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平凡樸實的中年女性,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她那雙明亮的眼睛和春天般溫暖的微笑。

   只有至真至純的人,才會在經歷40多載人生風雨之后還有這樣純凈的眼神。只有內心充滿陽光的人,才能面對滿心煩惱滿臉怨氣的人們保持這樣燦爛的笑容。

  這雙眼睛,看著失去女兒的媽媽欲哭無淚,聽著失去母愛的幼女呼喚媽媽,望著孤苦老人的佝僂背影時,總是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這份笑容始終掛在臉上,無論面對的是衣衫襤褸的老大爺,滿臉愁苦的老大媽,還是怨氣沖天的老大伯。

   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層女法官。雖然她不在高位,沒有很高的學歷,也沒辦過大案要案,更沒有著書立說,但是,她十四年如一日,不為名驅,不為利動,以她那純樸的為民情懷,笑對村民百姓,甘處家長里短,審理的3000多件案件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她以對待親人一樣的感情、一樣的方式、一樣的態度對待打官司的老百姓,把公平正義和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贏得當地人民群眾的真誠愛戴。老人們叫她“閨女”,同齡人稱她“大姐”,孩子們呼她“阿姨”、“法官媽媽”。

   20098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在一次會議上動情地向在座的全國大法官介紹了陳燕萍。王勝俊說:“群眾都說‘案子到陳法官手里,我們放心,心里踏實。’這種樸素的語言,就是對她的最高評價,說明她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法官’。”

  (一)

面對孤苦少女,她是慈祥的母親

 

   2002年8月29下午,一位60多歲的老奶奶找到陳燕萍辦公室,她要幫9歲的孫女起訴親生母親,請求給付生活費、醫療費和學費。

   陳燕萍像往常一樣耐心傾聽老奶奶的傾訴:小敏4歲起,爸爸因鼻癌住進醫院,3年后去世了,留下5萬多元債務。爸爸走后一個多月,媽媽也悄悄地跟了鄰村的男人,再也沒回來。7歲的小敏失去父母的愛,只好跟著奶奶艱難度日。最可悲的是,小敏1歲多時,左眼上方長了個瘤,后來右下巴又長出一個腫塊。

   現在,家里生活實在困難,小敏病情又在不斷惡化,奶奶不得不帶小敏去找媽媽,狠心的生母卻拒而不見。因此只好到法庭求助。

   談話間,辦公室的門輕輕推開了一條縫,露出了半張怪臉,陳燕萍一驚:“誰”?門又輕輕地關上了。奶奶說:“是那孩子。”陳燕萍把小敏喊進來,看著她低著頭,貓著腰,藏在奶奶的身后,陳燕萍一陣心酸。小敏低聲說:“阿姨,幫我找媽媽……”陳燕萍一下涌出眼淚:孩子要的不僅僅是每月一百元的撫育費,她要的是母愛啊!她摸著小敏的頭說:“阿姨一定為你找媽媽。”

   陳燕萍一次次上門去找小敏媽媽,但她始終不肯露面。多次通知她到庭應訴,都被拒絕。20032月,法庭依法判決:被告每月給付原告生活費100元,承擔醫療費、教育費。判決后,郵寄出的判決書因“查無此人”被退回。陳燕萍四處打聽小敏媽媽的下落,拉著小敏的手十幾次去尋找,但始終不見此人蹤影。

   陳燕萍當起小敏的“代理媽媽”。每逢節假日,陳燕萍總是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來到小敏家。小敏開學了,她送去學生用品,學雜費、伙食費;兒童節,她帶去她愛看的書和愛吃的小吃;春節到了,她給小敏添置新衣。鄰居們看到陳燕萍來了,老遠就會喊:小敏,你的“法官媽媽”來了。

小敏穿上了新衣服,背上了新書包,終于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安心坐在教室里上課了。

