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法官媽媽”陳燕萍舉案說情
作者:王國柱 發布時間:2009-12-28 瀏覽次數:2165
靖江人民法院江陰園區人民法庭副庭長陳燕萍,因同情、救助面部嚴重畸形、被生母“遺棄”的案件當事人??女孩小敏,被人親切地稱為“法官媽媽”。
“法官媽媽”坐在審判席,主持正義,有著威嚴的一面;作為女性,看到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的困難群眾,馬上心生柔情,甚至會流下同情的眼淚。憑借一腔柔情,本著“案結事了情未了”的原則,在14年的法官生涯中,陳燕萍主審了3000多件,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近日,記者走進靖江探訪這個愛流淚的“法官媽媽”,試圖找出其創造神話的秘密。
救助面部畸形的遺棄女小敏,她被稱為“法官媽媽”
“準備幫她是因為心疼她”
談起當初救助小敏,如今的陳燕萍仍然激動不已。2002年,靖江市新橋鎮9歲殘疾女孩何小敏,在爸爸去世后,媽媽離家出走,爺爺奶奶年邁,無法生活的小敏將親生媽媽告上了法庭。當時承辦該案的陳燕萍初見小敏時,被其那張被巨型腫瘤擠壓變形的臉驚呆了,聽著小敏“我要媽媽”撕心裂肺的呼喊,她的心都碎了,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孩子不要哭,我給你找媽媽”,陳燕萍接下案子后,開始四處尋找小敏離家出走的媽媽。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小敏媽媽并不買她的賬,拒絕到庭不算,還用水潑她,用掃帚趕她。事情陷入僵局后,陳燕萍勸小敏的奶奶不妨把案子放一放,先醫治小敏臉上的腫瘤,“或許,看好小敏的病,她媽媽就會回心轉意了。”
奶奶答應后,陳燕萍望著可憐的小敏心疼不已,感覺上天對這個女孩太不公了,沒了爸爸,走了媽媽,還生了一臉的腫瘤,幾乎沒有“人形”。最后,下定決心的她,摟著小敏說:“孩子不要擔心,找不回媽媽,我現在就是你的媽媽。”從此,陳燕萍拉著殘疾的小敏,四處尋醫問藥。
“爸爸一巴掌教會我愛別人”
法官秉公執法是其本分,而對案件當事人的生活進行救助,顯然是“分外之事”。對于記者“為何不怕背包袱去救助小敏”的疑問,陳燕萍介紹,這種“多余”的愛心事實上是爸爸給的。
陳燕萍出生在鹽城一個干部家庭,爸爸是位軍醫,專業后在當地步鳳鎮麻風病醫院工作,她兩歲就跟隨父親來到醫院。麻風病病人由于病情的緣故,大多數人手足、面部、骨骼變形嚴重,眉毛、頭發都掉光,樣子非常恐怖。她7歲時,一次跟著當地農村孩子對著病人喊“丑八怪”,恰巧被父親聽到了,父親狠狠地給了她一記耳光,見一向心疼她的爸爸如此動怒,她馬上委屈地哭了,可爸爸絲毫沒有理會她,只是一字一句地對她說:“麻風病人沒有別的稱呼,只是病人,他們和我一樣有人格,你要學會尊重他們。”從此,陳燕萍再沒有“罵”過麻風病人。
在一般人看來,當年臉上長著巨型腫瘤的小敏是非常“怕人”的,但愛在心中生根的陳燕萍,心生同情的同時沒有一點點歧視。為小敏求醫,走在南京、上海大都市的街頭,在他人異樣的眼光下,她大大方方牽著小敏的手;在顧客眾多的肯德基店內,她帶著小敏讓她第一次品嘗了洋快餐。
“救小敏,流了數不清的淚”
為給面部嚴重畸形的小敏看病,從2003年開始,陳燕萍先后多次帶著小敏來到南京多家醫院,醫院確診小敏患的是神經纖維瘤,由于瘤體太大,手術難度高,這些醫院最后都選擇了“拒絕”。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后,陳燕萍都哭了。2007年3月,陳燕萍輾轉聯系到了上海九院整復外科專家,專家會診后確定可以為小敏進行手術。
一直陪同小敏看病的奶奶接受記者訪問時說,為給小敏看病,“法官媽媽”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每次被醫院拒絕后,她馬上就哭了,“淌的眼淚比我還多。”如今,陳燕萍回顧當年小敏動手術前的情景時還雙眼含淚:“醫生說,手術風險很大,說不定上了手術臺就下不來,我害怕極了,整夜整夜睡不著。”
在一般人看來,陳燕萍救助小敏只是件“好人好事”,然而,靖江人民法院院長何能不這樣看。他說,陳燕萍向案件當事人、殘疾女孩小敏伸出援手,看似偶然,實際是其一貫的“作風”。作為法官,陳燕萍在體現法律威嚴和公正的同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在辦案中為困難群眾、為案件雙方解決實際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救助“走投無路”的小敏便成了她“習慣”的做法。
有一絲可能她都盡全力調解
