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老爛腿”的老李只能無奈地接受離婚的現實。做了20年入贅女婿,最終,不得不帶著9.8萬元補償款黯然離開。

  天色昏暗,飄起了細雨。曾經恩愛的前妻,要求老李連夜搬家。陳燕萍阻止了女方,“就讓他再住一個晚上吧,明天到法庭辦理交接。”

  “這9萬多塊錢,你要存到銀行,不能隨便動用。”

  “你的腿病,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治療,不能上當受騙。”

  “不要在外面租房,先到兄弟家暫住一段時間,抓緊時間找點事做。”

  陳燕萍一遍遍叮囑老李。打了幾年官司沒掉一滴淚的老李,在陳燕萍面前淚如雨下。

  陳燕萍說,法律規定是剛性的,判決結果也是冷冰冰的,但審理的過程應該是溫暖的,法官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讓當事人感受到這種溫暖。

 

看到當事人辦喜事她掉轉車頭

 

  樸實善良的農民群眾,沒多少文化,但是他們大都通情達理。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你不尊重他,他也不買你的賬!

  有一個債務糾紛案件,被告長期在外打工,有意拖欠還款。一天,原告急呼呼地找到陳燕萍,說被告回家了。陳燕萍立即開著警車前往。

  當她們來到村口,發現當事人家門口熱熱鬧鬧,爆竹聲聲,原來正在辦喜事。陳燕萍一看這情況,立馬調轉車頭,返回了法庭。

  “陳法官,多好的機會,為什么不去找他?”當事人不理解。

  “人要臉樹要皮,做事不能太傷害人的感情。”陳燕萍說。

  沒料到第二天一早,被告就主動到法庭,把全部欠款都帶來了。

  被告說:“昨天,我看到警車開到村口,心想肯定要來抓我,這下可丟盡了臉。但是你們給我留了天大的面子,我不能不識抬舉。”

  這件事給陳燕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領悟到,法官要想贏得民心,必須堅持“人性化”執法。

  法庭上,當事人朱某在闡述自己的理由。朱某不善言辭,反反復復講了好幾遍,旁邊的人都已不耐煩,只有陳燕萍靜靜地聽著。

  終于,朱某說完了。

  陳燕萍問:“還有什么需要說明嗎?”朱某說:“沒有了。”

  陳燕萍剛要開口,朱某突然出人意料地說:“陳法官,你是第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的理由的人,你怎么說怎么好。”

  陳燕萍愛笑,對誰都是一張笑臉相迎。在平時繁忙的工作中,她再苦再累,臉上卻總洋溢著春天般甜美的微笑,她用這真誠會心的微笑,送給當事人問候、鼓勵和祝福,架起溝通當事人心靈的橋梁,喚起當事人的真情與良知。

  一位律師說,不管當事人到法庭帶有多大的怨氣、怒氣甚至是火氣,總能在陳燕萍的微笑中化解,她的微笑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功效,這既是一種辦案方法,更是法官難得的修養。

 

辦案離不開一個“情”字

 

  法官是公平正義的使者。但是法官必須冷若冰霜,不食人間煙火嗎?

  不是的。陳燕萍從來不忌諱談“感情”,而且是光明正大、大張旗鼓地“鼓吹”。

  “辦案有多種方法,我認為總離不開一個‘情’字。每當拿到案子,我總是想方設法找到情與法的結合點。因為我相信,贍養案件還會有親情,離婚案件還會有舊情,鄰里糾紛還會有鄉情,欠款糾紛還會有友情,交通事故還會有同情。”陳燕萍說,只要我們喚起人間真情,所有的恩恩怨怨,都會煙消云散的。

  因此,她總是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實現哪怕百分之一的可能。

  盧老太有3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老大和老三出去當了上門女婿。19973個兒子訂立養老協議,由老二繼承父母財產,承擔老人生活費用并料理百年后事。去年盧老太的老伴臨終前,老大將父親接回家中并辦了喪事。老二認為,既然老大爭著為父親辦喪事,那么母親也由他養老送終好了。老大則認為,作為長子,為父親辦喪事理所當然,至于母親仍然由老二贍養。

  “老大,你父親在的時候不去贍養,死后你爭著開喪,現在又不贍養你母親,你到底什么意思?我知道你并不是為了孝敬父親,你們這里有老人的喪事由誰辦,就保佑誰子孫興旺的說法,是不是?”陳燕萍說。

  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紛紛指責老大不地道。只見剛才還臉紅脖子粗的老大,低下了頭。

  此時,陳燕萍話鋒一轉:“老二,現在黨的惠農政策多好,你不去勤勞致富,光指望著祖先保佑?為了所謂的開喪,連老母親都不要了?”

  鄉親們也開始埋怨老二得理不饒人,拿母親當槍使。

  這時,陳燕萍對在場的群眾說:“鄉親們哪,我們的一些舊思想、老習慣真要改改了。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3個兒子還能養不好一個老母親?我們都有老的時候,將來子孫這樣對待你,你們又會怎樣呢?”

  一席話講得現場群眾紛紛議論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只見3個兒子走過去攙扶著老人悄悄地走了,此時的曬谷場上響起了群眾熱烈的掌聲。

 

法官要有一顆體恤之心

 

  陳燕萍是1988年通過法院招干考試成為一名法官的。她說,一生中給她影響最大的是父親。

  陳燕萍的父親陳廣曾是當地一所治療麻風病醫院的醫生。

  “當時,為了隔絕傳染,從小鎮到麻風病醫院,架了3座吊橋。20多年,父親風雨無阻,每天穿梭其間。一次,一位老人被濃痰哽住了,隨時都有窒息的可能,父親當即口對口給老人吸痰。”

  “這件事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父親常對我說,當法官,跟做醫生一樣,首先要立德,要有體恤之心。”陳燕萍說。

  20028月的一天,臨下班時,一位老奶奶到法庭來找陳燕萍,說要幫9歲的孫女何小敏起訴生母。

  奶奶說,孫女1歲多時,左眼上方長了個瘤。6歲時,右下巴又長了個腫塊,家里沒錢治。小敏7歲那年,爸爸得鼻癌死了。一個多月后,媽媽跟了鄰村一個男人,再沒回來……

  談話間,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推開了一條縫,又輕輕地關上了。老奶奶說:“是那孩子。”

  陳燕萍看到了小敏,天哪,孩子左右兩腮上各長著兩個腫瘤,足有小碗口那么大,孩子的小臉幾乎看不見了。陳燕萍的心里一陣酸痛,不知道怎樣安慰。

  陳燕萍一次又一次上門去找小敏的媽媽,但對方始終不肯露面。從此,陳燕萍成了小敏的媽媽。每逢節假日,陳燕萍總是帶著大包小包去小敏家。鄰居們看到陳燕萍來了,老遠就喊:“小敏,你的‘法官媽媽’來了。”

  從2002年到2007年,陳燕萍一有時間就帶小敏求醫問藥。終于,上海第九醫院傳來答復:小敏的病可以手術。

  手術需要25萬元,社會各界共為小敏捐款20多萬元。2007810日早晨,小敏被推進手術室。11小時后,醫生從小敏的臉上切下了一個重達兩公斤的瘤子。

  躺在病床上的小敏,抓著陳燕萍的手,喊:“媽媽!”

陳燕萍說她現在有兩個愿望:一個是期盼小敏成為一個健康的、自食其力的正常人,她們母女能早日相認;另一個愿望就是期盼中國法治更加完善、鄉村更加美麗、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