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法院:用真情詮釋“司法為民”真諦
作者:王國亮 發布時間:2013-10-29 瀏覽次數:1834
三年財產繼承糾紛,法官14次上門調解,巧妙化解婆媳矛盾;案件執行陷入兩難,法官使實勁用真功,以真情大愛化解難題;巡回審理走進病房,面對曲解不為所動,誠心終于贏得理解和支持……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法官身上。他們用務實的工作態度,真誠的熱心服務詮釋著“司法為民”真諦。
鏡頭一 一件難纏案件的巧妙化解
今年8月,赤日炎炎,熱浪滾滾,全國各地出現持續高溫天氣,而姜堰區人民法院信訪接待室里格外涼爽。耗時三年、歷經兩審裁決、七次訴訟,當事人雙方先后到泰州市委市政府、信訪局數次信訪的財產繼承糾紛,終于在這個夏天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原告黃某、孫某夫婦與被告錢某本是一家人,錢某系黃某夫婦的兒媳。2010年4月,錢某的丈夫因病去世,黃某夫婦與錢某為財產繼承問題發生糾紛,訴訟請求法院確認被告錢某名下享有的泰州市某制造有限公司股權的50%為兒子遺產,二老享有其中25%股權的繼承權,同時確認三處房產產權的50%為兒子遺產,并享有25%的繼承權。考慮到錢某與丈夫唯一的兒子從小患有嚴重的腦病,至今仍需治療的實際,一審判決黃某夫婦只享受部分遺產。宣判后,黃某夫婦不服,上訴到中院,二審法院發回重審,又因其它關聯案件雙方不斷互訟。數年來,黃某四處上訪投訴,案件幾乎陷入了僵局。
該案的審理讓承辦法官十分糾結,但黨組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該案不能一判了之,多次責成民一庭多做協調工作,化解矛盾。沒想到調解過程從一開始便異常艱難,因雙方各執已見,積怨甚深,互不妥協。眼見調解幾乎無望,庭長張樹春和合議庭成員一次又一次到雙方家中分頭調解,反復向黃某夫婦闡述遺產繼承的法律規定;同時明確向錢某解釋法院會根據案情對其予以合情合理地照顧,并請她一如從前逢年過節,帶孩子看望二老。經過14次上門溝通,雙方的思想漸漸發生變化,同時,被法官的真誠打動,調解的差距逐漸縮小。
在雙方協商條件基本接近時,黃某夫婦終于道出了自己的“心結”,他們擔心兒媳拿到遺產再嫁后,不管不問患病的孫子,所以想為孫子的未來多爭取些財產。承辦法官理解老人的心結,又數次找到錢某和她的家人,要求保障孩子的利益,解除黃老夫婦的后顧之憂。并大膽設計了調解方案,大部分遺產由孩子所有,孩子的所得暫時由社區妥善保管,方案定下,雙方果然達成一致意見。
“為我們的事你們跑了一次又一次,說破了嘴,跑斷了腿,未抽我家一根煙,吃我家一頓飯,全心全意為我們服務,我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案件解決后,老兩口對法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這起歷時三年、矛盾尖銳的糾紛得以化解,這是姜堰法院民一庭法官攜手聯動的結果,也是該院黨組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集中體現,更是全體干警司法為民的最好詮釋。正如姜堰區委政法委書記張士林就此事批示所說:“你們展現了人民法官為人民的良好形象!”
鏡頭二 有限的是履行職責,無限的是真心為民
9月5日,姜堰法院執行局接待室門口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一位中年男子一手拿著“兩袖舞清風,一心為人民”的錦旗,一手緊緊握住一位法官的手,動情地說:“孫局長,謝謝你們,法院的大恩大德我們家一輩子都忘不了……”
送錦旗的人叫老袁,2012年初其家屬被同村騎電動三輪車的徐某撞傷致癱瘓,需要人長期護理,急需大筆后期醫療費用。而徐某年已71歲,身患多種疾病,生活非常困難,無力履行法院判決生效的賠償義務。
面對這樣的“兩難”執行案,院黨組領導十分重視,點將給執行經驗豐富的副局長孫廣明辦理。
接手第二天,孫廣明自費買來營養品和尿不濕,來到老袁家看望,告訴老袁的親屬要相信法院一定會依法保護申請執行人,想方設法執行到位。
孫廣明找到鎮村干部,請他們安排人員妥善照料老袁的親屬;同時向區政府發出重要情況反映,建議由相關部門協調,籌措資金協助徐某償還醫療費,并建議當地敬老院對老袁的親屬收養,由民政部門給予經濟補助。他的建議得到了區委領導的重視,很快衛生局為老袁的親屬解決了新農合補償6萬元,民政局為袁某家解決了低保生活救助每月230元,相關部門捐資6000元。
被執行人被法院的作為所感動,籌集到1萬元送到老袁親屬的病床前,并表示會盡力償還執行款。
老袁的家人領取到法院從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的近8萬元執行款后,激動得熱淚盈眶,高興地說:“感謝政府,感謝法院!”
解決執行難,是人民法院應盡的職責,面對執行難,使實勁、用真功,真心換民心,更是人民法官踐行群眾路線,落實司法為民的內在體現。
鏡頭三 巡回審理到床前
“法官同志,傳票我收到了,但我摔斷了腿,躺在病床上,無法開庭。”10月22日當事人蔣某給該院顧高法庭法官打來電話。“鑒于你的實際情況,我們決定到你的家中開庭,請你放心。”
次日14時30分,顧高法庭的法官們準時到達了原告蔣某家中,庭審準時進行。原告蔣某和被告蔣某某系叔侄關系,兩家前后緊鄰。2012年冬天,蔣某某在翻建房屋時,地基增高了一磚,蔣某發現后大為惱火,為此,雙方發生糾紛,經多方調解處理未果。后蔣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蔣某某將房屋推倒恢復原狀。
為妥善化解雙方矛盾,庭長魏雨晴和承辦法官主動與村委會取得聯系,進行協調溝通,商討研究如何解決問題,并召集該院今年剛剛聘任的32名“社情民意員”聽取他們對該案的處理意見和建議,請他們協助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
初次上門調解時,因情緒激憤蔣某便將怨氣撒向前來的法官身上,責怪、謾罵聲如洶涌的潮水撲面而來,法官們沒有失去耐心反而對之以微笑。經過了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的反復協調、反復斡旋、反復勸說,終于讓蔣某的怨情稍稍得到了平復。于是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當躺在床上的蔣某看到法官真的跑到自己家里來開庭時,激動萬分,連聲說:“想不到,真的想不到!就憑你們的這股認真勁,我簽字撤訴。”至此,一起叔侄反目的物權保護糾紛案得以化解。
調解無小事,事事關民生。解決民生問題,沒有捷徑可走,只有牢固樹立司法為民工作理念,堅持群眾路線,轉變作風,主動沉下身去,才能贏得民心,得到當事人的理解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