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少年犯罪已成為全球注目的社會問題,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增多,而且涉及面廣,在全部犯罪人員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據統計表明,日本14--20歲的違法犯罪青少年占全國青少年的1.36%,英國為3%,美國為5%,南朝鮮為2.2%。如此大的數字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而且跨校、跨區的校園敲詐勒索事件占了整個校園敲詐勒索滋擾事件的60%左右。而且殺人、搶劫、強奸、惡性傷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愈來愈大,“問題少年”一再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而有關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問題少年”其“問題”出在家庭!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已經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給我們的家庭教育現狀帶來了警示。我國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個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國際社會列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無業人員及城市周邊地區人員居多,父母離異、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結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財產的案件多,不計后果、追求哥們意氣的多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所固有的原因和特點外,還有一些網絡犯罪、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犯罪等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確立以及與之相伴生的失業、教育產業化、貧富差別懸殊等社會問題,社會矛盾日益加劇。青少年犯罪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網絡與青少年犯罪之間的關系正在日益密切 

 

繼父母離異、毒品、電子游戲等引發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后,網絡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劑作用正在成為不爭的事實。學生由沉迷網吧發展到有輕微違法行為,就是由于在網上瀏覽到了暴力、色情等網頁,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引發犯罪具體表現為這樣幾個方面: 

 

(一)因沉迷網吧而導致犯罪。上網是近兩年來在青少年中頗為流行的事,同樣在犯罪的青少年群體中也毫不遜色。如法院審結的一起盜竊案中,被告人余某從初三開始就在別的同學帶領下經常光顧網吧,他經常是深夜從學校溜出上網至天明前再回校舍,白天上課無精打采,后被學校勒令退學,他流入社會沉迷網絡繼而引發犯罪。而令人更為擔憂的是,上網就象當初許多青少年玩電子游戲一樣,一些家庭特別貧困的青少年也常常沉溺其中,如一少年犯父母離異后母親重新組成家庭,繼父和母親都沒有工作,姐姐又上大學,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活極其困難。但就是這樣一種家庭狀況,該少年犯還常常光顧網吧,上網聊天,在網上廣交朋友。最后因無力支付上網費用而走上盜竊之路。 

 

(二)因網戀而導致的犯罪。20073月份,以網名為“布谷鳥”的張某我市的一個農民,因無所事事上網聊天時結識了上海市一網名為“魔鬼身材”的女網友白某某。兩地雖遠隔二百多公里,但二人在虛擬世界里卻你來我往,頻繁交往,由此竟生出了戀情。此后,被害人白某某多次來靖江市靖城鎮春秋賓館與被告人相會。被害人白某某于62日又來靖與被告人相會于春秋賓館,15時許,雙方因瑣事發生爭執,被告人心懷不滿,頓生搶劫之念,并采用膠帶封嘴、打耳光等手段,在該賓館3118房間,劫得白某某黃金手鏈1根,價值人民幣5250元,銷贓得款人民幣3020元。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張某的行為已構成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三)以網絡作為媒介引發犯罪。被告人陳某通過網絡與被告人王某相戀后,陳某從湖南衡陽趕至湖北紅安縣與被告人黃某相會。后二人經過預謀又從網上將黃某遠在河北邢臺的網友劉某約至武漢漢口,爾后共同對劉某實施了強奸、搶劫犯罪。16歲的李某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初中畢業后獨自闖蕩漢口,在上網時結識了長沙市18歲的網友王某。一來二去兩人熟悉后,李某只身來到長沙會面王某。此后,二人即入住在王某家。期間,隨著二人共同網上邀游,出雙入對形影不離,兩人的感情也瓜熟蒂落,一個月后,當二人共同返回漢口時,便毫不猶豫地租房同居在了一起。然而兩個沒有任何生活能力的少男少女除了上網、吃喝玩樂無所事事,因此很快就為生計犯愁了。既要過好生活,又不愿付出正當的勞動,在此情況下,盜竊便成了最為便捷的權宜之計。從20038月起在前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李某和王某盜竊作案8次,盜竊價值3萬元,僅銷贓得款就達16000多元。類似這樣通過網絡糾集成員進行的青少年犯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犯罪所呈現出的的一大社會特征,也可以說是犯罪所具有的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貧困正在成為青少年財產型犯罪的重要因素  

 

