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法院對全國法院先進集體進行表彰,淮安市清河法院開發區法庭榜上有名。

 

這是該庭繼獲得全省優秀人民法庭、涉訴矛盾化解工作先進集體、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先進集體、學習陳燕萍工作先進集體、司法公開示范法庭等省級榮譽后的又一次突破。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毅聞訊后立即作出批示:“喜聞開發區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光榮稱號,成績來之不易、可喜可賀!……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先進為榜樣,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職、扎實工作,為推動開發區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個小法庭,成立僅七年便成功跨入全國法庭第一方陣,有何過人之處,我們在這里對開發區法庭的的特色品牌作一次盤點。

 

創新品牌:靠得住

 

“開發區法庭創先爭優氛圍濃,干警面貌新,獲得榮譽多,要敢于和全國一流法庭比拼,創更響品牌,爭一流佳績。”2011115日,上任僅一個星期的盧正蘇院長在調研時對開發區法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創新機制,能動服務中心工作。2011年以來,相繼出臺《訴調對接工作實施意見》、《司法保障臺資企業十個辦法》、《農民工糾紛聯動機制實施辦法》等文件,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司法調研32次,化解重大信訪穩定事件7起,管委會領導稱贊法庭工作主動性強,措施得力有效,為全區和諧發展探索出一套社會管理創新的新路子。

 

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有昆山、北有淮安”號召,司法保障臺資企業健康發展。召開涉臺企業座談會、成立涉臺案件合議庭、走訪調研臺資企業,努力為臺商提供101%的服務。2011年,共審結涉臺企業案件8件,為臺資企業提供服務38次,受到臺商的贊譽。

  

為充分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在開發區政法委牽頭下,由法庭主辦,聯合公安局、建設房管局、人事勞動局等八部門共處糾紛。2011年,通過聯動機制調結農民工討薪案件1860件,為農民工及時兌現工資款2700余萬元。法制日報、中國新聞社、新華日報等八家中央、省市媒體前來集中采訪,認為該模式值得推廣。

 

服務品牌:抓得實

 

 

樹立“司法有限,服務無限”思想,狠抓訴訟服務工作,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服務,使糾紛化解更加便捷、透明。

 

圍繞“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寬敞明亮、方便快捷”的訴訟服務理念,科學規范設立訴訟服務窗口,設置導訴服務臺,為群眾答疑解惑。在全省法庭率先出臺《人民法庭司法便民十項承諾》、《人民法庭訴訟服務文明用語》。配備便民雨傘、擦鞋機、嬰兒椅等設施,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選派審判經驗豐富的精干力量,到訴訟服務站辦公,打造“全方位覆蓋、一體化運作”的訴訟服務體系,該模式已在全省法庭推廣。

 

在轄區八個鄉辦設立巡回審判點、基層民調工作聯系點,從基層聘請48名人民調解員排查矛盾化解糾紛,指導法官和人民調解員定期深入鄉村、社區、企業、學校實施就地開庭、現場調解,減少群眾訴累。2011年以來,共開展巡回審判143批次,現場調解糾紛48起。

 

始終把司法公開作為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推行服務承諾公開、審務內容公開、作風監督公開,讓司法公開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2011年,共邀請400余名農民工、中小學生、小區居民、駐地武警等群眾到法庭參觀,近距離了解法庭工作,減少陌生感。

 

文化品牌:叫得響

 

繁榮法庭文化建設,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鍛造法庭文化理念、塑造法官職業形象、推介法庭文化品牌,全面展示干警精神面貌。

 

將雷鋒精神融入到審判實踐,專題開展“向榜樣學習”文化年活動。通過“三比三看”活動,推選“調解能手”、“辦案標兵”、“優秀書記員”參加省、市技能競賽,探索出融崗位練兵和學習先進為一體的文化建設新模式。2011年,董堅法官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國優秀黨員干警”、被最高院授予“全國法院辦案標兵”,許霞法官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辦案標兵”。

 

堅持把黨建工作放在隊伍建設的首位,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示范效應。開展爭創“五好黨支部”、“黨員先鋒模范崗”活動,鼓勵黨員建功在本職。認真落實“把支部建在庭上”、“把口碑塑在崗上”、“把為民落在心上”的黨建誓詞,實現黨建帶庭建、庭建帶隊建的“共建共贏”。

 

“和”、“法”、“廉”文化獨具特色,走在法庭,處處可以領略到“三大文化”的魅力。干警書屋、運動中心、休閑網吧、廉政畫廊,文化設施無處不在。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演講比賽、趣味運動會,豐富干警業余生活。每月一期的“法庭簡報”記錄著法庭工作的全貌,是全面反映法庭活動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