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法院在服務大局工作中釋放司法能量
作者: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婁銀生 發布時間:2019-06-27 瀏覽次數:2074
謀大局,不負司法使命;破難題,優化營商環境。自2016年至2019年4月底,江蘇法院受理各類商事案件94.85萬件,占受理案件總量的27.75%,標的總金額7748.30億元,審結86.79萬件。5月30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夏道虎代表江蘇高院報告全省法院商事審判工作,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后指出:“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全省各級法院開展商事審判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進一步發揮商事審判的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切入點:突出理念引領
理念一變天地寬。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全省法院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化責任擔當,依法履職盡責。
緊扣高質量發展更新司法理念。各級法院牢固樹立規則治理理念,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領和保障作用,通過司法裁判引導商事主體強化規則意識,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誠信。準確把握商事審判“調”“判”關系,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以判示調,以判決形式確立規則、規范行為,以調解的獨特優勢化解矛盾、解決糾紛。
緊扣重大決策部署出臺司法政策。各地法院也制定出臺加強產權司法保護、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促進金融秩序穩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市委安排,宿遷中院院長在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專題解讀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12條司法保障措施。今年3月,省法院黨組在全省法院部署開展以“打造高質量司法”為主題的專題調研,努力提高司法服務經濟發展的前瞻性針對性。
緊扣商事主體需求優化司法服務。針對訴訟中發現的法律風險,各級法院及時發送司法建議,促進政府依法行政、企業合法經營。省法院反映南京多家知名企業因資金鏈風險引發多起訴訟的情況報告,受到省委婁勤儉書記重視并作出批示。無錫中院開展“連心富民、聯企強市”、連云港中院開展“法進千企”、淮安中院開展“法潤民企”等活動,通過法律培訓、提供咨詢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立足點:強化執法辦案
審判與執行是人民法院第一要務。一個鮮活案例的出現,就是一次營商環境的優化。市場經濟的活力與法治環境的優劣息息相關,人民法院必須為市場主體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濟,讓市場主體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省各級法院全面保護股東知情權、公司利潤分配權、股權優先購買權等股東權利,加大中小股東保護力度。審結林方清訴常熟市凱萊實業有限公司等公司解散糾紛案,依法支持股東訴訟請求,判決解散公司,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省法院二審審結的省政府作為原告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判決被告企業分期賠償環境修復費用5400余萬元,入選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臺2018年度十大推進法治進程案件和2018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
全省各級法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49426件,審結44272件,受理和審結數長期位居全國前列。對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審結涉巴洛克地板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全額支持權利人主張的1000萬元賠償,讓侵權者付出高額的侵權成本。實施知識產權審判精品戰略,“茅盾手稿案”等近40件案件先后入選全國法院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
全省各級法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省法院發布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十大典型案例,連云港中院牽頭全國21家沿線法院建立司法協作機制,在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成立全國首個“一帶一路”巡回法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法治護航。在全國首次基于互惠原則裁定承認和執行新加坡高等法院商事判決,有力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之間在商事判決承認和執行領域的司法合作實踐,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涉“一帶一路”建設典型案例。
全省各級法院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充分發揮金融審判職能作用,促進金融穩定健康發展,共審結金融借款案件159630件,標的金額3187.47億元。組織開展民間借貸涉“套路貸”專項整治活動,發現案件可能涉嫌“套路貸”、非法放貸等情形的,及時將線索移送公安機關處理,主動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套路貸”案件1554件。省法院建立疑似職業放貸人名錄制度,推動規范民間借貸行為。
全省各級法院依法妥善處置“僵尸企業”,推動動能轉換,促進產業升級,共受理各類企業破產案件5974件,審結4396件,化解破產債權2078.91億元,妥善安置和分流職工40.68萬人,清償職工債權89.85億元,盤活土地和房產4400.11萬平方米。積極運用重整、和解等程序幫助123家陷入困境的企業涅槃重生,長航油運、無錫尚德、霞客環保、舜天船舶、揚州大洋等一批大中型知名企業通過破產重整獲得新生,創造多個全國首例。
突破點:推進司法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同樣是司法事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全省各級法院以創新的方式保護創新。江蘇法院人深悟,司法領域的每項改革,無論是大手筆,抑或小雕琢,都離不開創新這個強有力的引擎。
推進商事審判組織體系改革。今年1月,省法院對民商事審判內設機構職能進行優化調整,按照案件類別形成民一庭至民六庭的審判格局,提升民商事審判專業化水平。在南京、蘇州設立跨區劃管轄的知識產權法庭,發揮集中管轄優勢。籌備設立南京海事法院,建立健全海事海商審判體系。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在南京設立全國首家集中管轄的環境資源法庭,跨行政區劃管轄全省中級法院環境資源案件;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九個基層法院環境資源法庭。
推進統一法律適用機制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注重發揮院庭長監督管理職能,完善審判委員會、商事專業法官會議工作機制,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從源頭上、制度上有效防范錯案發生。加強對下業務指導,編發涉及合同、保險、借貸、破產、房地產等類案審理指南,確立類案裁判標準,統一案件裁判尺度。
推進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擴大常駐調解機構數量,實現全省各級法院“一站一室”建設全覆蓋。加強與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仲裁機構等單位合作,推動訴前調解、仲裁、公證等與訴訟的有機銜接,引導企業以較小成本多渠道、多途徑解決商事糾紛。省法院先后會同江蘇銀保監局等出臺保險糾紛、證券期貨糾紛、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訴調對接規范性文件。保險訴調對接網絡已實現省域全覆蓋,成為保險糾紛訴調對接機制江蘇特色品牌。今年有32家基層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數量呈下降趨勢。
推進商事案件執行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2017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意見,完善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13.17萬例,33.86萬名失信被執行人迫于信用懲戒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通過網絡司法拍賣共成交標的物59643件,成交金額1799億元,為當事人節約傭金約54億元,其中成交土地使用權727宗、商業用房5878處、工業用房1309處,有力促進了市場生產要素流轉和產能出清。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2019年時間已過半,“趕早不趕晚”是做任何事情搶得先機的樸素道理,它帶來的是從容,是自信,是收獲。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江蘇法院優化營商環境也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