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愛永恒,和諧永恒。陳燕萍把每一次矛盾的調解都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過程。

 

 

 

 

 

 

 

 

 

 

 

 

 

 

 

 

 

 

 

 

 

 

 

 

 

 

 

 

 

 

 

 

 

 

 

 

 

 

 

 

 

 

 

 

 

 

 

 

 

 

 

 

 

 

 

 

 

 

 

 

 

 

 

 

 

 

 

 

 

 

 

 

 

 

 

 

 

 

 

 

 

 

 

 

 

 

 

 

 

 

 

 

 

 

 

 

 

 

 

 

 

 

 

 

 

 

 

 

 

 

 

 

 

 

 

 

 

 

 

 

 

 

 

 

 

 

 

 

 

 

 

 

 

 

 

 

 

 

 

 

 

 

 

 

 

 

 

 

 

 

 

 

 

 

 

 

 

 

 

 

 

 

 

 

 

 

 

 

 

 

 

 

 

 

 

 

 

 

 

 

 

 

 

 

 

 

 

 

 

 

 

 

 

 

 

 

 

 

 

 

 

 

 

 

 

 

 

 

 

 

 

 

 

 

 

 

 

 

 

 

 

 

 

 

 

 

 

 

 

 

 

 

 

 

 

 

 

 

 

 

 

 

 

 

 

 

 

 

 

 

 

 

 

 

 

 

 

 

 

 

 

 

 

 

 

 

 

 

 

 

 

 

 

 

 

 

 

 

 

 

 

 

 

 

 

 

 

 

 

 

 

 

 

 

 

 

 

 

 

 

 

 

 

 

 

 

 

 

 

 

 

 

 

 

 

 

 

 

 

 

 

 

 

 

 

 

 

 

 

 

 

 

 

 

 

 

 

 

 

 

 

 

 

 

 

 

 

 

 

 

 

 

 

 

 

 

 

 

 

 

 

 

 

 

 

 

 

 

 

 

 

 

 

 

 

 

 

 

 

 

 

 

 

 

 

 

 

 

 

 

 

 

 

 

 

 

 

 

 

 

 

 

 

 

 

 

 

 

 

 

 

 

 

 

 

 

 

 

 

 

 

 

 

 

 

 

 

 

 

 

 

 

 

 

 

 

 

 

 

 

 

 

 

 

 

 

 

 

 

 

 

 

 

 

 

 

 

 

 

 

 

 

 

 

 

 

 

 

 

 

 

 

 

 

 

 

 

 

 

 

 

 

 

 

 

 

 

 

 

 

 

 

 

 

 

 

 

 

 

 

 

 

 

 

 

 

 

 

 

 

 

 

 

 

 

 

 

 

 

 

 

 

 

 

 

 

 

 

 

 

 

 

 

 

 

 

 

 

 

 

 

 

 

 

 

 

 

 

 

 

 

 

 

 

 

 

 

 

 

 

 

 

 

 

 

 

 

 

 

 

 

 

 

 

 

 

 

 

 

 

 

 

 

 

 

 

 

 

 

 

 

 

 

 

 

 

 

 

 

 

 

 

 

 

 

 

 

 

 

 

 

 

 

 

 

 

 

 

 

 

 

 

 

 

 

 

 

 

 

 

 

 

 

 

 

 

 

 

 

 

 

 

 

 

 

 

 

 

 

 

 

 

 

 

 

 

 

 

 

 

 

 

 

 

 

 

 

 

 

 

 

 

 

 

 

 

 

 

 

 

 

 

 

 

 

 

 

 

 

 

 

 

 

 

 

 

 

 

 

 

 

 

 

 

 

 

 

 

 

 

 

 

 

 

 

 

 

 

 

 

 

 

 

 

 

 

 

 

 

 

 

 

 

 

 

 

 

 

 

 

 

 

 

 

 

 

 

 

 

 

 

 

 

 

 

 

 

 

 

 

 

 

 

 

 

 

 

 

 

 

 

 

 

 

 

 

 

 

 

 

 

 

 

 

 

 

 

 

 

 

 

 

 

 

 

 

 

 

 

 

 

 

 

 

 

 

 

 

 

 

 

 

 

 

 

 

 

 

 

 

 

 

 

 

 

 

 

 

 

 

 

 

 

 

 

 

 

 

 

 

 

 

 

 

 

