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存在問題探析
作者:周萬春 發布時間:2013-09-17 瀏覽次數:853
[摘要]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依法行政最根本的其實是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行政權力的行使,基本要求就是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規來辦事。目前我國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存在的問題也較多。筆者認為可以從進一步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加強行政執法審查和行政復議工作等方面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關鍵詞] 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信息;程序
黨的十八大上,明確把"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就"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對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現階段,隨著我國依法行政的不斷推進,我國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水平與過去相比進步很大,但從總體上看,它的上升空間還是很大的,因為目前的行政執法狀況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也很多,有主觀因素也由客觀因素,比如一些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觀念,或者是本身行政制度上的缺陷等等,都會造成違法的行政行為,破壞了政府的形象、侵害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踐踏了法律的尊嚴,最終影響到實現我國依法治國的法制化進程。本文從兩個依法行政案例入手來分析和探討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縣級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提供基礎。
一、 依法行政案例簡介
案例一:某市有限公司訴該市規劃局信息公開一案
基本案情:原告某市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5日向被告該市規劃局郵寄了六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要求被告以紙面快遞郵寄方式向原告公開對北京東路88號房屋(以下簡稱"88號房屋")進行拆遷和建設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包括附件、附圖)及其申報材料等六項政府信息。被告規劃局于2011年3月17日以書面形式向原告快遞郵寄公開了六項政府信息中的兩項政府信息內容,其余四項未予公開。對于未公開的思想內容,被告僅僅通過電話告知原告不能公開的原因以及需要原告更改申請的事項等,但未以書面形式予以告知。
在本案審理期間,被告于2011年9月28日向原告作出書面告知,告知原告"你單位要求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較多,有的信息不存在,有的內容描述不準確,有的涉及第三方的商業秘密,因此,我局只能向你單位提供部分可以確認的信息,……現以書面形式再次告知你單位,我局將根據你單位更改后的申請內容,依法公開相關信息"。
法院判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條第三、四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一條,判決確認被告規劃局針對與昂偶啊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中未予公開的內容未給予告知的行為違法。
案例二:張某訴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
基本案情:2012年5月10日,原告張某所在的位于該市健康西路57號A棟204號房屋被拆除。同年5月17日,原告向被告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寄出《查處申請書》,請求被告查處違法拆遷行為。被告于2012年5月20日收到查處申請書后,對原告申請查處的事項予以調查了解。同年6月1日,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辦公室向被告作出書面情況匯報。因原告向市紀委反映被告行政不作為,同年8月6日,被告將相關情況向市紀委作出書面匯報。由于一直未能聯系上原告本人,所以被告未能對原告作出書面回復。后,原告向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提起行政復議,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于2012年12月23日作出《[2012]蘇建行復(決)字145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被告就原告申請查處事項作出的相關行政行為。
法院判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三)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條第二款之規定,判決責令被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對原告張某的申請予以答復。
二、 行政機關敗訴原因淺析
(一) 行政機關對法律法規研究不深
案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無論政府信息能否提供,行政機關都應作出回應,都有告知的義務。屬于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屬于不予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依法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或該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對能夠確定該政府信息的公開機關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聯系方式;申請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稐l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告知的方式,但此行為屬于行政機關針對申請人的書面申請所作出的回復,應當采用書面告知形式。本案中,針對原告六項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被告在法定期限內公開了其中的兩項政府信息,對于其余四項政府信息和上述已公開的兩項政府信息中的申報材料能否公開以及相應理由,被告未采用書面形式予以告知,不符合相關規定。鑒于被告在本案審理期間已經向原告作出書面告知,但原告經法院依法釋明,仍堅持訴訟,故應確認被告不予告知行為違法。案例二,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是指申請人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不予答復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本案中,原告于2012年5月17日向被告寄出《查處申請書》,被告于同年5月20日收到該《查處申請書》,原告認為被告未及時履行法定職責,有權提起訴訟。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被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是本市負責管理房屋拆遷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本案中,原告申請被告查處其所有的位于本市健康西路57號A棟204號房屋未簽訂拆遷協議繼被強行拆除的行為,被告自收到原告申請之日起60日內未對原告予以書面答復,屬不履行法定職責。
(二)行政機關程序意識不強
針對行政相對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中不能或無法公開部分,被告未能予以書面告知或答復,而僅僅通過電話通知的形式告知申請人修改相關申請事項,顯然不符合相關程序規定。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收到申請人申請之日起60日內必須給予與申請人書面答復。
綜上,縣(區)級政府及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中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法律意識較淡薄,部分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行政執法目的有利益化趨勢,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推進;三是行政執法重實體、輕程序,對程序的正當性關注較少,審查程序把握不夠嚴格;四是基層行政執法力量相對不足,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執法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等。
三、 對行政機關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建議
從司法審查層面看,建議行政機關通過以下途徑加強依
法行政工作:
(一)加強行政矛盾糾紛的溝通和協調工作
當前,行政訴訟案件涉訴上訪及涉穩定因素增多,要有效化解行政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協調和解是首選的解決途徑。因此,行政機關要從踐行科學發展觀和維護社會穩定角度,提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充分重視法院提出的協調建議,做好在訴訟前、訴訟中、訴訟后各個階段的溝通和協調工作,共同構建行政爭議預防化解綜合調處機制,防范和化解行政爭議印發的社會矛盾。
(二) 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一是堅持領導干部學法制度。縣區各級行政機關應積極貫徹落實領導干部學法制度,通過法制講座、集體學法等形式,使領導帆布掌握了解有關法律法律規,提高領導干部對依法行政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堅持行政執法人員專業培訓制度。行政機關尤其是案件多發和敗訴較為集中的部門,要在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為民、務實、清廉"教育的同時,加強行政訴訟法及相關行政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培訓,切實提高執法人員收集證據、履行程序和適用法律的能力。例如:縣區政府法制辦可以定期地組織開展行政執法單位新上崗人員基礎法律只是培訓和考試;衛生、城管執法、工商等部門對本系統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執法崗位專業培訓等。通過各項培訓學習,不管提高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行政執法審查和行政復議工作
行政執法機關要不斷加強案件審查工作,充分發揮集體把關機制的作用。對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僅要從證據收集、事實認定、法律運用、程序把握等各方面把好審查關,經過集體討論作出決定,還要完善時候監督機制,發現錯誤及時加以糾正。
(四)加強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
實踐表明,在行政機關負責人參與案件庭審和協調的情況下,原告方更原因心平氣和地在法院主持下與行政機關進行協調,同時雙方實質爭議焦點能及時得以解決。建議黨委、政府以文件形式對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納入工作業績考核,定期予以通報。加強對行政機關負責人應訴能力培訓工作,使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實現行為常規化、作用時效化和效應最大化,使推進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真正成為有效化解行政爭議、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五)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緊緊抱窩現行憲法頒布實施30周年的重要實際以及黨的十八大有關法治建設的新部署、新妖氣,集中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圍繞群眾工作生活的熱點問題開展法制宣傳。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法制宣傳、服務和教育工作,重點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法制宣傳力度。圍繞新頒布的法律法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著力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參考文獻]
[1]楊海坤,李兵.基層政府推進依法行政的成效與問題分析[J].北方法學,2009,(2).
[2]金國坤.依法行政的現實基礎[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