陳燕萍審結的所有案件中,有70%是通過調解解決矛盾的。用陳燕萍的話來說,打官司的雙方通常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里鄉親,甚至是親屬,不能打了官司就結了仇,因此,在日常的審判工作中,只要案子有1%的調解可能,她都要做100%的努力。
打官司的雙方又成了一家人
20多年前,老朱上門與帶有一兒一女的陳嫂結了婚。前不久,老兩口因瑣事離了婚,進而向法院提出了分割房產的訴訟。陳燕萍上門了解情況, 陳嫂兒子威脅房子假如判給朱某,他就與朱某“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細心的陳燕萍走訪后了解到,老夫妻兩人的感情并沒有真正破裂,老朱有主動和好的意思。因此陳燕萍沒有急著開庭,而是做起了“和”的工作。她先后多次找陳嫂和她的兒子談心,找來陳嫂表妹、兒子的對象和鄰居幫助做工作。陳嫂兒子定親那天,陳燕萍給老朱出主意,叫他主動幫助陳嫂兒子張羅親事,并給準兒媳婦送個紅包。通過多方努力,雙方終于拉近了距離。再后來,陳燕萍又幫老朱向有關方面反映,解決了他家的住房困難,最終使一家人又重歸于好。
打贏官司他卻給法院送來一把刀
陳燕萍說,法律規定是剛性的,判決結果也是冷冰冰的,但審理的過程應該是溫暖的,法官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讓當事人感受到這種溫暖。法官用溫暖之心對待每一案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可以挽救一條生命,甚至是一個家庭。
有一年臘月二十的早上,外面大雪紛飛,陳燕萍剛到單位,就看見一位男子身裹破棉襖,腰扎粗布帶,蜷縮在法庭門口。她急忙把他扶到屋里,遞上一杯熱茶,讓他坐下來“有話慢慢說”。那男子顫抖著接過茶杯說:“我是山東來告狀的。兩年前,我把建材賣給這兒一個姓楊的,我來了十幾趟,他們就是不給錢。”陳燕萍和另一個法官當場立案,找到了被告,在他們耐心疏導下,被告當即付給原告7萬多元材料款。山東漢子接過錢就走了。當天下午快下班時,那位山東漢子又返回法院,他是專門來送錦旗的。令大家意料不到的是,他從破棉襖里摸出一把雪亮的尖刀擺在桌上,并激動地說,“原打算這次再要不到錢,我就不活了,多虧你們救了我。”
“出現場”調解讓當事人感動得哭了
在一般人眼里,法官就該坐在審判席上,依法判決。但為最大程度地了解案情,爭取案件能成功調解,“出現場”成了陳燕萍的習慣。
三年前,靖江新橋鎮張強遭遇車禍,雙腿癱瘓,妻子仲某提出離婚要求,張強堅決不同意。今年5月初,張強的離婚案開庭。開庭當日,負責該案審理的陳燕萍恰巧外出,便委托同事代為審理。當天張強被家人從幾十公里外抬到了法庭上。事后,陳燕萍了解到了張強的情況,非常自責。
春寒料峭的一天,陳燕萍驅車數十公里走進了張強的小屋,只見昏暗的房間,電視機閃著雪花,一股腥臭味撲鼻而來。陳燕萍剛要開窗換氣,被床上的張強攔住:“不要開,你走了沒有人關。”“你放心,我走了我會關上的,”陳燕萍說完在張強的床邊坐下,張強失聲痛哭:“癱瘓以來,所有走進這個屋子的人,總是先關電視,然后遠遠地站著和我說話,你是第一個沒有把電視關掉,還這么近和我說話的人。這個官司,我聽你的。”后來,仲某經陳燕萍的明理釋法,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主動放棄婚后共同建造的樓房中屬于自己的份額,作為撫養費送給了張強,雙方在離婚調解書上簽了字。
就這樣,掌握法槌的陳燕萍,憑借女性的柔情,用愛心執法,贏得了百姓交口稱贊,“案子交給陳法官我們放心”,成了當地人一句口頭禪。采訪臨別,陳燕萍說她還有兩個心愿:“希望小敏早日康復,跟親生媽媽早日團聚;盼望我們的法制更加完善,鄉村更加美好。”
■相關新聞
王國生等省領導看望陳燕萍
本報訊 25?26日,省委副書記王國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祥國,省法院院長公丕祥到靖江看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國先進典型陳燕萍,并與正在靖江采訪陳燕萍先進事跡的中央新聞單位同志進行座談。
王國生說,先進典型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時代先鋒和行動楷模,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是我省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陳燕萍等先進典型,植根于基層、植根于群眾、植根于實踐,讓群眾親身感受到先進典型就在身邊,大大增強了學習實踐活動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