   小敏一天天長大,缺少父母關愛的她整日郁郁寡歡。最煎熬她的是臉上的兩個腫瘤。她難以承受周圍異樣的目光,總是把頭埋得很低。每次去探望小敏,看著她小兔子般怕見人的可憐模樣、沉默寡言的自閉狀態,陳燕萍總是一陣心痛。

   從此陳燕萍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小敏走出心理陰影,昂然面對生活。她用點點滴滴真誠的關懷,讓小敏覺著自己也是有人疼的孩子。小敏每次過生日,陳燕萍都帶上蛋糕在教室里和同學們一起祝賀她的生日。在陳燕萍的感染下,同學們不再嫌棄和取笑小敏了。看到小敏變得開朗起來,陳燕萍感覺自己真的就像她的親生母親。

   為給面部嚴重畸形的小敏治病,陳燕萍四處募捐籌款。5年來,她帶著小敏到靖江、南通、南京、上海等地多家醫院求醫,一次次滿懷希望而去,又一次次滿心失望而歸。

   2009年夏天,上海一家醫院終于答應為小敏做手術,陳燕萍喜極而泣。在動第一次手術前,陳燕萍緊張得兩夜都沒睡得著覺。醫生告訴她,手術難度和風險很大,下不了手術臺也是可能的,簽字時她的手一直在發抖。

   小敏進入檢查室前,一把摟住陳燕萍:“媽媽,我怕!”聽著這突如其來的稱呼,陳燕萍淚如泉涌,她抱住小敏:“不用怕,媽媽知道小敏很堅強,媽媽在外面等你。”

   終于,小敏額部左側一個足有兩公斤重的腫瘤被摘除。等待了11個小時的陳燕萍一把抱住了主刀大夫,不知說了多少個“謝謝”!

面對委屈的老人,她是孝順的女兒

   20069月的一天晌午,陳燕萍剛結束庭審走出法庭,一位白發蒼蒼的駝背老人顫顫巍巍跪到面前,渾濁的眼里含著淚花:“老爺,老爺,你一定要幫我爭個理啊!讓我兒子給我一口飯吃。”

   孫大爺81歲了,早年喪妻。憑著一手理發手藝,把一雙兒女拉扯大。1999年,孫大爺跟兒子兒媳鬧了別扭,一氣之下住到鄰村的女兒家里,這一住就是7年。這7年里,兒子似乎忘記世上還有這樣一位老父親。那天,老人早早就起了床,騎了20多里三輪車來到法庭,就是想見一見“老爺”,讓“老爺”主持公道。

   陳燕萍趕緊扶起老人。她攙著老人到食堂,給他打了一份飯菜,讓他邊吃邊講。聽了事情經過,陳燕萍辛酸不已:這個憨厚的老人,是因為傷心透頂才把親生兒子告上法庭的。她決心不讓老人再受傷害。

   第二天,陳燕萍就到老人的兒子孫某家做調解。見了面,孫某夫妻倆就數落起老人的種種不是:“這個老頭子脾氣太大了,跟誰都過不下去。”“這些年老頭子私房錢都給了女兒,憑什么要我們養他。”

   陳燕萍像大姐一樣厲聲責問:“是誰辛辛苦苦把你養大的?你多少年沒有見過父親了?要不是把你告到法庭,你是不是永遠不見這個爹了?”她語重心長地勸導:“老人這么大年紀了,做兒子的應該多包容。不管怎么樣,他始終是你的父親,盡孝心是天經地義的。”

   陳燕萍的話讓孫某羞愧難當。一個星期后,雙方達成協議:尊重老人意愿,孫大爺還住在女兒家,孫某每月提供100元生活費、30斤大米。

   孫大爺感激得老淚縱橫,要給陳燕萍下跪:“法師,法師,你真是我的大恩人!”

