可能以可合理期待的方式知悉一般交易條件的內容,該方式也應適當顧及對方當事人的某種可為使用人識別的物理上的障礙。并且,合同對方當事人對一般交易條件的適用表示同意?!蔽覈贤ㄅc德國債法現代化法,關于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規定,雖然詳略有所不同,但是兩者規定的基本要件是一致的。
因此,我國合同法關于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規定,必須符合三個基本要件:第一,企業經營者應以明示或其他合理方式,告知相對人其欲以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第二,格式條款提供者應使相對人有合理機會了解格式條款的內容;第三,合同相對人表示同意,同意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默示。
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過程同樣需要遵循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按照平等原則,明示并合理安排合同條款內容,不規避責任和義務,盡可能減少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讓大多數投保人能理解條款意思,不產生歧義。
三、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
格式條款訂入合同是規范及解釋格式條款的前提,也是格式條款的產生效力的基礎(2)。合同解釋應首先探尋當事人的真意,在不能求得當事人真意,或依據一般解釋方法顯失公平、偏離常理、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時,才可以運用誠實信用、交易習慣等方法解釋確定合同的含義。不能夠在當事人意圖已明確的情況下,以客觀標準來曲解當事人的意思,那樣會是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干涉。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訂入合同,成為合同內容后,應經由解釋始能確定條款的內容,當然,解釋保險合同格式條款尚須遵循一定的規則,才能使解釋的結果符合合同當事人的真意,也才能實現合同正義。
一是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一般解釋規則。我國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此即合同法對合同一般解釋規則的規定。保險合同格式條款雖然有其特殊性,但其本質上仍然是合同的條款,因此此規則也自然適用。同時傳統的法律行為或合同的解釋規則又是針對雙方議定的條款發展起來的,因此在適用時要作必要的審查,看格式條款的特殊性(即保險人單方擬制)是否構成背離一般解釋規則的理由(3)。
二是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不利解釋規則。我國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特殊解釋規則也作了規定,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不利解釋”原則僅能適用于保險合同有歧義而致使當事人意圖不明確的場合。若保單的用語明確、清晰且沒有歧義,說明當事人的意圖明確,沒有解釋保險合同條款的余地,則不能作不利于保險人的語義解釋,“不利解釋”原則不能被用于曲解保險合同的用語;若保險合同有文義不清的條款,但經當事人解釋而被排除了,或當事人通過其它途徑予以證實也沒有適用“不利解釋”原則的余地。因此,當保險合同的語義清晰、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意圖明確以及法律對保險合同的內容已有規定時,盡管當事人對保險合同的內容存在爭議,也不能運用“不利解釋”原則。保險合同條款的文義不清,應當作有利于被保險人的解釋,但不得同解釋保險合同的基本原則相沖突。一般情況下,應首先根據合同文字的含義探究當事人的意思,如果文字有多種含義,則輔以其它原則。
四、保險合同格式條款效力的審查與判斷
格式條款訂入合同成為合同內容,并經由解釋確定其含義后,即應審查格式條款的內容是否有效,此為對保險合同格式條款進行司法控制的中心環節(4)。
1、 違反法律法規強行性規定的格式條款無效
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合同法關于合同無效事由的一般規定均適用于保險合同格式條款,它不僅包括保險合同內容的違法,也包括保險人的訂約目的、格式條款內容和形式違反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法律或者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的規定。
2、 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格式條款無效
保險合同是“最大誠信”合同,“最大誠信”原則貫穿于保險合同的始終。保險實務中,保險合同糾紛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雙方對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和保險人的“明確說明”義務的爭論上。保險人為多發展客戶,往往不情愿履行明確說明義務。為了更好的保護投保人的利益,保險法第18條明確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于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
一是未盡明確說明義務的免責格式條款無效。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于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薄懊鞔_說明”是指保險人應當在保險單上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對有關免責條款作出能夠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且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解釋,并且保險人對是否履行了明確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而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本身,不能證明保險人履行了說明義務。如何認定保險人是否已經盡到了“明確說明”的義務呢?2000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00]5號的批復對保險法第十七條(新修正為第十八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當如何理解的問題進行了司法解釋,該司法解釋指出:“這里所規定的‘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前或者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對于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后果?!备鶕罡呷嗣穹ㄔ旱乃痉ń忉?,明確說明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第二、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后果。因此,保險單正面上明示告知欄內的內容只能認定為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符合第一個條件。保險公司僅憑在保險單上的特別約定和明示告知內容,不足以證明盡到了明確說明的義務,因此,該免責條款不產生法律效力。