 

 

 

 

 

 

 

 

 

 

 

 

 

 

 

 

 

 

 

 

 

 

 

 

 

 

 

 

 

 

 

 

 

 

 

 

 

 

 

 

 

 

 

 

 

 

 

 

 

 

 

 

 

 

 

 

 

 

 

 

 

 

 

 

 

 

 

 

 

 

 

 

 

 

 

 

 

 

 

 

 

 

 

 

 

 

 

 

 

 

 

 

 

 

 

 

 

 

 

 

 

 

 

 

 

 

 

 

 

 

 

 

 

 

 

 

 

 

 

 

 

 

 

 

 

 

 

 

 

 

 

 

 

 

 

 

 

 

 

 

 

 

 

 

 

 

 

 

 

 

 

 

 

 

 

 

 

 

 

 

 

 

 

 

 

 

 

 

 

 

 

 

 

 

 

 

 

 

 

 

 

 

 

 

 

 

 

 

 

 

 

 

 

 

 

 

 

 

 

 

 

 

 

 

 

 

 

 

 

 

 

 

 

 

 

 

 

 

 

 

 

 

 

 

 

 

 

 

 

 

 

 

 

 

 

 

 

 

 

 

 

 

 

 

 

 

 

 

 

 

 

 

 

 

 

 

 

 

 

 

 

 

 

 

 

 

 

 

 

 

 

 

 

 

 

 

 

 

 

 

 

 

 

 

 

 

 

 

 

 

 

 

 

 

 

 

 

 

 

 

 

 

 

 

 

 

 

 

 

 

 

 

 

 

 

 

 

 

 

 

 

 

 

 

 

 

 

 

 

 

 

 

 

 

 

 

 

 

 

 

 

 

 

 

 

 

 

 

 

 

 

 

 

 

 

 

 

 

 

 

 

 

 

 

 

 

 

 

 

 

 

 

 

 

 

 

 

 

 

 

 

 

 

 

 

 

 

 

 

 

 

 

 

 

 

 

 

 

 

 

 

 

 

 

 

 

 

 

 

 

 

 

 

 

 

 

 

 

 

 

 

 

 

 

 

 

 

 

 

 

 

 

 

 

 

 

 

 

 

 

 

 

 

 

 

 

 

 

 

 

 

 

 

 

 

 

 

 

 

 

 

 

 

 

 

 

 

 

 

 

 

 

 

 

 

 

 

 

 

 

 

 

 

 

 

 

 

 

 

 

 

 

 

 

 

 

 

 

 

 

 

 

 

 

 

 

 

 

 

 

 

 

 

 

 

 

 

 

 

 

 

 

 

 

 

 

 

 

 

 

 

 

 

 

 

 

 

 

 

 

 

 

 

 

 

 

 

 

 

 

 

 

 

 

 

 

 

 

 

 

 

 

 

 

 

 

 

 

 

 

 

 

 

 

 

 

 

 

 

 

 

 

 

 

 

 

 

 

 

 

 

 

 

 

 

 

 

 

 

 

 

 

 

 

 

 

 

 

 

 

 

 

 

 

 

 

 

 

 

  “調解優于判決,信服勝過屈服。”“案結、事了、人和”。“天下無訟”。

  這是陳燕萍一直秉持的理念、追求的境界和夢想。

  那是一起房屋確權案件,年近七旬的吳老漢被侄女告上法庭。

  原告

認為,吳老漢所住的房屋是其父母的遺產;吳老漢卻認為房屋是自己出錢蓋的,自己扒心扒肺地為哥嫂養老送終,可侄女卻讓他落了個霸占房屋的惡名。

  雙方在起訴前就已鬧得不可開交,吳老漢一氣之下,干脆推倒了這房屋。這下更激怒了原告,雙方矛盾愈積愈深。

  女律師季冬是吳老漢的代理人,她的調查取證和庭審,表明案件事實已經明朗,房屋確實是由吳老漢出錢所蓋,原告的訴訟請求應該駁回。由于原被告矛盾激烈,見面就吵個不停,季冬一直盼著案件趕緊了結,對大家都是個解脫。

  可陳燕萍就是遲遲不判,她兩次召集雙方調解遭到拒絕后,仍然不厭其煩地分別找到吳老漢和他的侄女談心、拉家常,聊他們的叔侄關系,說他們的血緣親情,直談得叔侄二人從劍拔弩張,到淚流滿面,到點頭微笑,到握手言和。

