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浦區法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紀實
作者:陳敏婕 發布時間:2013-11-05 瀏覽次數:1882
基層穩,天下安。基層法院處于司法工作的最前沿,起著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一道防線”作用。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人民法院將基層基礎建設作為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有效抓手,堅持“規范立院、素質強院、和諧興院”的工作思路。10月25日,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清浦區法院召開全市法院現場會,推廣了他們的經驗。
2012年4月,清浦區法院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命名為首批“全省法院基層基礎建設示范點”。
強化“基層”管理,提高執法辦案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必須依靠執行才能體現生命力。清浦法院將內部管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印發《關于嚴格執行新修訂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工作意見》,落實《合議庭工作規則》、《關于定期評析通報發改案件的規定》、《差錯案件責任追究辦法》等一系列規范司法的工作文件。
今年初,該院審判委員會通過數字法庭系統巡查正在進行的庭審時發現,在一個法庭的庭審畫面中,法官正在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不需要記錄的書記員在座位上無所事事,不停地轉動手中的筆。
“司法作風無小事”,監察室迅速通知書記員立即糾正,并在庭后對其進行教育。
在公布了機關作風通報后,書記員在庭上轉筆的行為引起了熱議,全院干警對轉變司法作風這一平時掛在口頭上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轉一轉筆,走一走神,是小事,亦非小事”。清浦法院黨組深知:“細節決定成敗,身教重于言教,社會看法院、群眾看法官,往往就是看這支隊伍的行為舉止。習慣的養成是點點滴滴的積累,這就要求我們將規范司法銘記在心,抓住細節推動'規范立院'”。
重視“基因”培育,提升綜合司法能力
今年6月,浙江大學玉泉校區夏樹蒼翠。在一間教室里,34名特殊的“大”學生們時而伏案疾書,時而側耳傾聽。教授們被臺下學生求知若渴的勁頭打動,下課了仍還在講臺上與學生進行互動。整整七天,從國學、管理學到團隊管理等,這批學生在浙大這塊人文圣地汲取著知識的甘露,不斷完善著自己。
這批學生就是清浦法院的院領導及中層干部。用一周的時間,將院里的管理層都出來學習?!
“是的,沒錯。帶隊伍,就要了解和準確把握隊伍現狀。提升素質是基層基礎建設的關鍵,我們領導班子要帶好頭。”清浦法院院長王新陽表示。
今年,該院院領導先后到淮安商務集聚區、清浦工業園等地開展調研,研究制定《關于發揮審判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全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受到區委書記批示肯定。而分管院領導只能過問分管審判庭的案件,院長過問案件只能通過分管院長或庭長。一批包括院領導在內的家屬廉政寄語在法院每個樓層的廣告機滾動播出,接受全院干警監督。
全院在編干警95人中,35歲以下干警過半數。如何激發老同志的工作熱情和年輕人工作的持久力?
講學習,該院購買《中國震撼》、《精神的力量》等適應時勢的學習書籍,組織干警學習并撰寫心得文章。建立導師制,發揮“傳幫帶”作用,35歲以下青年干警與資深法官結成“一對一”幫帶,幫助年輕干警盡快把法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司法實踐能力。安排初任法官一律到院“張桂珍調解工作室”學習鍛煉半年,重點學習人民調解員張桂珍的群眾工作方式方法,增強群眾工作能力。鼓勵年輕干警參加更高學歷學習,對在讀蘇大法碩的同志給予時間和經費上的保障,以庭審駕馭能力、提升審判績效等為題,舉辦青年法官論壇三期。要求青年干警每年完成宣傳、調研、案例“三個一”工作任務,帶動全院形成濃厚的理論調研氛圍,該院一名法官還受法律出版社之邀出版個人專著。建立年輕干警晉升層層差額選拔機制,激勵年輕干警勤勉敬業,近兩年已選拔8名年輕干警走上中層干部崗位,有三名擔任部門負責人,優化了干部結構培養后備干部。
發掘特色品牌,形成工作合力
“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延伸知名品牌的觸角,創造社會管理創新的新平臺,在基層司法與基層組織的良性互動中,力爭用3至5年時間創建全國優秀法院。”這是該院黨組確定的新目標。
該院的訴訟服務中心近500平方米,分為便民服務中心、立案審查中心、速裁調解中心三大區域,規范訴訟標識,設置觸摸屏、公示屏、電子顯示屏、無障礙指引通道。一切都從當事人的需求出發,群眾需要什么,什么就是法院工作的創新點。設立訴訟服務考核評價體系,從儀表著裝、衛生打掃、言行舉止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考核標準。安裝服務評價器,由當事人對窗口工作人員文明用語、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自評價器安裝以來滿意率達到99%。統一著裝,掛牌上崗,規范文明用語,開辟“綠色通道”。多人多次被評為“全省法院訴調對接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等稱號。用熱情周到的服務打消群眾顧慮,讓群眾從進門起就對法院和法律的公正性沒有懷疑。今年五一,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該院訴訟服務中心“工人先鋒號”稱號。
在基層調研中,該院發現:清浦區地處104、205國道和寧連一級公路的交匯點上,多條高速公路穿越全境,交通事故多發。按規定,事故后交警隊可主持一次調解。但實際上,警官對一起糾紛的調解都是不下十次,主要是當事人總擔心吃虧,對達成的協議經常會反悔。而對未調解成或不履行調解協議的當事人,交警隊又不具有強制力。因此,交通事故的處理是群眾關心的“熱點”,也是交警隊工作的“難點”。因車禍癱瘓在床的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22歲女大學生李某在立案庭后26天就收到法官送來的56萬元賠償款。李某就是交通事故六位一體調處機制的受益者之一。在該院牽頭建立的這一機制中,交通事故法庭可以與事故處理、車輛定損、人民調解、保險理賠、法律援助各業務單位,提供“一條龍”服務,通過聯動調處機制快速化解交通事故糾紛。
探索少年司法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結合點。重塑未成年犯關愛社會、熱愛勞動的品質,組織非監禁刑的未成年犯參與集體植樹等義工活動。加強與社區矯正機構的對接,對緩管免矯正對象實行動態跟蹤和集中回訪。每年均組織矯正對象來法院旁聽庭審十余次,矯正對象的重新犯罪率在0.5%以下。去年底,該院審理一起未成年少女因戀愛導致跳河自殺案件,經聯系,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組以“一場愛情一場夢”為題予以報道,引導青少年珍愛生活,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去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全省首家數字化青少年法制基地,已接待全市學生5300余人次,得到省市相關領導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