從近年來的刑事犯罪案件看,因為貧困而導致的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僅以我市法院為例,去年就為9起因請不起辯護人的盜竊案件的被告人指定了辯護人(外地人多數);所審結的盜竊案件中,92%以上的被告人家庭都非常的貧困;有的甚至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完全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這類犯罪一般情況下改造起來也非常困難。因為人們常說倉稟實而知禮義,衣食足而知廉恥。當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無法具備的時候,不要說是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往往會不擇手段。財產型青少年犯罪,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犯罪主體以農村青少年為主。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增加以及教育費用的猛增,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少年,也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但這些初來乍到的打工者,一方面由于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往往很難在城市立足;另一方面,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對他們又極具誘惑力。因此,他們總是不惜一切手段也要擠身在城市,最終到了山窮水盡時,則挺而走險,甚至以身試法。還有些打工者,本身就好逸惡勞,好吃懶做,到城市來就是為了淘金,尋求燈紅酒綠的生活,因此進入城市后,人雖說在干活,或者說干活本來就是為掩人耳目,而內心卻無時不在尋求發橫財的機會,一遇到合適的機會便伺機下手。在我們法院審理的盜竊案件中,90%以上都是利用在城市打工,藉此一個落腳之地,打工之余則伺機做案。有的人白天在小飯店幫櫥或在建筑工地干活,晚上則出來盜竊或搶劫。 

 

(二)犯罪主體文化程度偏低,作案多是一時性起。青少年犯罪歷來集中在低文化這樣一個層次上,而這樣的特點在青少年財產型犯罪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從某法院的統計數字表明,此類犯罪成員93%以上都是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小學文化的則有62%,即使所謂的初中也多是初中肄業。文化偏低,缺乏對事物應有的分辯能力,同時又處在盲目模仿、心里因素極不穩定這樣一個特殊的生長發育期。因此,在誘惑和陷阱面前,往往很難把握自己。盜竊犯朱某做黃牛,在大橋服務區,閑逛時看見廁所里的液晶電視機,由此而購成了盜竊罪。 

 

三、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且有上升之趨勢 

 

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犯罪主體集中在城鄉結合部。近幾年來,隨著色情以及家庭娛樂設施的普及,青少年與性的關聯越來越明顯,比如早戀、同居、同學及朋友之間的性行為,特別是有償色情服務等,可以說為一些人提供了較為合法的發泄途徑,青少年的性教育又幾乎是空白,因此,處于性早熟時期而對性的認識是既神秘又剌激,在有誘惑的情況下,極易引發青少年性犯罪。盡管在城市性犯罪一直處于比較低落的走勢,但在城鄉結合部此類犯罪卻一直比較活躍。如某法院2003年所審理的6起強奸案的被告人幾乎全部集中在城鄉結合部。 

 

(二)被害人多集中在三陪女身上。色情活動的猖獗使得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對一些從事色情活動的人不僅也見慣不怪,反而還認為反正她們也不是什么好東西,別人花錢可以玩,自己沒有錢強行跟她們發生性關系也沒有什么不妥。如鄒某等四人強奸案中的被害人系無業人員,雖年僅16歲但卻有過多次性行為,并身懷有孕。正因為被告人對其比較了解,從心里認為對方不是什么好東西,欺侮她沒什么大不了的,由此才對其實施了強奸犯罪。 

 

(三)犯罪主體年齡偏小。某法院受理的一起搶劫案,四名被告人年齡中最大的只有18歲,另一名剛滿16歲,還有一名因不滿14歲而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盡管年齡偏小,但其犯罪的手段和主觀惡性卻非常之深,比如在張某由此可見,被告人的犯罪已非成人化。 

 

(四)黃色“環境”影響非常之大。幾乎所有的性犯罪都接觸過黃色音像制品及美容美發、桑拿等色情場所,并都有過性經歷。如某強奸案中的一名15歲的被告人曾被他的狐朋狗友帶著與社會上從事色情活動的女姓多次發生性關系,有時還多人在一起混住集體淫亂。過早的性經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引發青少年強奸犯罪的直接原因;不僅如此,正因為有過多次的性經歷導致了一些青少年法制觀念淡漠,認為兩性關系沒什么大不了的,從而為自己的犯罪埋下了伏筆和隱患。 

 