  案件的結果出乎季冬當初的意料:吳老漢竟與侄女兒互相道歉,達成了和解,原告撤訴了。

  “這案子很好判,為什么一定要調?”事后,季冬問陳燕萍。

  陳燕萍說,原告父母早逝,只有這一個叔叔,雖然他們積怨已深,但只要用心尋找出其中的癥結,喚回親情,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如果省事下判,案子結了,矛盾仍然存在,糾紛還會再起,那就成了案結事不結,官了民不了,甚至問題升級,矛盾激化,積小怨成大仇,要是從民事案演變成刑事案,后果就更嚴重了。

  “這個案子,我只不過多費了一些時間和口舌而已。”陳燕萍淡淡的一席話,卻給了季冬深深的震撼。

  “陳燕萍用心良苦,以一股柔情和韌勁,把仇人變回了親人,把干戈化成了玉帛,這就是和諧司法,這是我們法律人都應該追求的執業境界。”作為一個資深律師,季冬感慨無限。

  在靖江法院,陳燕萍是公認的調解高手,調解率達70%以上,其中婚姻家庭類案件的調解率更是高達90%

  “基層法庭的案件往往并不復雜,但有時矛盾尖銳,處理不好就會埋下隱患。所以,各類案件我都爭取調解。”陳燕萍說。

  跟了陳燕萍8年的書記員王麗君說:陳燕萍有四兩撥千斤的能力,再難解的結她都有辦法化解。

  小崔在離婚案訴訟期間遭遇車禍,雙腿癱瘓,被家人從幾十公里外抬到了法庭上。恰巧,這一天陳燕萍因公外出。

  事后,陳燕萍了解到了小崔的情況,深感內疚:如果我早點知道情況,當事人就不會遭這么大的罪了。

  小崔不肯接受離婚調解。回去之后,把自己關在屋里,每天把電視開得山響。

  春寒料峭,大雨不期而來。陳燕萍走進了小崔的小屋。

  黑乎乎的屋里,一股濃烈的臭味迎面而來。

  陳燕萍坐到小崔的床邊,滿懷歉意地說:“我真的不知道你傷成這樣,那天不應該傳喚你到法庭去,我向你道歉!

  “我身上臭,你離我遠點。”蜷縮在床上,小崔沒好氣地說。

  “沒事,我把窗戶開個縫,換換氣。”“你走了,可沒有人給我關。”“放心,我負責給你關上。”小崔失聲痛哭。

 

  小崔哽咽著告訴陳燕萍,癱瘓以來,所有走進這個屋子的人,總是先關電視,然后遠遠地站著和他說話。“你是第一個和我說話時沒有把電視關掉的人,你是第一個不嫌我臟、不嫌我臭,還那么近地和我談心的人。這個官司,我聽你的。”

  “強扭的瓜不甜,離就離吧。”小崔無奈地說。雖經陳燕萍多次做工作,讓他們夫妻和好,但妻子就是不肯。

  小崔離婚的時候,陳燕萍什么都替他考慮到了。經她調解,小崔的妻子同意將婚后共同建造的樓房中屬于自己的份額,作為扶養費給小崔,女兒由自己撫養,不要求小崔給付撫養費。最后雙方都在調解協議上簽了字。

  小崔的法結解了,他的心結也解了。現在天天鍛煉身體,生活也能自理了。

  那些天,東興鎮克成村一個村民天天跑法庭,一呆就是半天。他總是默默地抽著煙,也不吭聲,觀察著陳燕萍辦案的一舉一動。

  “這個老人為什么連續來了三天,都不講話?”陳燕萍覺得很奇怪,“老人家,我看你天天到法庭來,你有什么事呀?

  老朱說:“我是來找你的,我叫朱紀根。”

  陳燕萍請老朱坐下,然后倒杯水遞到他的手上。“老人家,你是不是有什么話要跟我說?

  “我不想離婚。”老朱嗑嗑巴巴地說。

  “你起訴的是離婚后的財產糾紛啊,怎么說不想離婚呢?

