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陽-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工作紀實
作者: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08-07-01 瀏覽次數:2569
秦淮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青少年成長基地,與有關單位和部門共同教育失足青少年。該院這一做法得到省、市法院的充分肯定并得到推廣,目前南京已有近10個這樣的青少年成長基地。
在江蘇省南京市,大家一提到特色審判就會想到秦淮法院的少年審判。這是因為,該審判庭針對青少年心理、生理特點,在全省較早推行了圓桌審判、分案審理機制;延伸幫教措施,率先創設了“青少年成長基地”;加強預防,對青少年進行系統的教育助推成長……他們的這些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少年庭先后獲得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兩次榮記集體二等功等榮譽。
著眼少年特點,實施完整保護
不久前,一起撫養撫育案件訴到秦淮法院少年庭。庭審中法官了解到,被告是原告陳某的父親,他認為原告的法定監護人張某經常在兒子陳某面前說自己的壞話,不讓自己與兒子見面,所以不同意增加撫育費。主審法官注意到,該案矛盾的焦點是原告的監護人和被告之間矛盾較深,對此,他們轉而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說服張某上,勸張某讓其每個月安排兩次陳某與其父見面,共同生活兩天,增進父子感情,并建議張某不要在兒子面前說不利于父子關系的話,不要讓父母之間的矛盾牽涉到子女身上。經過法官耐心周到的工作,張某認識到錯誤,被告也同意了增加孩子的撫育費。這次庭審不僅使陳某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護,更使原、被告的親情關系得到修復。
“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必須充分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身心特征,以未成年人的訴訟請求為基礎,充分考慮訴訟外的利益因素,實現完整保護。”秦淮法院院長張敏說。
他們結合未成年人的特點,在審判實踐中摸索出了完整保護的有效方法,即對非婚生子女案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考量,強化職權調查,注重查明案件事實;對校園傷害案件,堅持公正高效審理,注重審判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結合,擴大典型案件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對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堅持優先保護原則,充分保障未成年人民事權益的實現;對矛盾激化案件,確立優先調解原則,努力實現未成年人民事審判多贏的效果。
在一起校園侵害案件中,原告因在學校經常被其他同學打罵引發輕度精神分裂癥,原告要求學校及幾名經常打罵他的被告賠償10萬元人民幣。法官在庭審中調查了解到,原告因父母離異,個人性格孤僻,加之學校管理失當等多種因素誘發了精神疾病。法官考慮到判決可能會激化矛盾,原告還有可能因激化的矛盾而使病情加重,于是,法官一方面做原告的工作,降低賠償請求,另一方面做學校工作,要求學校協助辦理轉學事宜。最后,雙方達成協議,學校和幾名被告賠償4萬元,由學校協助辦理轉學。原告經過治療和更換學習環境,病情得到控制,學習也有了較大的進步。
寓教于審,促進審判教育良性互動
秦淮法院少年庭堅持教育以審判為依托,審判以教育為目的,使寓教于審的基本原則貫穿于審判的每一個環節。
??分案審理,找準維權工作的落腳點。針對青少年心理、生理特點,實行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分案審理,即,對既有成年人又有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分別開庭,對成年犯依照案情依法進行公開審理,而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部分則依法不公開審理,對案件分別評議,分別適用刑罰,最終作出同一份判決書,同時公開宣判。
??設預備庭,找好庭審教育的矯治點。即,在開庭前召集由公訴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及所在單位和學校代表等共同參加的矯治教育準備活動,收集感化教育素材,共同分析犯罪原因、制定教育方案,避免庭審教育單調、重復,變單方矯治為多方矯治,為強化庭審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圓桌審判,找出失足少年的感化點。為縮短審判臺和被告人的距離,減少未成年人的抵觸情緒和恐懼心理,該庭從2001年開始,推行邀請區教育局、區婦聯、區團委有關領導作為特邀審判員參加庭審的“圓桌審判”模式,形成公訴人側重揭露犯罪的危害性,辯護人側重提出被告人的可塑性,法定代理人用親情感召,審判長全面剖析犯罪原因,使法庭成為一個特殊的課堂。