   陳燕萍趕緊扶住老人,對著耳背的他大聲說:“大爺啊,我不是老爺,也不是法師,我是法官。您就把我當女兒吧,有什么難處跟我說,我會幫您的。”

   辦案過程中,看著80多歲的老人每次都騎20多里的車來法庭,陳燕萍心疼不已,她囑咐老人有事打電話,不用親自來。

   有一次,陳燕萍塞給老人200元錢,再三叮嚀他不要騎車,這些錢就當路費。孫大爺無論如何不肯要。趁老人不注意,陳燕萍還是將200元錢塞進他的口袋。孫大爺回家后發現了200元錢,第二天又騎車給陳燕萍送過來。陳燕萍又心疼又內疚,責怪自己害得老人又跑一趟。

   之后,陳燕萍經常看望老人,不時塞點錢給他,但老人怎么也不肯收。提起陳燕萍,孫大爺就會很開心:“好閨女啊!”

面對煩惱的當事人,她是真誠的姐妹

   20095月的一天,陳燕萍打電話給一起離婚案的被告張強,通知開庭時間。得知張強腿傷,她以為只是普通的扭傷,就將開庭日期延遲了20多天。開庭那天,陳燕萍因為出差委托同事審理。

   原來張強不是一般的腿傷,而是因為車禍下肢癱瘓。

   陳燕萍得知后心里極為不安,后悔當初電話里沒有多問幾句。如果事先了解張強的身體情況,自己一定會去現場進行調處,就不會讓他受這份折騰。幾天后,她來到張強家中表示歉意。

   推開新橋鎮張強家的門,黑乎乎的屋里,一股令人作嘔的臭味迎面而來。而陳燕萍卻若無其事地進了屋。屋內窗戶上透進來的光線,照見張強躺在床上,胡子拉碴,精神萎靡,手里拿著一根竹棍,面對著開得山響的電視機,盯著屏幕上那只奔逃的羚羊。善解人意的陳燕萍知道,看電視是張強平日的精神依賴,沒去關電視,而是走到窗口,準備打開窗戶。這時張強大聲地說:“不要開,待會兒沒人關的。”陳燕萍說:“沒事的,走的時候我會關上的。多換換氣,對你身體有好處。”張強這才把目光轉向了眼前的這位女法官。

  陳燕萍坐到張強的床邊,滿懷歉意地說:“我真的不知道你傷成這樣,那天不應該傳喚你到法庭去,我向你道歉!”接著她試了試床上方的吊環,勉勵張強要努力鍛煉,爭取早日能夠生活自理。“有什么想法提出來,我來解決,你要相信我。”

   張強斷斷續續地講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看到陳燕萍要走,張強撐起身子,拿起竹棍關掉了電視。他聲音哽咽:“每次一有人來,都捂著鼻子離我遠遠的,從不正眼看我,你是第一個不嫌我臟、不嫌我臭,還這么近的和我談心的人,今后我都聽你的!”

   不久前記者到張強家采訪,看到這個曾經精神崩潰的中年男子,已經擺脫了車禍、離婚的陰影,如今神情愉快、一身整潔地坐在輪椅上正和鄰居下棋娛樂,再也不是整天窩在床上,不敢見人了。他告訴記者,后來陳燕萍多次做工作,讓他們夫妻和好,但妻子就是不肯,強扭的瓜不甜,離就離吧,現在天天鍛煉身體,生活也能自理了。他說,是陳燕萍的溫情重燃他生活的信心,人生的路還有很長,自己要過好每一天。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在靖江采訪,記者聽到許許多多關于陳燕萍的這類故事。

   15歲的張虎在為小作坊做工時手指被壓斷,拉著孩子斷指的小手,陳燕萍感覺到母親一樣的心疼,忍不住熱淚盈眶。經過不懈的努力,她為小張虎主持了公道。

   為了幫助遭受不孝子虐待的老人,她一次次上門,像大姐一樣耐心地教育、開導,終于馴服了脾氣暴躁的兒子。老人說:“您這是救了我們一家子!”

