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肩負立案審查、信訪接待以及審判管理三項職能工作的江蘇省揚中市人民法院立案庭7名工作人員中,有6名是女性。幾年來,他們以拳拳愛民之心,贏得了“江蘇法院優秀文明窗口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

每一位走進立案大廳看到法官準備的坐椅、飲水機、報夾、老花鏡等物品的當事人都會感到心里熱乎乎的。幾年來,法官在審查立案時,對當事人能夠提供訴狀和主要證據或者主要證據復印件的,當場立案;對撫育費、贍養費、勞動報酬等案件堅持快立案快移送;對起訴材料雖有欠缺,但不影響立案的,先予以立案,并告知所要補充的材料,免去了當事人的往返之苦。同時,法官還為當事人預約立案、上門立案、集中立案。該院余院長向記者介紹,該庭2006年立案4081件,當場立案率達98%。

   “有訪必接,有信必回,有問必答,有難必幫”成為立案法官的工作信條。2005年隆冬的一個早晨,一輛人力三輪車拉著一位身體孱弱的老人來到立案庭。接訪法官朱霞萍立即起身扶老人坐下,順手倒了一杯熱水遞過去。老人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嚷著要法院給他主持公道,朱霞萍親切地詢問,可老人卻所答非所問,只是一個勁地大聲嚷著。庭長黃為群察覺到老人的聽覺可能有問題,她讓朱霞萍試著用筆在紙上書寫與老人進行交流。果不其然,老人的聽覺存在嚴重障礙,通過近兩個小時的交流,終于弄清楚老人已八十高齡,家住該市油坊鎮振興村,一個人獨自生活,沒有生活來源,兒子不盡贍養義務,無奈之下想到了法院。黃為群意識到,像這種案件僅靠法律的強制力只能解一時之困,如果機械地告知老人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就辜負了老人對法院的信任。于是,黃為群和朱霞萍一同來到油坊鎮政府,與司法所等有關人員前往老人所在的村委會,共同做老人兒子姚某的思想工作。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姚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第二天就主動將老人的贍養費送到村委會。過了一段時間,黃為群心里還是放不下這件事,就和朱霞萍再次到老人家里進行回訪,關切地詢問老人的生活狀況,老人激動不已,用他那因耳背而形成的大嗓門高聲地說:“好了,解決啦!”

采訪中,立案庭的女法官們說:“信訪工作是一項窗口工程、穩心工程、民心工程,不能有絲毫懈怠。”談到幾年來的工作體會,黃為群告訴記者,他們一是實行“三個一”和“四心”服務。對來訪者,做到“讓一個座,遞一杯茶,問一聲好”,并堅持“熱心、耐心、細心、誠心”地做好解答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信訪網絡。牽頭成立涉訴信訪網絡,將公安、檢察、信訪等八個相關部門確定為網絡成員單位。通過定期召開例會,暢通信訪渠道,有效整合全市信訪資源。三是建立健全各類臺賬。完善信訪老戶檔案,堅持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對一些重大、疑難信訪,堅持院、庭長聯席制,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有效地鈍化矛盾。四是及時匯報,爭取支持。對市人大常委會轉批的信件由專人負責登記、立卷處理,及時匯報情況和處理結果。對重大疑難或在全市有重大影響的信訪事件則及時、主動地向市人大常委會通報信訪信息,贏得人大的支持和幫助。2006年,該庭接待來信來訪、法律咨詢598人次,解決初信初訪成功率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