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幫扶基層村鎮脫貧致富,被宿遷中院黨組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一項大事來抓。幫扶活動成效如何,是否真的按照群眾路線要求務實開展?日前,筆者來到該院結對幫扶的皂河鎮王圩村進行參訪。幾天的親身走訪,筆者聽到當地群眾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法院真的為我們辦了很多好事實事,他們心中始終裝著我們老百姓!

 

10月上旬,該院院長湯小夫專門來到王圩村召開了座談會,請來全村15名干部群眾代表,就該村委會新落成的辦公區設施設備完善發表意見建議。

 

在此之前,該院還認真聽取群眾代表需求意見,為該村委會配置了6套辦公桌椅、3臺電腦、6個文件柜等價值5萬余元的設備。干部群眾贊嘆道:“以前幫扶我們村的上級單位,這類事情都由人家自己定。去年以來,自從市法院與我們村結對幫扶,現在只要是關系村民利益的事情,他們都是先征求我們的意見,只要合情合理,就會采納。這是該院真情為民,踐行群眾路線的一個事例。

 

“這些問題看上去很瑣碎,卻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既然是為群眾辦實事,那就要把每一件事都辦到群眾心坎上去!”湯小夫院長介紹說,在對口幫扶工作中,他們緊緊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活動要求,建立了合理幫扶聯絡實施機制,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都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然后再進行科學決策。

 

脫貧致富,是村民們最期盼的大事好事。村民雍光照身體不好,需要常年吃藥治療,生活主要依靠種僅有的幾畝農田來維持,想脫貧致富很困難。雍光照就給該院反映了自己的建議:能否為村民們訂一些依靠生產、養殖來發家致富的農業報刊雜志?該院黨組深入一了解,發現村里有不少群眾都有此想法。他們立即安排專人針對村里實情,搜集相關報刊雜志資料,并將具體內容一一為群眾講解,最終,為群眾常年征訂了《現代農業科技》、《科技養殖》等4種大家認可的農業科技雜志。如今,這些雜志有效指導了一些群眾科學種植、養殖,已經脫掉了貧困的帽子。

 

心中始終裝著群眾才能聽進群眾的意見。王圩村有兩個小組還沒有通上水泥路,其間約3里的土路,雨天泥濘路滑,群眾出行十分不便。在前不久一天的駐點調研中,湯院長聽到了群眾反映的這一意見,便記在心中。當天,他就與村干部進行座談,深入了解情況。得知這條路已經在鋪建計劃中,但還缺資金4萬元時,湯院長立即與院黨組其他成員碰頭,很快決定在其它鋪建資金到位后,立即為其提供4萬元鋪建款,確保“惠民之路”按時鋪建。

 

采訪中,村民們掰著指頭向筆者歷數法院給他們帶來的幸福事兒:為村委會辦公處配置了飲水機、接待椅、電腦等設施;出資修建了新村委會辦公樓;“雙節”為128戶貧困戶、五保戶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