   一位因失去孩子監護權的當事人,在要走向絕路的時候,是陳燕萍及時制止、勸導,幫助她學會了裁縫手藝,如今還當上了老板,重新得到了孩子的監護權。

   一位離了婚的女當事人對生活失去信心,陳燕萍鼓勵她自強自立,并幫她辦證、選址、籌資,成功地開了家美容店。

   為了給家境貧寒、五級傷殘的車禍當事人拿到救命的錢,她日夜兼程不遠千里,從靖江趕往吉林遼源,一路上,住小店,坐大車,吃方便面,不用當事人的一分錢。

   多少失去生活信心的當事人,在她的鼓勵、教育、幫助下重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多少老人在她千方百計的努力下重新有了生活的著落;多少不孝之子在她的感召下,喚醒了良知。

   對于許多身處逆境的當事人來說,陳燕萍就是最親的親人。

  (二)

   因為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她才能14年如一日扎根基層,用全部身心守護公平正義,踐行人民法官為人民的諾言

  “我要陳法官審我的案子。她審,輸了我也服。”在靖江法院園區法庭,經常有當事人提出這樣的要求。

  在當地,陳燕萍已經成為群眾最為信服的法官。從事法院工作的同志最清楚“信服”二字的分量。對于身處矛盾復雜、糾紛頻出的農村法庭,要讓百姓信服,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1996年春天,在靖江法院機關工作的陳燕萍,主動要求到基層人民法庭工作。農村法庭環境艱苦,人少案多,交通不便。陳燕萍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環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辦案中去。白天忙著發傳票、調解、開庭,晚上忙著寫判決書、查閱案卷等,經常忙得暈頭轉向,累得腰酸背痛。下班以后,總是在同事們的一再催促下,她才放下手中的案卷,踏上回家的路。一年下來,陳燕萍成為全院辦案“狀元”,以勤奮、堅韌的作風贏得了同事的敬佩。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舊的案件還沒處理完,新的案件又來了,年均辦案200件以上,最忙的時候一天開3個庭,連水都不敢喝??怕上廁所。忙狠了,頭痛得要用力敲打。3年前,女兒中考沒考好,陳燕萍自責了好一陣,并且萌發了“調上去”的念頭,但最終沒有開口。

   農村法庭的艱苦條件,對一位女同志來說尤其艱辛。而對她這種凡事認真的人,更要付出加倍的心血和汗水。為了利用送達的機會了解案情、爭取調解,她總是盡可能親自送達傳票。到法庭半年后的一天,因案子的被告白天在外打工,傳票只能在晚上送達。陳燕萍下班后騎著自行車來到被告家,一直坐在他家門口等到晚上8點多鐘才見到當事人。在回來的路上,突然一陣狂風暴雨,路上泥濘難行,陳燕萍艱難地推著自行車,由于天黑看不清道路,她一頭跌進溝里,自行車整個壓在她身上。陳燕萍哭了,淚水和著雨水順著她的臉流下來。后來,在一位村民的幫助下,她才安全回到了家。

   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培成形象地概括:“陳燕萍辦案有‘三多’:走路多,說話多,流淚多。”她工作的園區法庭所轄20多平方公里鎮村,人們經常見到陳燕萍走訪當事人家庭、深入田間地頭的身影。

   陳燕萍告訴記者:“我審的不是什么大案要案,但一個農民一生也許就打一次官司,對他們來說,他們的案子就是大案要案。做法官的,就要用心去做,讓原告放心、被告心服。”

   同事們說,陳燕萍有“道德潔癖”。在21年的法官生涯中,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只要提起陳燕萍,老百姓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這個人,硬氣!”