總之, 青少年犯罪目前呈現出的一些新勢頭,反映出青少年犯罪的復雜性、社會性和嚴峻性。青少年犯罪關乎家庭、學校和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與未來,因此,應當積極預防,努力使其減少到最低程度。由于教育體制問題,我國的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致使一些學生缺乏善惡、真假、美丑、榮辱的鑒別能力,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些消極影響缺乏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生理、心理常識的了解,不知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過于簡單,除了批評還是批評,甚至加壓逼迫,逐出“山門”。致使他們破罐破摔,流落街頭,尋找“知己”,結成消極性的非正式群體,久而久之,極易走上團伙違法犯罪的道路。比如,我們處理的一個搶劫案,被告人是殘疾人,他平時比較內向,沒有誰與他一起玩,他要求不高,只要有人與他玩,他就心滿意足了,故走上犯罪道路。 

 

四、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要素的主要特征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如果不能抓緊時機促使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而是走向了反面,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歸納起來,少年時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征: 

 

() 渴望獨立的心理。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希望擺脫家庭和學校的束縛,獨立自主,這種心理如果引導得當,孩子就會積極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則有可能與社會對立,與他人對立,最終走向犯罪。 

 

() 喜歡獨立思考卻又經驗不足。少年人思維活躍,愛獨立思考,由于經驗有限,他們很容易顛倒是非、從而走上違法之路。 

 

() 情感強烈又不穩定。易激動、情感強烈是少年時期的又一心理特點。引導得當,他們就會見義勇為,公而忘私。引導不好,則可能輕舉妄動,違法亂紀,還自以為是“英雄壯舉”。 

 

(四) 逐漸成熟的性意識。青春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關注異性、愛慕異性,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加強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并受到淫穢書畫的不良影響,就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性犯罪行為。 

 

所以,對少男少女應加強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在他們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增強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   

 

那么,都有哪些心理驅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呢?經分析,以下幾種心理在少年犯罪中比較常見: 

 

1.逆反心理:抗拒社會道德和法律,偏要與成人們的規定、紀律對著干。孩子對老師家長的歸勸“根本聽不進去”,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這種心理常常驅使少年自暴自棄甚至離家出走、流落街頭、自殺、犯罪。 

 

2.模仿心理:模仿是自覺或不自覺的學習過程。一些武俠小說、言情影視片都有可能成為少年模仿的對象。如果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可能受到不良影響而走向犯罪道路。 

 

3.意氣心理:“為朋友赴湯蹈火,為哥們兩肋插刀”的心態在少年犯罪中尤為多見。孩子和人家打架,是因為“那人打了他的一個哥們兒”,正是這種意氣心理的反應。 

 

4.報復心理:有個中學女生與男生發生沖突,男生給了她一巴掌。一氣之下,她沖回家拿起菜刀,回到學校砍了那個男生兩刀。強烈的報復心理使她失去了理智。 

 

5.利己心理:這也是少年犯罪中較常見的一種心態。尤其在獨生子女犯罪中,更為常見。不少獨生子女備受嬌寵,唯我獨尊,占有欲十分強烈,如果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用犯罪的手段來獲得所需之物。

 

這幾種常見的心理要克服。 

 

五、青少年犯罪比較集中的幾種家庭類型 

 

從幾年來青少年犯罪背景材料的分析中,不難看出青少年出現違法犯罪的行為及性格特點,絕大多數與他們的家庭有關,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特征。 

 

(一)過分寵溺的家庭 

 

其子女的性格具有明顯的任性、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有這種性格的少年,一旦介入社會生活,很容易以自私的、任性的態度不顧社會道德、法律規范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從而發生違法犯罪的行為。這類少年如父母是領導干部或大款之類的人物,則表現的更為突出。他們往往有恃無恐,稱王稱霸,經常糾集一班“小兄弟”在自己周圍,曠課逃學、打架斗毆,甚至偷盜搶劫,吃喝嫖賭,無所不為,而學校和社會對這些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管教和打擊不力無不與其家庭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 

 

(二)簡單粗暴的家庭 

 

其子女最容易形成粗暴冷酷的性格。這種少年在處理人際關系的矛盾時很容易發生粗暴的攻擊行為,并由此導致違法犯罪。某市去年破獲的兩起流氓團伙斗毆案中,其成員不滿18歲的占80.5%,這些人大都是處在父母文化低、工作不穩定,且性情暴烈的家庭里。他們常為一件小事拳腳相加,甚至大動干戈,用獵槍對射,用刀斧亂砍,其狀血跡斑斑,慘不忍睹。 

 

(三)父母形象不佳的家庭 報復父母的案子。

 

