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作為國家改革開放后培養的緊缺政法人才,她因學業優異本有機會留在上海大都市,但為了家鄉父老殷切的眼神,她回到了南通。自1992年從華東政法學院畢業,在江蘇南通港閘區法院她一干就是14年。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她樸實、爽朗、執著的工作作風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港閘法院民一庭速裁組組長、全院“調解能手”、“辦案能手”朱啟平。

“我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港閘法院雖名為城區法院,但管轄區域大多處于城郊,當地、外來人口混居,疑難復雜案件相對較多,當事人極易上訴、上訪、累訟。2006年年初,港閘法院新領導班子成立,決定徹底扭轉該院民事審判被動局面。案件“繁簡分流”被提到了改革日程。從事民事審判的法官們都知道,辦理民事案件相對較為煩瑣復雜,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素多,即使辦理所謂的“易案”,牽扯的工作精力也是很大的。當領導找小朱談心時,她立刻爽快地答應愿挑起庭里這個“重擔”,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人勸她,以往庭里能夠年結案超“百件”的都是“鳳毛麟角”,即使超了“百件”,也是累的“要死要活”,何苦呢?況且都快四十的人,孩子還那么小。即使吃得消,還有半年多一點的時間來得及嗎?

然而,超常的審判業績證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非她莫屬。2006年度個人結案209件,無一發改、申訴、上訪,調撤率近9成,打破該院個人年結案數最高記錄,被譽為港閘法院年結案超200件“第一人”,創造了該院建院以來的“奇跡”。

“想和你說句感謝都那么難”

小朱她成功了,為自己的法官生涯寫下了燦爛的一筆!但正象別人擔心的那樣,非凡成就的背后必然伴隨更多的付出??啵λ齺碚f早已習慣,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率,她與書記員小黃常常開庭、調解得很晚,午餐大都是在別人吃完后才出現在法院食堂門口,當領導關心她時,她卻幽默地說“省得排隊了”。為了節約時間,她常常一邊主持當事人調解,一邊干起制作結案法律文書、裝訂卷宗、輸錄審判信息等“活兒”,一心二用。訴訟調解是一門審判藝術,它沒有“格式化”的流程,考驗的就是法官的判斷力、耐力、精度、愛心,說它“察言觀色”、“耳聽八方”、“眼觀六路”等都不為過分。在處理一起贍養案件中,老人的四個子女都被告上了法庭,調解中子女對老人的贍養問題態度相差很大,通過逐一“拉家?!?,小朱最后發現糾紛的結癥在小兒子身上,“一碗水”如何端平在一個子女眾多的家庭實在不易,小朱沒有指責作被告的“不孝”,而是庭后到當事人家中走訪了解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最后因家產分割不均拒絕養老的“結”被她解開了,兒子在老人病床前痛悔自己,母子親情再次融化,糾紛終以撤訴的形式告結。當事人飽含誠摯謝意的電話打到她辦公室時,常?;貞氖恰皩Σ黄穑旆ü匍_庭去了,你的謝意我會轉達的”這句話,以至于同辦公室的書記員小王在法院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演講時,幽默地說“當事人想和你說句感謝都那么難”。

“多虧了朱法官才討回血汗錢”

1年只有365天,要想短時間內結掉大量的案件,被動審判是做不到的。面對一大籮待結的案件,小朱就想上了發條的鬧鐘,與時間賽跑。如何才能將審限縮減到最???同在法院立案庭的丈夫為她出了個注意,在立案時就通過電話等快捷方式通知當事人調解,初試了一下,果然有成效,有些案件立案當天就被調結掉了,“乘熱打了鐵”,很受訴訟當事人的好評,嘖嘖稱贊法院辦案效率高。20069月的一天,剛上班準備到立案窗口“蹲守”案件的小朱,看到幾個農民工打扮人神色十分焦慮,熱心交談后得知是為拖欠工資來起訴的。根據原告提供的號碼,很快聯系到了欠錢的“老板”,起初老板很囂張,只有一句話“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面對如此蠻橫的被告,小朱嚴詞以對,并向其講明法律后果,懾于法官的威嚴,該老板當天乖乖地趕到法院,在小朱的調解下,5起拖欠農民工案件當天立案當天結案,拿到調解書的農民工們動情地說“拖了2年了,多虧了朱法官才討回血汗錢”。該事例還被省高院以信息的形式在全省法院系統轉發。她精練快速的辦案風格被接觸到的當事人夸為“象風一樣急、象雷一樣響、象太陽一樣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