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鄉村法庭綻放
作者:王芳 發布時間:2013-09-22 瀏覽次數:1856
1985年,徐峰通過社會公開招干,躊躇滿志地邁進了武進法院的大門。從此,他便與法律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一路走來,從書記員、助審員到審判員,從條件簡陋、地處城區邊緣的卜弋法庭、橫林法庭,“轉戰”奔牛法庭,18個春夏秋冬,徐峰青春的足跡踏遍了轄區的村村落落,溝溝壑壑,當年那個身材清瘦、略帶靦腆的毛頭小伙,已經成長為民商審判業務嫻熟,群眾貼心尊敬的“平民法官”。
2003年3月,剛剛組建的新北區法院急缺業務骨干,尤其是案件“大戶”——民商事審判庭,當時僅有9名審判人員,而那年的民商事案件收案數卻達到了1000余件。得知這些情況后,徐峰二話沒說“應征上崗”,加入了新北區法院民商事庭審判一線。同事們想不通,挖苦他道:“以為聘你去做庭長呢,還是到民庭當‘苦力’?你到底圖啥?”徐峰笑笑:“嘿嘿!只要對得起胸前的天平,為老百姓多做幾件實事,不虛度光陰,我就心滿意足了。”
也許因為徐峰屬羊,他渾身上下總有著使不完的干勁和勇往直前地工作激情。無論是庭審駕馭、組織調解還是業務技能,他都處處“領跑”。進新北法院頭一年,9個月就審結各類民商案件221件,接下來的幾年中,結案數字更是一路飆升:2004年282件,2005年316件……以高結案率、高調撤率、低上訴率、零發改率連續數年位居全庭第一。2008年,徐峰被調到新北區法院新成立的孟河法庭擔任副庭長,他沒有辜負組織對他的信任和期望,再次創下了2009年審結424件,2010年審結445件的全市法院民事審判辦案之最,受到了社會各界及同行們的普遍贊譽和刮目相看。由此,省民事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市優秀法官、第四屆常州市“十佳法官”、區“十佳政法干警”、院“十佳法官”等……一個又一個耀眼的光環就像幸運之神,緊緊跟隨著他,今年4月,他又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個人二等功稱號。
孟河法庭地處常州西北部,總面積240多平方公里,轄區有羅溪、孟河、西夏墅等4個鄉鎮,常住人口24萬多。就是這樣一個只有7名審判人員的小法庭,年均收案就高達2000余件,比例嚴重失調。由于法庭人手緊,案件多壓力大,而審判一線大都是剛剛入門的年輕法官,他們雖然法律理論功底深厚,但缺乏一定的審判實踐經驗,使得這位主管業務的“老將”,義不容辭挑起了民商案件的“大梁”,“承包”了庭里所有的疑難雜案。為了提高辦案效率,從周一到周五,徐峰幾乎天天都要開四、五個庭,每天的工作就像一個高速轉動的陀螺,剛接待完來訪當事人,就去開庭,剛開完庭又去辦理委托評估或勘驗現場的事。為了不耽擱時間辦案,徐峰常常利用晚上和雙休日來制作法律文書和完成庭前準備工作。對他而言,吃盒飯,挑燈夜戰;睡躺椅,已是家常便飯了。2011年至今,他已成功辦結各類疑難雜案330件。
基層法庭是社會的最前沿,老百姓大都法律意識淡薄,往往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鬧上公堂。徐峰周而復始如此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同事們看了實在心疼。畢竟人到中年了,勸他不要太勞累,有些案子依法簡單一判了之算了。可在他心里,老百姓就是上帝,他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難再累,只要有一線希望也要盡全力讓他們滿意而歸。
新北區春江鎮的周某和張某既是親戚,又是隔壁鄰居,關系一直不錯。可近年兩家卻因為一些生活瑣事有些誤會,產生了矛盾,從而變得水火不容,動輒就為小事炒得雞犬不寧。村干部多次上門調和,一點不起作用,矛盾反而愈演愈烈。2009年10月,周某一紙訴狀把張某告上了法庭,稱張某未經允許,擅自在他家的圍墻上搭“山墻”,還在他家的廚房窗戶下面搭建雞窩,請求法庭判令張某立即拆除這些“違章搭建”。閱過卷后,徐峰親自下農村到兩位老人的住地了解情況。一番現場勘察后,他分別對兩位老人做調解疏導,并向二老釋明法律,可是二老情緒激動,周某堅決要求法庭“硬判”。看到昔日的好親戚,好鄰居如今為家事劍拔弩張,爭得面紅耳赤,徐峰真有些“于心不忍”。心想:如果依法一判了之,這兩家的關系將會徹底瓦解,冤冤相報何時了啊?他決心再下點功夫,徹底打開二老的心結,真正達到案結事了。便安撫了老人一番,請老人再換位思考一下,擇日到庭處理。一個月后,徐峰見時機成熟,把兩位老人約到了法庭。接過徐峰遞上的兩杯熱茶,老人的情緒漸漸平穩了許多。然后他語重心長地說:“一代官司三代仇。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就會少一些怨氣和煩惱。不要為了‘爭口氣’而丟了世代的緣分,多不值啊……”這些看似尋常、普通的話語,卻深深打動了兩位老人的心,二老自覺慚愧,當場簽訂了調解協議,言歸于好。
作一名基層法庭法官,不僅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還要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成為一個熟練掌握各種審判業務技能的“雜家”,否則審理案件很難做到游刃有余,讓當事人心服口服。只要有空,徐峰從不放棄給自己“充氧”。平時除了學習各類民、商事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外,他還積極探尋適合國情、民情及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糾紛的有效途徑,使審判更接近經濟形勢,適應政策調整,滿足民眾司法需求。因此,案件一到手,徐峰馬上就能推斷出案件性質、爭議焦點,然后緊扣主題拎出解決思路。
除了這些,徐峰辦案還非常細心、真心和“多心”。有這樣一起案件,印象很深。今年年初,他受理了一樁欠款糾紛。常州西夏墅鎮一家生產化工材料的企業因拖欠某實業總公司908350元巨額土地轉讓款被告到了法院。該企業門衛親自簽收了法院送達的應訴材料和傳票,可開庭當日,企業竟無人到庭應訴。法院依法定程序做出了缺席判決:判令企業支付欠款和違約金。書記員正要將打好判決書蓋章,被徐峰“叫停”了。多年的審判經驗和直覺提醒他:會不會是被告出差呢?辦企業不容易,有必要跟被告溝通一下,畢竟是一比不小的違約金吶!于是,他想方設法找到了企業法人的電話。果不其然,電話那頭的企業老總竟不知此事,原來是門衛疏忽大意忘記告知。為表誠意,企業老總立馬趕到了法庭,在徐峰的主持下當場與實業總公司達成了調解協議,并按文書規定的時間履行了還款義務。事情處理完了,當事雙方對徐峰的愛民情懷贊不絕口,企業老總緊緊攥著他的手,眼里充滿了感激。
徐峰的事跡,如他所言,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有的只是一名基層普通法官對法律事業的滿腔熱忱和對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他以“真情護正義,公平促和諧”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把簡單事情辦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