  這時,老朱流下了眼淚,將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訴了陳燕萍。

  1983,朱紀根入贅到陳芳英家,夫妻倆一直未再生養。陳芳英前夫去世后,留下9歲的女兒和5歲的兒子。老朱把陳芳英的孩子當作親生骨肉來養育,傾注了全部父愛。

  可長大后,兒子小朱結交了一些游手好閑的青年,犯罪入獄。老朱恨鐵不成鋼,出獄時,不愿接小朱回家。出獄后,小朱把老朱趕出了家門,并揚言要殺掉繼父。老朱有家不敢回,只能睡在工地上的工棚里。

  有人給朱紀根出了個主意,你起訴離婚,法官就會做工作,你乘機回家。于是,老朱就向法院提出離婚。法庭上,陳芳英迫于兒子的壓力,怕鬧出人命,只好違心地同意離婚。

  老朱接到離婚判決書后,傻了眼。由于家庭財產在離婚中沒有分割,他依然只能流浪在外。又有人建議他打財產官司。

  陳燕萍終于知道了老朱內心的真實想法。她隨即找來了陳芳英,經過一番交談,得知陳芳英既怕失去兒子,又怕老朱受到傷害,離婚是迫于無奈。

  陳燕萍來到陳芳英家,找到了小朱。

  “他老朱休想進我家門,房子也別想得到。就是法院判了,他也別想進這個門。”小朱扔給陳燕萍的就是這句話。

  “小華子,我今天不是來跟你談房子的,我問你幾個問題,行嗎?”陳燕萍用母親獨有的溫柔而慈愛的眼光注視著小朱。

  “小華子,你愛自己的媽媽嗎?

  “我當然愛自己的媽媽了。我為了自己的媽媽,命都可以不要。”

  “你既然這么愛你的母親,就應當讓她好好的活著。如果你與老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你媽媽就同時失去了兩個她最愛的男人。你媽媽就算不死也會瘋掉。你忍心這樣做嗎?你這樣做也算是愛你媽媽嗎?更何況你繼父為你這個家庭辛苦了二十多年,你不懂得報恩,就因為幾句氣話,還要和他拼個你死我活,你還算個男人嗎?

  一席話說得小朱默默地低下了頭。當天黑下來的時候,陳燕萍要走了,小朱倚在門框上,若有所思地目送著陳燕萍離去。

  一天,小朱和女朋友定親的日期敲定了。這時陳燕萍又找來朱紀根,對他說:“老朱啊,你兒子要定親了,你可要回家有所表示啊,定親是你兒子的大喜之日,你去了小華子肯定不會趕你出門的。”

  見老朱還有些膽怯,陳燕萍繼續為他打氣:“不要怕,這是你和兒子和好的一個機會。”小朱訂婚那天,一直流浪在外的老朱終于回了一次家。

  畢竟朱紀根和陳芳英離婚了,朱紀根要想和陳芳英一家繼續生活在一起已經沒有合適的理由了,怎么辦呢?

  陳燕萍找來陳芳英,希望陳芳英主動到朱紀根的工棚去找回老朱。同時,陳燕萍了解到,小朱定親后想新造兩間房子,陳燕萍就出面幫小朱找村委會進行協調,小朱的房子造起來了。這時,朱紀根也撤訴了,老兩口重新走到了一起。

  現在,小朱已結婚生子,對老人也很孝順,老朱整天笑得合不攏嘴。

  又一個“妻離子散”的家庭重新聚合,重現和睦和諧。

  聽聞陳燕萍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紀明十分感慨,他對記者說:“陳燕萍的最大愿望是‘天下無訟’,這是很高的境界。她把每一次執法辦案都作為實現公平正義的過程,把每一次開庭審理都作為弘揚法治的過程,把每一次矛盾調解都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過程。她在平凡中堅持,在堅持中升華,甘作和諧路上的鋪路石。”

  采訪幾日,我們一行記者就要作別陳燕萍法官。臨別之前,我們來到長江邊,感受江陰園區的勃勃生機與活力,感受冬日長江的遼闊和安瀾。

  離靖江法院園區法庭幾公里處就是長江江邊。冬日的陽光,清冷而透徹,穿過薄霧,灑在江面上,一片粼粼的波光,望遠處,水天一色,和諧無垠。

  我又一次想起陳燕萍法官“天下無訟”的美好夢想。

  泰州,泰州,靖江,靖江,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上一直寄托著黎民百姓的安泰和諧的深厚祝福和希望。

  “天下無訟”,陳燕萍的泰州之夢,靖江之夢,雖然遙遠,依然動人心魄,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