??寓教于判,發揮刑罰懲罰和教育的雙重功能作用。注意對非監禁刑的運用,凡事出有因、偶然失足的在校生能適用緩刑的,他們一律適用緩刑,給其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與此同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量刑進行探索,開創了量刑刑期具體到“天”的先例,如對劉某、沈某故意傷害一案中,依法對兩名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零五天,從而使兩名被告人能在春節前回家與家人團聚,充分展現了司法的人文關懷。
建立成長基地,讓失足少年再造新人生
5年前,秦淮法院少年庭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17歲的許強(化名)職高畢業,因找不到工作而混跡于網吧,后因搶劫而落入法網。因許強未成年,檢察機關準許其家人幫助他辦理了取保候審手續。許強在取保候審期間,在鐵路上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了一名受傷的女孩。庭審中,法官還了解到,許強家中5口人,許強父親手有殘疾,還要照顧家中患有癡呆的另一個兒子,一家人僅靠許父打零工及奶奶的退休金為生,生活十分困難。合議庭經過合議認為,許強是初犯,又有見義勇為的表現,決定給予輕判,判處許強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
判決后,法官擔心許強因脫離不了原來的生活環境,再次和社會不良分子混在一起而重蹈覆轍。為了徹底挽救許強,法官幫他聯系到一家客運公司工作。與此同時,少年庭專門指定一名法官對他進行幫教,并定期對他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進行思想溝通和法制教育,客運公司也從多方面關心這名失足少年。2006年3月,許強的緩刑考驗期滿后,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攝影職業。
從許強的身上,秦淮法院少年庭的法官受到了啟發,他們和這家客運公司聯系,在全省率先聯合成立了青少年成長基地,共同教育失足青少年。此后,該少年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制度,擴大成果。目前已有7名少年犯在此基地學習改造,沒有1名重新犯罪,其中還有1人成為某企業的部門經理。
積極開展預防,助推青少年成長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秦淮法院少年庭的法官們來到秦淮區特殊教育學校,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節日的禮物,還與孩子共同歡度節日。
定期進行教育,寓教于樂,這是該少年庭加強預防助推青少年成長的一項經常性措施。庭長葛嵐告訴記者,為切實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成效性,該庭先后與轄區內的6所中學和職業學校結對共建,并簽訂了精神文明和法制教育責任書,共有8名法官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
記者了解到,去年該庭與共建單位先后開展了八項教育活動:一是上法制課,平均每所學校上專題法制課兩次;二是組織觀摩庭審,選擇典型案例,組織學生旁聽,庭后結合案例,以案釋法,現場答疑解惑;三是開展“安全放心網吧”和“遠離毒品”活動;四是開展假期夏令營活動,通過邀請專家授課、參觀監獄、開展旁聽庭審模擬法庭等活動,使學生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五是出板報,采取一問一答、案例剖析等形式,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六是開展“一幫一”活動,組織法官與“重點”學生進行一幫一、面對面的教育;七是組織模擬法庭,精心組織案例,開展庭審活動,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八是組織義務值勤,開展“從我做起、遵章守法,自覺維護交通秩序”的教育活動。
而對失足青少年的幫助教育,該少年庭更是獨具匠心。他們對判處緩刑、管制、免刑的少年犯實行綜合管理,充分發揮街道、公安、教育等部門的作用,形成幫教合力。為使各部門的教育活動經常化,該少年庭設計了專門的表格即“失足青少年回訪考察表”,通過表格式管理,及時掌握少年犯的表現,實施全程跟蹤教育。少年庭還定期組織各教育部門研究失足青少年的轉化情況,制定幫教措施,這些扎實有效的工作換來了豐碩的成果,近5年來,該少年庭判處緩刑的少年犯再犯罪率不足1%,許多少年犯經過教育改過自新,成為社會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