二是內容不合理的免責格式條款無效。因為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的過程中處于優勢地位,很可能事先擬訂一些不利于投保人的格式條款。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第53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為保護投保人的利益,而投保人對保險業務比較陌生,有可能全然不知免責條款的存在,或者不了解免責條款的法律意義,如果保險人事先不作詳細說明,無異于投保人被強迫接受該條款,有悖于合同自愿原則。法律并不禁止當事人設定免責條款,任何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免責條款都是有效的,但免責條款制定人應當提請對方注意。而條款的制定人在格式條款中不合理地不正當地免除其現在應當承擔的責任,則該條款無效。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審理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也明確規定:“說明義務是指保險公司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就保險合同的內容向投保人進行說明的義務。保險人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條款內容時,應當以普通人能夠理解的程度為限,但是可以根據投保人的投保經驗作不同程度的解釋?!?/SPAN>
三是形式不合理的免責格式條款可能無效。在現實生活中,還往往存在格式條款形式安排的不合理、不完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保險人把自己所負保險責任的除外情形制訂在合同免責事由的附帶條款中,在合同的結構上將保險內容與免責范圍分散在合同條款不同位置,而不是集中在一起表述,且文字字號很小,極易直接誤導投保人,目的即是影響對方的注意重點,使真正的免責意圖不容易被發現。此類條款實質上不能真正達到提醒投保人注意的目的,保險人更應當就該限責的具體內容向原告方做特別解釋。有時雖有投保人在保險合同上的親筆簽字,也并不能證明其對原告履行了明確說明義務?!兜聡鴤ìF代化法》第307條第1項規定:“一般交易條件中的規定,如違背誠實信用的要求,不合理地損害使用人的合同相對方的利益,則該規定不生效力?!蔽覈_灣《消費者保護法》第12條第1項也規定:“定型化契約中之條款,違反誠信原則,對消費者顯示公平者,無效。但是,因為誠實信用原則顯示公平,是一個不確定法律概念,其適用需要法官于個案中,斟酌具體案件的各種情事,對所涉及的各種利益關系作綜合的利益衡量。”
四是語意模糊格式條款應適用不利解釋規則。保險法第31條規定:“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北kU合同經常有許多概念表述模糊,含義不清,給消費者造成一種賠付的假信息,一旦發生了保險事故,保險人便可以就此條款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釋,推卸保險責任,拒絕理賠,如果投保人不仔細推敲,很容易就落入陷阱。此時,從疑義利益解釋原則來看,法院應作出對保險人不利的解釋,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具有封閉性的特點,有明確的范圍。而誠實信用則屬概括性規定,適用范圍甚為廣泛,具有彈性,因此它是控制不當格式條款的主要方法。保險合同是最大誠信合同?!白畲笳\信原則”既是對投保人的要求,也是對保險人的要求。按照該原則,投保人必須如實向保險人就保險標的的危險狀況等重要事實作誠實的口頭表達或書面陳述;保險人必須向投保人就保險合同的內容,特別是保險合同中約定的有關保險人的責任免除條款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因為投保人對保險業務比較陌生,有可能不知道免責條款的存在,或者不了解免責條款的法律意義,保險人應當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投保人注意責任免除條款或者限責條款。
五、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變更
最后是關于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能否變更和撤消的問題。前面談到的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的判斷,基本是將格式條款明確劃歸兩類:有效和無效,有效則進入履行階段,無效,如果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則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而僅將該條款視同沒有訂入合同。其實在上面無效的判斷中,有屬于違反誠信原則而導致雙方當事人之間利益不平衡的,按一般的法理,這應該屬于可撤銷的范圍。但法律出于特別的保護弱者的考慮,因而給予格式條款以特別的規制。不可忽視的一種情況是,雖然格式條款的內容不公平、不合理,但確認保險合同絕對無效有時也是不妥的。因為在保險合同格式條款所作出的權利義務安排被抽掉后,可能對保險合同的主要權利義務沒有影響,但也有可能使某些權利義務的安排處于真空狀態,而這是投保人所不希望出現的。對此可以有以下幾種解決辦法:一是直接適用法律的任意性規定,但這必須以法律有規定為前提;二是當事人進一步約定,這個時候雙方達成的合意已經不再屬于格式條款了;因為它不符合格式條款的本質屬性。但這種辦法一般很難奏效,因為格式條款的提供者保險人出于交易迅捷的考慮,不愿意與投保人協商;且基于其經濟上的優勢,也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利益;三是法院根據相對人的請求予以變更。
合同法并沒有規定格式條款在顯失公平的情況下是否可以適用54條關于可變更可撤銷的規定。由于實踐中幾乎全部爭議都涉及到保險合同格式條款顯失公平問題,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投保人并不愿意宣告保險合同全部無效,而是在撤消部分無效條款后,由保險人繼續履行合同。事實上,合同法40條的規定的目的在于充分地保障相對人特別是消費者的利益。該條并沒有絕對排斥相對人請求變更和撤銷格式條款的權利。
法律理性區別于常識理性,有其自身的邏輯展開。司法過程中,判斷法律行為的效力,應嚴格按照法律理性進行。判斷本文討論的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法律效力,當然也應如此。格式合同作為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產物,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們不能因為保險合同格式條款可能涉及到合同相對人即投保人的利益這一現代法律的敏感神經,就舍棄法律理性的判斷,而代之以常識理性或者情感的判斷。更不能因為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諸多弊端而取消其的存在。遵循這一思路,本文嚴格按照司法對格式條款控制的方式和步驟,粗淺的分析了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法律效力,以期人們對保險業的發展作更多的理性思索。
【注釋】
1、黃越欽:“論附合契約”,《政大法學評論》第16期;
2、王利明:《合同法新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163頁。
3、金勇軍:《民法判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3-4頁。
4、(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10月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法律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法律出版社;
3、蘇號朋:《論格式合同的法律控制》;
4、黃越欽:《論附合契約》,《政大法學評論》第16期;
5、張新寶:《定式合同基本問題探討》,《法學研究》1989年第6期;
6、傅靜坤:《二十世紀契約法》,法律出版社;
7、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王澤鑒:《債法原理(第一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