   20075月,陳燕萍審理一起離婚案件。判決的前一天,女方父親將一個紅包送到陳燕萍辦公室,請求她幫忙。陳燕萍婉言拒絕,并勸告不要干涉女兒的婚姻。女方父親以為她嫌錢少,又從口袋里摸出一沓鈔票。陳燕萍板起面孔,對他進行了嚴厲地批評。

   在一起借貸糾紛中,被告是陳燕萍愛人一個情同手足的朋友,他托陳燕萍愛人為其說情。丈夫明知陳燕萍不會答應,但拗不過面子,還是破例向她開了口。但陳燕萍并沒有因此而網開一面,而是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依法判決被告敗訴。被告接到判決書后感嘆:“陳燕萍真是認法不認人。”

   靖江律師季冬說:“我們當地同仁都知道,如果案子在陳燕萍手上,你不用去做工作,也不用擔心她被對方做了工作。在法庭上我們打過無數交道,平時若偶然相遇,只會相視一笑,打個招呼。我想,這種相視一笑,也許就是法官與律師關系的最佳詮釋吧。”

   因為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她才能把對黨的忠誠體現在調處每一個案件上,把黨的溫暖傳送到千家萬戶

   農村法庭審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家長里短、鄰里紛爭的小案,但案件的處理結果卻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一個鄰里糾紛沒處理好,說不定能鬧出人命官司。

   陳燕萍從來不以審結案件為目標,而是自覺地以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為己任,努力做到審結一件案件,溫暖一方民心,促進一方和諧。她秉持調解優先的原則,用一片真情去努力解開當事人的心結,化干戈為玉帛,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這是一起債務糾紛。一家漁輪廠急需資金而以高利方式向農民集資,在沒有及時還款的情況下被6位農民告上了法庭。陳燕萍想,企業發展不容易,農民的錢來得更不容易。她沒有簡單地按有關法律規定駁回原告的起訴,而是開始了艱苦的調解。時值隆冬季節,陳燕萍十多次地往返企業和農民家中。最后雙方達成協議,漁輪廠變賣鋼板,歸還了100多萬元的集資款。企業廠長也被陳燕萍的精神感動:“陳法官吃了這么多的苦,于情于理于法,我們也不能讓她再跑了。”

   這是一起離婚案。被告樊某刑滿剛剛出獄就接到離婚起訴書。他長跪在地,請求法官不要判決離婚,表示愿意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陳燕萍了解到,樊某夫婦有一定的感情基礎,離婚將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便努力進行調解。經過一次次耐心溝通,陳燕萍的真情打動了原告及其父母,女方主動申請撤訴。一個家保住了,樊某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

 這是一起房屋確權糾紛。經過多次開庭調解,原、被告和律師都認為調解無望了,但陳燕萍還是堅持要調到底,在她執著堅持和反復努力下,最終原、被告握手言和。

 這是一起親兄弟因瑣事引起的糾紛,在親友、村干部多次調解未能見效之后鬧上法庭。陳燕萍先后十多次進村,請來了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道調解,講情、講法、講理多管齊下,最后是兄弟倆盡釋前嫌。

   在陳燕萍的努力下,多少劍拔弩張的鄰里一笑泯恩仇,多少瀕臨破裂的家庭破鏡重圓,多少曾經對簿公堂的伙伴重新合作……

   陳燕萍認為,作為一名法官,要有大局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008年下半年,某民營企業的13名員工為養老保險把企業主告上了法庭。陳燕萍擔心此案急于處理,會引發群體性事件,她和同事們多次到這家企業調研,查明是非,安排企業領導跟這13名員工分別對話。調解那一天,從早上8點談到晚上8點。陳燕萍本來就感冒發燒,扁桃體發炎,最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只得用打手勢來處理矛盾,直到最后一名職工算完賬簽上字才離開。該企業根據法庭提出的司法建議,對同類職工也進行了補償,從而避免了一起群體事件。由于對員工的補償分期兌現,又給了這個企業生產自救的條件,如今這個民營企業更加興旺了。

   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紀明說:“陳燕萍不僅努力做好審理案件的工作,而且做了大量社會工作,及時化解了許多矛盾糾紛。她不僅是模范的司法工作者,也是優秀的黨的基層工作者。”

