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夜話:一個新問題
作者:朱聯明 發布時間:2008-10-14 瀏覽次數:1590
購車如同置業,本是實力派人士的熱門話題,但真的說起車子,我卻持慎言,甚至有點憂心忡忡。
看到車流如織,我的耳邊不由響起那句廣告詞:準備好了嗎?而在交通事故現場,面對車毀人亡的慘景,我感嘆于現代文明的病垢,這種“自作孽”的夸張游戲深深刺激了我,不亞于歷經一場心靈的浩劫而令我百感交集。
某日,寶馬在高速奔馳??删驮谖业囊暯侵?,素不相識的車主再也沒能生龍活虎的走下車來。速度,速度,還是速度,狂飆之后禍從天降,殺手卻是他們還未跟現代文明接軌的心態。
事件以及追悔日復一日,死亡的消息觸目驚心。人們說及個案,無不抱怨運氣的好壞,其實現象的背后已然昭示在劫難逃,陰云籠罩于擁車族和正在排隊買車的人們。
這絕非聳人聽聞。鋼鐵以及更多的金屬被從泥石的深處、從大地的深處、從地球的深處扒拉出來,或成為大廈的骨架,或成為機械及其他金屬制品,部分則在人的創造理念和現代工業流程下成為車輛,這是文明的進步,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轎車甚至成為現代美利堅的文明標志,客觀地說,美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這四輪驅動,美國人民也很成功地將理智注入了鋼鐵制成的走獸,盡管他們在世紀之交多么無恥地侵略了世界石油的主要儲存地國家。
但中國卻有所不同。美國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牢牢地把握住了前進的方向盤,中國則是剛剛起步,追趕別人還只能迎前急步,一切還是初級階段。既要承認差距,也要面對國情。同樣是趕集,走路是太慢了,但搭車總是可以的,既省力氣又不失面子。但許多中國人不這么想,兜里有點鈔票就想到了購車,加上虛榮攀比的心里勝過其他民族,直讓十三億人的中國成為聲勢虛張的巨大車輛消費市場。
毋庸置疑,車輛是特殊的消費商品。既要解決動力問題,又要解決道路交通的管理問題。國家必須拿出科學的消費指南。馬路殺手還在其次,環境問題也可不顧,社會的真正和諧發展和人民的真正幸福生活才是必須擺在第一位的。
現實不容樂觀。一個小縣城,車流量大得驚人,高峰期則是車滿為患,交通堵塞,車窗里的人滿臉困惑。與困惑結對的還有掛在加油站的出租車司機的那張臉??嘿,哥們,油價漲了。
記得幾年前一度對車輛進行控購,現在似乎用不著了,也似乎財也發了,車也多了,無須控購。我看未必。
手頭寬裕了不假,買車的實力也有,但用車的必要值得懷疑。小老板,公務員,只是上下班的問題;單位用車,更是掩蓋著屁股下的腐敗問題;至于喜好玩弄車子的飆車族,另類不提。
這里就有個心態問題。剛剛在為民服務專題會上發言的領導,一鉆進車子卻變成了另一副嘴臉,瞧不起路邊蹬三輪的下崗工人;辦公室里規矩的很,打起方向盤時卻屢屢闖紅燈;探望老人的孝子在車里對著慢行的聾啞老人破口大罵;兩個司機為丁點小事在十字街口爭得面紅耳赤。同是私人空間,在衛生間里與在“鐵殼子里”的尊容面目全非。
還是心態問題。幾天前還是眾人眼里的癟三,如今開車赴宴,另人刮目相看;幾天前還是哥們,只為借車不成,便恩斷義絕;幾天前還活蹦亂跳,只因酒后飆車而成陰陽兩隔。公眾和個人的心態都須正視。
小時候看過一部《巴士奇遇結良緣》,奇遇忘記了,但覺得巴士暖人心。在巴士里,人們親切交談,互為問候,解困讓座,給予關心。但當軀體鉆進轎車里,便如靈魂幽閉,心與心之隔,卻如車與車之隔,一副典型的丑陋的中國人的面孔!
心寬路就寬,這又是流傳很廣的廣告詞。同樣該廣而告之的,還是那句經典:準備好了嗎?
現實是我們總還沒準備好。心態還需端正,眼光還需放遠,胸襟還需廣延,此乃未雨綢繆。正如馬背上的民族不能治理農耕文明的社會一樣,沒有準備好的我們必須深省和慎行。查士特拉圖是拉曾預言,地球的兩極將伸出鋼鐵之手扼頸自殺。而小小的鋼鐵走獸,很可能會毀滅一個盲目的泱泱大民族。
我的一位朋友說,車子我買得起,但我用不起,非常實在。另一位朋友則告訴我,想買車,但我真的怕開車,非常明智。我呢,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從心底喜歡更大的空間,敬佩徒步遠行的背影,我試圖理解生活的本質,努力跟健康的文明接軌,記住并迎接08奧運會閉幕式上那輛從倫敦開來的巴士!
真的準備好了嗎?一個全新的問題,問你,問我,問天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