由于父母行為不莊嚴、不檢點,沒有建立正常的權威形象,使得少年形成不良的性格而導致異常行為(包括違法犯罪)的發生。如某校一初二年級的學生,伙同他人多次盜竊某建筑工地裝潢用的鋁合金材料,并且公然放在家中再聯系銷贓給某廢品收購站,其父不僅不及時制止和教育,反而將從其兒子身上搜出銷贓得來未用盡的錢供自己喝酒賭博用。這類家庭父母的不良行為,很容易對孩子產生極壞的影響,導致這種家庭的子女犯罪率偏高。 

 

(四)氣氛異常的家庭家庭 

 

氣氛異常主要是由于夫妻不和、爭吵或離異,以及一方早逝所引起。由于夫妻的關系沖突或異常,因而他們很少關心子女。同時,這種家庭中的兒童由于家庭的不安定,缺乏溫暖,容易形成感情冷漠,煩躁、孤獨怪僻的性格。此外,這種孩子極易流浪或徘徊在街頭,有的在垃圾堆里掏摸,有的到商店攤柜上偷竊食物和東西,被人抓住忍受打罵而不愿歸家,逐漸形成冷酷無情、玩世不恭的性格,這種性格特征在他們長大成人后極易成為慣犯或罪犯的心理基礎。 

 

(五)經濟貧困的家庭 

 

主要是指城市下崗職工和經濟落后農村尚未脫貧的家庭。這些家庭父母無穩定收入,又無掙錢致富的技能,謀生艱難,小孩中途輟學的很多,若是家中還有一個病人則更是雪上加霜、債務累累。這類家庭很容易促使孩子很早涉足社會,外出打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他們中很多人誤入犯罪群體中,男的青少年多半以行竊、詐騙為營生,女性青少年則以賣淫為“職業”,而且這些人違法犯罪的意識很濃厚,改造教育的難度很大,抓了放,放了抓,不思悔改,重操舊業,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 

 

六、社會應如何預防少年犯罪 

 

(一)規范網吧,清理整頓社會環境。鑒于網吧對青少年產生的危害,目前在我們國家,從大到《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樣的國家立法,小到各地出臺的一些規定,對未成年人出入網吧以及網吧設立的位置等都作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規定;但盡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依然屢有發生。

 

(二)加大對出租房屋及賓館、旅館的的管理力度。 許多案件都反映出:個體小旅館及出租房屋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成為藏污納垢的場所。

 

(三)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社區化管理。在面對失業、下崗,社會閑雜人員以及外來人口越來越多的新情況下,如何發揚社區管理的優勢,實行更為有效的科學化的管理,使社區成為預防犯罪的一道堅強關口,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探索。

 

(四)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青少年的父母、親友的影響巨大,家庭教育責無旁貸。 

 

從諸多青少年犯罪案件看,未成年人身上暴露出一個共性問題,這就是未成年人都很推崇他們心目中的老大,即使已進入鐵窗,還念念不忘老大的恩德,這就反映了黑社會意識對他們的滲透之深。,平時被人欺侮,比如網絡游戲中暴力的滿足感。他們為什么易接受陰暗面的東西?其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失控。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離異,或家教不當,過度溺愛等都會導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責任感等不正常心態而失足犯罪。     他們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在人生中走得孤獨,親情遠離,使他們從孤獨走向彷徨,從彷徨走向犯罪。    

 

要從根本上制止青少年犯罪,就是要重視家庭教育,法律教育,那么就請父母與社會同他們貼心交流,增強他們 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學校,教師就是你們的家長,

 

七、我們又怎樣預防少年犯罪呢 

 

(一)觀察少年的一言一行。一般情況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長要細心觀察,及時加以引導。例如,有的少年突然變得厭倦學習,不遵守紀律,追求奇裝異服;有的少年則染上了喝酒、抽煙等惡習,人際關系緊張,經常打架斗毆。這些壞習慣都有可能是違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長能及時發現,給以正確引導,就會將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多與孩子談心。這種談心應該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談,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訓斥。有的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什么不良言行,就大罵出口,大打出手,根本不聽孩子解釋,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這種做法很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干脆“破罐破摔”,逐漸滑向犯罪的深淵。如果家長能夠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交流,或許會避免許多不該發生的人生悲劇。 

 

(三)別怕家丑外揚。家長應克服虛榮心理,將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訴老師和鄰居們,爭取他們的幫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圍形成一個監督圈,通過各方面的督促、引導,使孩子改邪歸正,健康成長。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能正常發育,整個肌體就能健康地成長,家庭穩定,社會就相對穩定。家庭又是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啟蒙教師,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密和諧的家庭關系,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至關重要的條件。每一個父母為此都必須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自覺承擔起一份對社會的責任。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減少青少年犯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