   離開靖江時,記者在留言簿上留下這樣的評價:真善美的化身。無論作為一個人,還是作為一個法官,陳燕萍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體現著真誠、善良和美好的人格特質。這樣的為人肯定不是偶然的,我們從她的成長經歷中找到了答案。

   陳燕萍的父親陳廣從小參加新四軍。解放后,父母都成為蘇北一所麻風醫院的醫生。為了隔絕傳染,從小鎮到麻風醫院,架了3座吊橋。20多年里,父母風雨無阻,每天穿梭其間。有兩件事深深刻在陳燕萍的腦海里:一次,一位老人被濃痰哽住了,隨時都有窒息的可能,父親當即口對口給老人吸痰;一次,病人給母親送了自己一針一線縫好的鞋底,盡管這鞋底有可能是傳染源,但母親還是用消毒水泡了一個星期以后,讓女兒穿上了。

   父母視病人為親人,尊重他人的生命與人格,關心弱者、同情弱者的品格,深深地留在了陳燕萍幼小的心靈里。她告訴記者:“父親常教導我,當法官跟做醫生一樣,首先要立德,要有體恤之心。有一顆善良的心,才會有一顆公正的心。”

   父母的影響熏陶,黨和人民的培養教育,基層工作的刻苦磨練,對群眾疾苦的深刻體恤,造就了一位始終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的模范法官和優秀共產黨員。

 

  陳燕萍檔案

 

   女,19644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歷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現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陰園區人民法庭副庭長。

   先后多次榮立人民法院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先后榮獲“泰州市共產黨員標兵”、“江蘇省十佳法官”、“江蘇省十大女杰”、“江蘇省人民滿意公務員”、“全國人民法庭優秀法官”、“全國優秀女法官”、“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模范法官”等榮譽稱號。

 

真誠為百姓的基層好法官

論向陳燕萍法官學習

本報評論員

 

   她在基層人民法庭工作14年,處理了3100多件案件,平均每個工作日處理一起案件,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14年扎根基層,她將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審判事業;14年扎根基層,她贏得了一方百姓的信服和稱贊;14年扎根基層,她以堅定的信念踐行著人民法官為人民的諾言。她,就是全國模范法官陳燕萍。

   陳燕萍的先進事跡,展現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黨員和基層法官的光輝形象,展現了人民法官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精神風貌。陳燕萍是真誠為百姓、公正建和諧的基層好法官,是新時期人民法官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優秀代表,是踐行“三個至上”指導思想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杰出楷模,是全國政法干警的學習榜樣。 

   平凡鑄就偉大,樸實孕育光華。陳燕萍忠于人民法官的職責,源于人民法官為人民的情懷。在陳燕萍心里,老百姓最親,人民利益最重。聽到群眾冤屈,她熱淚盈眶;解決群眾難題,她不辭辛苦;調解化解糾紛,她不惜心血。在她的心目中,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把小案當大案來辦。“法官要用心去做,只有用心才能當好法官。”這是陳燕萍多年的工作感受,更是陳燕萍心系百姓、堅守正義、公正辦案、融情于法的不懈追求。真誠為百姓,公正建和諧,這正是陳燕萍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善良與威嚴同在的司法柔情、處處為群眾著想的百姓情懷。

陳燕萍的事跡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只有公正司法、廉潔辦案,才能履行好人民法官的神圣職責;只有真心貼近群眾,用真情化解糾紛,才能在人民群眾中樹立法官的崇高威信。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本職,敬業愛崗,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我們向陳燕萍同志學習,核心就是要學習她的“真心真情真愛”:全心全意為基層服務,對工作傾心負責,以真心贏得老百姓的信任;用對老百姓親人般的真情來化解矛盾,創造和諧;愛事業、愛百姓、愛家庭、愛自己,通過真愛感動人、教化人。

   希望全國各級人民法院迅速掀起向陳燕萍同志學習熱潮,并把學習活動與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在全國法院涌現出更多“真誠為百姓、公正建和諧”的人民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